安徽省立医院西区

介入科 (共2位医生)

科室简介

安徽省肿瘤医院(省立医院西区)肿瘤介入科拥有进口血管造影剂及先进的配套设备,设有介入病房、介入门诊及介入手术室,现有床位30余张,医护人员20余人,其中医生五人,高级职称2人,主治医师1人,住院医师2名,科室人员均具有硕士以上学历,平均每年完成介入手术1000多台次,目前已经成为安徽省主要的介入治疗中心之一,所开展的多项介入治疗项目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学科带头人王伟昱副主任医师长期在总院一线临床工作,具备较强临床实践能力,在肿瘤介入微创治疗上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介入病房位于新大楼住院部,环境优美,介入门诊位于门诊四楼,每天有专业医师出诊,每周定期有副主任医师出诊,保证每位就医患者得到满意的服务。介入手术室位于住院部大楼一楼东侧,现有多名护士及技师,保证导管室的日常工作及设备使用。

科室开展诊疗特色:介入微创治疗以其创伤小、疗效好、并发症少、恢复快等特点,显示出非常好的疗效和应用前景。目前我科开展的项目包括:

1. 经皮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恶性肿瘤;

2. 经皮动脉化疗灌注术治疗恶性肿瘤;

3. 十二指肠恶性梗阻的小肠支架;

4. 食道癌食道梗阻的支架治疗;

5. 骨转移瘤的椎体成形术;

6. 胆总道及胰头胆道梗阻的支架治疗;

7. 下腔静脉癌栓的下腔静脉支架治疗;

8. 复杂胃肠营养管及肠梗阻导管DSA下置入的治疗;

9. 肝肺肿瘤经皮注射消融治疗;

10. 各类急性动脉出血的栓塞止血治疗;

11. 恶性肿瘤的经皮穿刺活检术等

12. 气管狭窄的支架成形治疗;

13. 子宫肌瘤的动脉栓塞治疗

14. 经皮碘125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肿瘤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医院动态

更多 >

我院快速发展再注入“新鲜血液”

7月31日上午,西区113名医、技、护新员工经过总院集团统一招聘、体检录用和为期两周的岗前培训,今日纷纷奔赴工作岗位,我院在学术报告厅举行了简短的新员工入职见面座谈会。院领导和部分职能科室负责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组织人事科张玉洁科长主持。 会上,修林副书记代表医院领导班子对新员工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向大家介绍了医院历史、学科建设、人才培养、远景规划以及对未来的展望,鼓励大家在新工作岗位上,开拓创新,齐心协力与医院共发展、共成长。 虞德才副院长对新来了员工提出殷切希望,并勉励大家在今后的工作中要有:一、服务意识;二、团队意识;三、学习意识;四、感恩意识;五、责任意识;六、创新意识。 郭玉海副院长要求大家树立良好职业操守,规范职业行为,努力钻研专业知识,提高业务技能,尽快适应工作环境和氛围,为医院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新员工代表蔡颖博士讲话,非常感谢医院给予的好机会高平台,一定不负众望,会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尽快投入到工作岗位中,用辛勤和智慧为肿瘤医院的加快发展添砖加瓦。 会后,他们还将分医技、护理组分别座谈,组织人事科对该批新员工进行了岗位工作及相关报到手续的部署并合影留念。(组织人事科 蔡晓曼 崔媛媛 文/图)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假性自闭症孩子的症状可以恢复吗
王志新
回答: 假性自闭症孩子的症状通常可以恢复,通过科学干预和家庭支持可显著改善行为表现。假性自闭症多由环境刺激不足、教养方式不当或短期心理创伤等因素引起,与典型自闭症谱系障碍的神经发育异常有本质区别。 1、环境调整 创造稳定的生活环境和规律的作息有助于缓解假性自闭症状。家长需减少电子屏幕暴露时间,增加亲子互动游戏,如积木搭建、绘本共读等结构化活动。保持家庭氛围和谐,避免频繁更换照料者或居住环境,逐步帮助孩子重建安全感。 2、行为干预 应用正向行为支持技术可改善社交回避行为。家长需通过即时奖励强化孩子的眼神接触、简单指令回应等行为,采用图片交换沟通系统辅助表达需求。每日安排15-20分钟地板时间游戏,跟随孩子兴趣引导互动,避免强迫性社交训练。 3、感统训练 针对感觉处理异常可进行专业感统康复。旋转秋千、触觉刷等前庭觉训练能改善注意力分散,平衡木、蹦床活动可调节肢体协调性。家长需观察孩子对声光刺激的敏感程度,逐步脱敏训练每周3-4次,每次不超过30分钟。 4、心理疏导 短期创伤事件引发的症状需心理治疗介入。游戏治疗能帮助孩子表达压抑情绪,沙盘治疗适用于语言受限者。家长需配合治疗师记录行为变化,避免在治疗过程中表现出焦虑情绪,防止二次心理伤害。 5、营养管理 均衡饮食有助于神经功能恢复。增加富含Omega-3的深海鱼类、维生素B族丰富的全谷物,限制精制糖和人工添加剂摄入。对存在挑食行为的孩子,家长需采用小份量多次供餐,将新食物与偏好食物混合过渡。 假性自闭症的干预需要家长保持耐心,建立稳定的日常活动流程,每天固定安排社交互动时间但不过度刺激。定期评估孩子对干预措施的反应,若3-6个月未见改善或出现自伤等严重行为,应及时寻求儿童精神科医生评估排除典型自闭症可能。日常生活中注意避免将孩子与其他儿童过度比较,关注微小进步并及时给予积极反馈。 王志新主任医师中日友好医院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