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立医院西区

影像科 (共3位医生)

科室简介

安徽省肿瘤医院医学影像科集普通放射、CT、MR、肿瘤介入为一体、科主任统一领导、医师统一轮岗的综合性影像科。现有专业技术人员22人,其中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医师2人,主治医师6人,拥有硕士5人、在读硕士2人。影像科目前按照神经头颈、胸部乳腺、腹部盆腔、骨骼肌肉、心血管诊断及肿瘤介入等六个亚专业方向发展,以医疗、教学、科研同步发展做为学科发展手段,以做精做强肿瘤影像做为学科的发展方向。

影像科配备了国内一流的高端影像学设备,包括GE宝石能谱CT、3.0T高场新一代MRI、1250mA数字大平板DSA机、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双板DR)、800mA高频数字胃肠机、乳腺全数字化钼铑双靶X光机,Simens双排螺旋CT、Konica计算机X射线摄影(CR)等一批高端影像学设备,依托全进口影像归档及传输系统(PACS)和医院信息化系统(HIS)管理平台,并配备了现代化的电子读片室,影像科实现了设备数字化、网络化和管理信息化。

我院医学影像科具有合理人才梯队,以青年骨干医师和中年专家为主,充满活力和创新思维,全面开展了全身各种普通疾病和全身各器官肿瘤的影像学诊断,重点开展了肿瘤的早期检出、诊断和鉴别诊断、影像学分期、疗效评估和预后评价等工作。肿瘤介入组开展了肝脏原发性和转移性恶性肿瘤的介入治疗,还开展了腹部、软组织恶性肿瘤的介入治疗,协助胆胰外科开展了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工作。开展的特色的影像学新技术和诊疗项目有:

一、宝石能谱CT新技术

1.全身肿瘤能谱成像(GSI)技术和临床研究,优化微小肿瘤病灶的早期检出。

2.宝石能谱CT的高分辨、低剂量成像技术,尤其是肺癌低剂量筛查和心脏冠状动脉低剂量成像。

3.能谱CT全身高清血管成像;高清呼吸道、消化道三维重建和仿真内镜技术;高清复杂骨骼的三维重建;

4.运用宝石能谱CT金属降噪技术,开展脊柱、关节和骨盆等金属物植入清晰成像技术。

5.能谱CT尿路成像技术(CTU)。

6.开展肝胆胰脾肾等脏器和腹膜后肿瘤的能谱CT多期动态增强技术。

7.甲状腺结节能谱CT鉴别诊断。

8.率先在省内开展了能谱CT的低射线剂量、低浓度对比的“双低”增强技术,体现了对患者的人性关怀。

二、3.0T MRI新技术

9. 3.0T MRI的腹部、盆腔、骨肌肿瘤的LAVA-Flex多期动态增强技术。

10. 垂体、乳腺、宫颈MRI连续性动态增强技术并分析信号强度曲线,鉴别诊断肿瘤。

11.磁共振胆胰管水成像技术(MRCP);磁共振尿路成像(MRU);磁共振内耳成像技术。

12.全身肿瘤和肿瘤样病变的扩散加权成像DWI技术。

13.乳腺癌、前列腺癌磁共振波谱(MRS)成像技术。

14.神经肿瘤扩散加权DWI、灌注成像PWI、扩散张量成像DTI、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单体素和多体素磁共振波谱分析MRS等分子和功能成像等技术。

15.任务态和静息态MRI脑功能成像技术(BOLD)。

16.骨关节和软组织的MRI高分辨成像;颅底脑神经和臂丛神经、脊神经MRI高清成像技术;

17.鼻咽癌、宫颈癌、食管癌、胃癌、结直肠癌3.0T MRI精确分期技术。

三、乳腺全数字化X线:

18.乳腺疾病全数字化X线诊断;

19.全数字化X线引导下乳腺病变导丝精确定位检切术;

20. 3.0T MRI结合全数字化X线早期诊断触诊阴性乳腺癌。

四、普通放射和介入放射学技术

21.开展全身各部位全数字化X线摄影、乳腺数字化X线摄影、数字胃肠造影、泌尿生殖系统造影、手术后腔道造影等。

22.介入组独自或配合开展全身肿瘤血管内和血管外介入诊断与治疗技术,并配合临床开展ERCP诊治技术。

我院影像科也是安徽医科大学、皖南医学院医学影像专业本科生实习基地,安徽医专影像技术专业的教学单位和实习基地,同时承担医学影像及其相关学科硕士研究生的联合培养工作。在全身肿瘤的早期检出、诊断、鉴别诊断、影像学分期和疗效评估等方面已形成专科的特色和优势。

医学影像科全科职工以“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以新技术为灵魂”,牢固树立服务之上的理念,为广大患者提供优质医疗技术服务。衷心祝愿每一位患者早期康复。

联系方式:电话0551-65897905(MRI)、0551-65897906(宝石CT)、0551-65897907 (介入导管室);邮编 230031

地址:合肥市环湖东路107号;西二环路植物园南100米(乘公交在西二环路金色池塘站下,108、156、300路直达;512路公交车从省立医院旁的商之都、金鹰大厦站直达到肿瘤医院内门诊部站下,影像科位于新住院部大楼一楼)。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医院动态

更多 >

我院快速发展再注入“新鲜血液”

7月31日上午,西区113名医、技、护新员工经过总院集团统一招聘、体检录用和为期两周的岗前培训,今日纷纷奔赴工作岗位,我院在学术报告厅举行了简短的新员工入职见面座谈会。院领导和部分职能科室负责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组织人事科张玉洁科长主持。 会上,修林副书记代表医院领导班子对新员工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向大家介绍了医院历史、学科建设、人才培养、远景规划以及对未来的展望,鼓励大家在新工作岗位上,开拓创新,齐心协力与医院共发展、共成长。 虞德才副院长对新来了员工提出殷切希望,并勉励大家在今后的工作中要有:一、服务意识;二、团队意识;三、学习意识;四、感恩意识;五、责任意识;六、创新意识。 郭玉海副院长要求大家树立良好职业操守,规范职业行为,努力钻研专业知识,提高业务技能,尽快适应工作环境和氛围,为医院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新员工代表蔡颖博士讲话,非常感谢医院给予的好机会高平台,一定不负众望,会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尽快投入到工作岗位中,用辛勤和智慧为肿瘤医院的加快发展添砖加瓦。 会后,他们还将分医技、护理组分别座谈,组织人事科对该批新员工进行了岗位工作及相关报到手续的部署并合影留念。(组织人事科 蔡晓曼 崔媛媛 文/图)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周期性麻痹怎么预防
邵自强
回答: 周期性麻痹可通过调整饮食、避免诱因、规律运动、监测血钾、遵医嘱用药等方式预防。周期性麻痹是一组以反复发作的骨骼肌弛缓性瘫痪为特征的疾病,多与血钾代谢异常有关。 1、调整饮食 日常需保持均衡饮食,适当增加富含钾的食物如香蕉、菠菜、紫菜等,避免过量摄入高糖或高盐食物。低钾型周期性麻痹患者发作间期可适量补充钾盐,高钾型患者则需限制钾摄入。建议少量多餐,避免暴饮暴食诱发代谢紊乱。 2、避免诱因 寒冷、剧烈运动、情绪紧张、感染等因素可能诱发发作,需注意保暖并控制运动强度。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需积极治疗原发病,避免使用利尿剂、激素等可能影响血钾的药物。发作频繁者应记录诱因日志以便针对性规避。 3、规律运动 适度有氧运动如散步、游泳等有助于改善肌力,但需避免无氧运动导致的乳酸堆积。运动前后注意补充电解质饮料,运动时需有家属陪同。发作期应暂停运动并保持休息体位,防止跌倒受伤。 4、监测血钾 定期检测血清钾浓度有助于早期发现异常,低钾型患者建议维持血钾在4.0-5.0mmol/L。可配备家用血钾监测仪,出现肢体乏力、心悸等前驱症状时立即检测。若血钾低于3.5mmol/L或高于5.5mmol/L需及时就医。 5、遵医嘱用药 乙酰唑胺片可用于预防低钾型发作,螺内酯片适用于高钾型患者。碳酸酐酶抑制剂如醋甲唑胺片可减少发作频率,用药期间需定期复查肝肾功能。突发瘫痪时可遵医嘱服用氯化钾缓释片或葡萄糖酸钙片应急处理。 预防周期性麻痹需建立长期健康管理计划,保持作息规律与情绪稳定。发作期应侧卧防止误吸,记录发作持续时间与症状特点。建议每3-6个月复查肌电图与甲状腺功能,合并内分泌疾病者需同步治疗原发病。日常可进行轻柔的肌肉按摩促进血液循环,外出时随身携带医疗警示卡。 邵自强主任医师中日友好医院神经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