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

儿科 (共17位医生)

科室简介

儿科是早期设立的科室之一,其前身是妇幼科,最早的妇幼科主任是我国儿科学奠基人之一的陈翠贞教授,后调任上海第一医学院(现在的复旦大学医学院),任儿科医院院长,主持创办了“中华儿科杂志”。鲍兰芬主任历任安徽省儿科学会常委;杨月如主任历任安徽省医学会常委;周名雄原常务副院长现任安徽省医学会常委、安徽省儿科学会副主任委员;茅双根主任现任安徽省儿科学会常委。
  儿科现有医师29人,护士38人,其中主任医师7人,副主任医师8人,主管护师5人,硕士学位9人,硕士生导师3人。现有病床97张,拥有设备完善的新生儿病房及NICU(30张)、PICU(5张)和小儿哮喘门诊、小儿心血管门诊、“矮小症”门诊、小儿神经康复及儿童保健门诊等。年门诊人次56750,年住院人次4630,年抢救治疗危重病人1246人,抢救成功率99.3%。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是省级专科护士培训基地,条件省内一流,年收治危重新生儿1007例,抢救成功率99.2%,治愈好转率98.1%;年抢救各种新生儿呼吸衰竭62例;年气管内滴入肺表面活性物质(PS)防治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58例;年应用血凝酶联合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肺出血36例;在早产儿及危重新生儿中常规开展胃肠外营养(静脉高能营养);在高危新生儿随访中应用全身运动质量评估方法早期诊断脑性瘫痪。
  2003年设立“小儿哮喘门诊”,采用“全球哮喘防治的创议(GINA)”方案防治哮喘并进行咨询服务,能进行肺功能测定及哮喘雾化治疗,年治疗小儿喘息性疾病2830例。
  常规开展小儿神经康复治疗。
  是安徽省“新农合”重点补贴的小儿重大疾病(先天性心脏病、小儿白血病)首批定点诊治单位。
  儿科作为皖南医学院儿科学教研室,认真落实皖南医学院教学任务,广播专业医学知识。每年承担皖南医学院儿科学课堂教学任务480学时左右,带教实习医生及实习研究生260人左右,举办各种讲座、学术研讨会及学习班20余次。2004年5月在我院举办“皖南地区儿科学术研讨会”;2006年至2010年连续五年举办“安徽省新生儿学新进展继教班”,授予省级Ⅰ类学分;已建成“儿科学精品课程”及硕士点。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甲状腺结节平时应该注意什么
袁晓勇
回答: 甲状腺结节患者平时应注意定期复查、调整饮食、控制情绪、避免辐射暴露、监测症状变化。 1、定期复查 甲状腺结节患者需每6-12个月进行甲状腺超声检查,动态观察结节大小、形态及血流信号的变化。若结节直径超过10毫米或存在钙化、边界不清等可疑特征,应缩短复查间隔至3-6个月。复查时可同步检测促甲状腺激素水平,评估甲状腺功能状态。 2、调整饮食 适当增加海带、紫菜等富碘食物摄入,但合并甲亢者需限制碘摄入。避免大量食用卷心菜、木薯等致甲状腺肿物质。保证优质蛋白如鱼肉、豆制品的摄入,控制辛辣刺激食物。合并桥本甲状腺炎者需减少麸质饮食。 3、控制情绪 长期焦虑、压力过大会通过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影响激素分泌,可能刺激结节增长。建议通过正念冥想、深呼吸训练等方式缓解压力,保证每天7-8小时睡眠。避免情绪剧烈波动,必要时可寻求心理咨询。 4、避免辐射 颈部区域需避免X线、CT等非必要放射线检查,远离核辐射环境。青少年时期有头颈部放射治疗史者更需加强防护。使用电子产品时保持30厘米以上距离,减少手机直接接触颈部的时间。 5、监测症状 日常需关注颈部压迫感、吞咽困难、声音嘶哑等局部症状,以及心悸、多汗、体重骤变等全身表现。若结节短期内迅速增大或出现气管偏移,应立即就医。自行触诊时注意结节硬度、活动度及有无压痛。 甲状腺结节患者应保持规律作息,每周进行3-5次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游泳,避免剧烈对抗性运动。戒烟并限制酒精摄入,注意环境污染物防护。可适量补充硒元素,但避免盲目服用中药偏方。合并甲减或甲亢时需严格遵医嘱用药,不可自行调整剂量。建议建立健康档案记录结节变化情况,就诊时携带既往检查报告供医生参考对比。 袁晓勇副主任医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内分泌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