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免疫内科 (共5位医生)

科室简介
免疫内科座落于泉州市内的福建医大附属二院中,是一个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临床研究机构。由学科带头人留日回国人员林玲博士创建,并担任研究室主任。成员共包括高级职称5人,中级2人,初级5人,其中博硕士4人,下设临床免疫学实验室(1、酶免疫室;2、荧光免疫室)及分子生物学实验室,临床基地为二院免疫内科病房及专科门诊。每年诊治来自闽南地区为主的福建省内患者及部分港澳台地区患者10000多人次,纠正了大量误漏诊的强直性脊柱炎、痛风、牛皮癣关节炎、Reiter综合征、血管炎等疑难风湿病及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病患者,并抢救大量红斑狼疮、皮肌炎、重叠综合征等重症患者。我院免疫学科在省内居领先地位。
  免疫内科发展经历三个阶段:
  1、萌芽阶段:始于本世纪初至1963年Mackay及Burnet第一本自身免疫专著出版时;
  2、形成阶段:《自身免疫病》专著问世至1987年第二次国际性自身免疫病的专题会议召开为形成阶段;
  3、发展阶段:始于1987年,以《Autoimmunity》及《Journal of Autoimmunty》问世为主要标志。自身免疫病临床谱复杂,涉及多学科、且致残率高,是医学界致力攻克的顽疾,其中不少病种列入疑难病范畴,临床上不少内科疑难病属风湿病。按器官医学特点分为系统性自身免疫病及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病,前者包括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病、强直性脊柱炎、硬皮病、皮肌炎、干燥综合征等风湿病;后者包括自身免疫性内分泌病(如Graves’甲亢、桥本病、甲减、成人自身免疫性糖尿病等)。自身免疫性心血管病(如多发性大动脉炎、结节性多动脉炎)等内科各器官自身免疫病。国内这方面研究起点较迟,自身免疫专业研究机构极少。
  免疫内科主要研究方向:
  1、自身免疫风湿病与内分泌关系;
  2、分子甲状腺学;
  3、自身免疫病性心血管病变、关节病变超声研究。
  免疫内科教学任务系承担福建医科大学预防医学系及临床医学。有临床专业型及科学实验型硕士生导师二位,博士生导师一位。自1998年起已面向全国招收博士生4届,每届1名,硕士生10届,共计12人,及若干位同等学力硕士生。参与承担亚非科学平台项目和国家科技部973项目各一项,承担国家教委、省教委、省科委课题10项,在国际性、全国性及省级杂志与会议发表论文60余篇,举办过全省二届自身免疫病学习班,在省内推广普及该学科知识,对强化免疫学科继续医学教育及规范自身免疫病临床诊疗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医院动态

更多 >

消化内科与晋江分院联合举办继续教育学习班

8月9日,由我院消化内科与晋江分院(晋江市医院)消化内科共同举办的泉州市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急性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监护与治疗学习班”在晋江分院学术厅成功举办,这是我院消化内科首次在市外举办学习班。 学习班由我院消化内科房太勇主任和晋江分院张荣文主任担任大会主席,晋江分院院长陈峻严主任致开幕词,大会邀请了福建省消化病学会名誉主委、省立医院陈贻胜教授,福建省消化病学会副主任委员、省立医院林志辉教授,福建省消化内镜学会副主任委员、协和医院陈丰霖主任等省内知名消化病学专家,就复发性急性胰腺炎的病因、诊治进展,胆源性胰腺炎内镜下治疗等作了精彩的演讲。我院消化内科年轻的讲者梁奕志副主任医师、黄田辉主治医师也做了高脂血症性胰腺炎治疗进展、ESD内镜下治疗的精彩的演讲。来自泉州市各县市医院的消化界同仁近200人参加了学习班,会议学术气氛浓厚,问题讨论深刻热烈,到会代表共同探讨急性重症胰腺炎诊治的热点问题。 此次学习班的成功举办,进一步扩大了我院消化内科团队在泉州市消化病学界的影响力,帮扶晋江分院消化内科举办学术会议的能力,进一步增强了我院消化内科团队的凝聚力。(消化内科)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新生儿颅内出血治疗
曲中玉
回答: 新生儿颅内出血可通过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干预。新生儿颅内出血可能与产伤、缺氧缺血性脑病、凝血功能障碍、脑血管畸形、维生素K缺乏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意识障碍、肌张力异常、惊厥、呼吸暂停、前囟膨隆等症状。 1、一般治疗 保持患儿头肩部抬高15-30度,避免剧烈晃动,维持体温稳定。通过鼻导管或头罩吸氧纠正低氧血症,必要时采用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建立静脉通道补充10%葡萄糖溶液防止低血糖,严格控制输液速度。每2小时监测一次生命体征,记录瞳孔变化及惊厥发作情况。 2、药物治疗 静脉注射维生素K1注射液可纠正凝血功能障碍,使用苯巴比妥注射液控制惊厥发作。对于严重脑水肿患儿,可遵医嘱使用甘露醇注射液降低颅内压。出血量较大时需输注新鲜冰冻血浆补充凝血因子,血小板计数低于50×10⁹/L时输注机采血小板。 3、手术治疗 硬膜下血肿引起中线移位超过5毫米时,需行颅骨钻孔血肿引流术。脑室系统积血导致梗阻性脑积水时,需实施脑室外引流术或脑室腹腔分流术。脑血管畸形引起的反复出血,待病情稳定后可行介入栓塞治疗或显微外科切除术。 4、并发症管理 继发脑积水患儿需定期进行头围测量和颅脑超声监测,严重者需行腰椎穿刺释放脑脊液。出现脑疝征兆时立即静脉推注20%甘露醇,并做好急诊手术准备。长期随访中若发现发育迟缓,需早期介入康复训练和营养脑神经治疗。 5、支持治疗 维持血氧饱和度在90%以上,血红蛋白低于100g/L时输注浓缩红细胞。肠外营养支持保证每日100-120kcal/kg热量摄入,逐步过渡到微量喂养。使用枸橼酸咖啡因注射液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定期进行振幅整合脑电图监测脑功能。 新生儿颅内出血急性期需绝对静卧,避免声光刺激,护理操作集中进行。恢复期定期进行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和头颅影像学复查,发现运动发育落后时及时开始抚触训练和被动操。母乳喂养者母亲需补充维生素K,人工喂养选择强化铁配方奶。出院后每3个月评估生长发育指标,持续追踪至学龄前期。 曲中玉副主任医师山东省立医院妇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