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肾内科 (共7位医生)

科室简介

肾脏病专业始于1981年,是我市最早的肾脏病专业,目前肾内科已建成较完善的独立的肾脏病专科,是厦门市泌尿系统疾病诊治中心。设有优质病房、危重肾脏病抢救病房、血液净化室(血透室、腹透室),编制床位45张。目前肾内科有医生15人,其中主任医师4人,副主任医师3人,主治医师3人,住院医师3人;教授3人,硕士生导师1人;博士2人,硕士6人;经过专业培训的血透护士8人,腹透护士3人。

肾内科重视业务建设和新技术的应用,对各种原发性、继发性肾小球疾病,尤其是IgA肾病、肾病综合征、狼疮性肾炎、原发性小血管炎肾炎、尿路感染的诊治有独到之处;能开展肾穿刺活检、血液透析、腹膜透析和常规肾脏病实验室检查项目;肾内科在全市创造了多个第一:B超引导下肾囊肿穿刺硬化剂治疗术、腹透双联系统新技术和腹膜平衡试验、床边CRRT治疗抢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血液透析低钙透析用干粉的运用、慢性肾衰竭性骨病的诊断(iPTH测定)和治疗(其中高能聚焦超声治疗慢性肾衰竭继发性甲旁亢为原创)、原发性小血管炎肾炎的诊治、双级反渗水处理系统的运用、全自动透析器复用机的使用、下腔静脉直径测量评估干体重、经皮穿刺肾盂造影、尿蛋白电泳等多项肾脏病诊治新技术均为全市第一个开展,并一直保持全市领先水平。肾内科在2002年5月被福建省肾脏病学会授予“腹膜透析先进单位”称号。2003年5月,我科在厦门市第一个开展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其技术达到省内先进水平。我科原发性小血管炎肾损害诊断水平为全省领先水平,治疗好转率和生存率也居全省之首。2006年,我科成功的开展了长久性中心静脉置管和长期维持血透高位和复杂内瘘吻合术。2007年6 月开展了膜式血浆置换新技术,成功抢救多例危急重症原发性小血管炎和狼疮性肾炎患者。2008年2月,我科与病理科合作在全市第一个开展了肾脏病理检查2009年5月,我科参加了迄今为止中国第一个跨地区、跨医院、跨科室的大规模高血压患者控制现状调查-China STATUS,共调查了全国22个城市,100家三甲医院,涉及心血管内科、肾内科、内分泌科,纳入5000例高血压患者。研究结果将填补我国高血压流调数据的空白,为进一步提高我国高血压控制率提供极有价值的参考。2008年5月,在全省第一个用床边CRRT成功地抢救了一个出生仅5天的急性肾衰竭新生儿。2009年独立开展了长久性颈内静脉置管术。2009年8月,血透室引进了最新一代先进的德国劳尔公司可供50床的双级反渗水处理系统,为全省第一台德国劳尔双级反渗水处理设备,极大的改善了血透患者长期透析的质量。血透室还引进了全省第一台多功能血液净化装置,并在全省第一个开展多功能血液净化技术。2009年9月,我科成功举办了第8届肾友会,在全国率先提出慢性肾脏病防治、营养治疗,心理咨询一体化呵护治疗模式,并制作了宣传视频和慢性肾脏病防治知识手册,肾友反响强烈,现场共有200余名肾友参加,媒体隆重报道,盛况空前。继第8届肾友会之后,我科已开始培养肾脏病专科营养师及心理咨询师,目前已有4人通过了公共营养师的考试,并已有3人正在进行心理咨询师的培训,准备设立全省第一个慢性肾脏病营养咨询门诊及心理咨询门诊。2010年1月肾内科成为福建省目前唯一的一家国家药物临床试验基地的肾脏病专科。

肾内科积极开展临床科研,总结临床经验撰写论文,近年来,获市级科技进步奖2项,医院“三新”项目奖3项,院技术进步奖1项;在中华级和国家级杂志发表论文20余篇,省级杂志30余篇,其中SCI论文2篇,有3篇分别获厦门市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二、三等奖和厦门市医学会青年优秀论文二等奖,入选厦门市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主会场论文集一篇;近两年,肾内科获市科技局科研基金项目三项,省卫生厅青年基金一项,福建省科技攻关联合科研基金一项。有两项市卫生局面上科研项目结题并发表论文6篇。有高校教师资格的临床教师3人,科室先后有3人被评为厦门市卫生局优秀教师一次,厦门市第一医院优秀教师5次。多次参加国际和国内肾脏病学术会并在大会上交流。

肾内科拥有一流的医疗设备,为肾脏病人的抢救、治疗提供了可靠的保障。我科拥有进口血透机共21台,可供50床的全省最先进的德国劳尔双级反渗水处理系统一套,美国Renatron全自动透析器复用机二台,Prisma床边CRRT机二台,多功能血液净化装置一台,美国Baxter全自动腹透机3台。危重肾脏病抢救病房配备了3套多功能医疗吊柱及进口呼吸机、心电图机、多功能监护仪、除颤器、临床病理讨论(CPC)专用系统等先进的医疗仪器设备。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医院动态

更多 >

肾内科承办第二届闽西南肾脏病临床病理讨论会

2014年4月26号,“第二届闽西南肾脏病临床病理讨论会”在厦门市白鹭洲大酒店举行,这次肾脏病临床病理讨论会由厦门市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主办,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内科承办,厦门市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张燕林教授主持讨论会。 临床病理讨论会(Clinical Pathological conference,CPC),始创于 20世纪初的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其形式为由临床医师和病理医师共同参加,对疑难病或有学术价值的尸检病例的临床表现及其病理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讨论。其目的在于汲取诊治教训,提高诊治水平,促进医学诊疗科研及教育事业的发展。CPC一般按以下程序进行:临床报告、病理报告、临床和病理讲座、主持人总结。临床病理讨论会可使与会者从中学到正确分析病例的方法;反之,也可以通过回顾性地分析、讨论,找出造成误诊的原因,总结经验或汲取有益的教训,以提高医疗诊治水平。讨论会又常是学术争鸣的场所。通过讨论常能提出一些值得深入研究的新问题或新线索,促进和推动医学科学的发展。 早在2008年,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在全市第一个开展了肾脏病理检查,2009年肾内科购进了奥林巴斯高级显微镜、病理分析软件、投影仪等CPC工具,在全市率先开展了肾脏病CPC。2011年1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内科承办了由厦门市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主办的“第一届闽西南肾脏病临床病理讨论会”,这是在福建省肾脏病学界首次举办的肾脏病临床病理讨论会。 这次肾脏病临床病理讨论会,邀请了我国著名的肾脏病临床专家、北京安贞医院谌贻璞教授和我国著名的肾脏病病理专家、北大第一医院邹万忠教授进行病例和病理点评。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内科、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肾内科、龙岩市第一医院肾内科、厦门大学附属成功医院(174医院)肾内科、厦门市第二医院肾内科、厦门市长庚医院提供了6个肾穿刺活检病例;来自厦门、龙岩、泉州、漳州的70余名医生参加了肾脏病临床病理讨论会。会上,讨论很热烈、点评非常精彩,特别是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龙岩市第一医院的两个病例,引起了教授和各级医生的极大的兴趣。讨论结束后,结合各医院提供的病例,谌贻璞教授和邹万忠教授分别作了“糖尿病肾病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 “膜性肾病病理诊治进展”的专题讲座。厦门长庚医院陈右明教授进行了“台湾血液透析管理与经验分享”的专题演讲。 会后谌贻璞教授和邹万忠教授对讨论会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讨论会组织的非常好,提供的病例也很好,讨论也很热烈,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各级医生纷纷表示获益非浅,要求继续举办病理讨论会,提高闽西南地区肾脏病诊治水平。 

专家科普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