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市第一医院

泌尿外科 (共5位医生)

科室简介

泌尿外科是三明市最早独立分科的泌尿外科,系三明市重点学科。泌尿外科现有床位45张,医护人员19名,包括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医师2名,主治医师2名,住院医师2名;其中医学博士1名,硕士2名,硕士生导师1人。学科带头人伊岱旭主任为福建省泌尿外科学会、男性学会委员,开展的多项微创泌尿外科手术居三明市先进水平,目前拥有三明市科技进步奖2项。近几年来,该科与国内外同行有着密切的学术交往,并积极参加国内各项学术活动,不断追踪和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并自主积极地开拓新技术;在国内外发表文章数十篇,其中SCI收录文章4篇。

泌尿外科设立独立的泌尿外科手术室、体外冲击波治疗室、膀胱镜检查室、尿流动力学检查室等。配备有经尿道电切镜、奥林巴斯3CCD腹腔镜手术系统、输尿管肾镜、经皮肾镜和膀胱镜等设备,开展一系列的腔道泌尿外科和微创泌尿外科手术。配备体外冲击波碎石机为泌尿系结石患者提供创伤小、恢复快的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现新购最新一代的MMC全自动尿流动力学检测仪,开展全套尿流动力学检查。

泌尿外科特色医疗:日常开展的肾上腺肿瘤切除术、肾癌根治术、复杂性肾取石术、前列腺根治术、全膀胱切除新膀胱术、尿道下裂一期成形术、复杂性尿瘘修补术、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经尿道尿道内狭窄切开术等复杂大型手术数百例,为膀胱全切尿流改道患者、高危前列腺增生患者、鹿角形肾结石患者以及肾肿瘤患者提供了疗效卓越的治疗,使该科在泌尿系肿瘤、泌尿系结石治疗方面具有特色。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以“病人为中心”是我们的行动指南,“让病人满意”是我们的责任,不断提高医疗、护理质量和水平,竭诚为人民的健康服务。

1、腔道泌尿外科治疗

开展的腔镜手术主要有:经膀胱镜检查、逆行肾盂造影、输尿管肾盂镜检查,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除术(TURBt),经尿道膀胱颈狭窄切除术,经尿道尿道内狭窄切除开术等。至今成功实施各类腔道手术1000多例,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其中经尿道前列腺切除和膀胱肿瘤切除术的临床效果达到省内同行水平。

2、泌尿外科腹腔镜治疗中心

已开展肾上腺肿瘤切除术、肾囊肿去顶术、肾切除术、肾癌根治术、隐睾下降固定术、腹膜后、盆腔淋巴结活检术等手术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3、泌尿系结石的治疗是本科开展“微创”泌尿外科和“腔道”泌尿外科的主要项目,是目前治疗结石病的最先进的方法。

4、泌尿生殖系肿瘤的规范化治疗:泌尿生殖系肿瘤占本科住院病人的四分之一左右,接纳来自各地的肾肿瘤、肾上腺肿瘤、膀胱肿瘤及前列腺肿瘤患者,采用以手术治疗为中心,配合放化疗、免疫及内分泌治疗的规范化治疗,患者长期存活率及生活质量显著提高。尤其是近年引进的正位膀胱术使膀胱癌病人在膀胱全切术后能如正常人一样排尿,彻底减轻了病人自身的痛苦及家人护理上的烦恼,深受患者亲眯。

5、排尿障碍治疗中心

新成立的的排尿障碍治疗中心是目前省内为数不多的排尿障碍治疗中心之一,开展尿动力学研究。对成人及小儿排尿异常、排尿障碍、神经源性膀胱及女性尿失禁的治疗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开展TVT-O尿道悬吊术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疗效显著。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医院动态

更多 >

我院通过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资格认定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于2014年6月发布了我院药物临床试验机构通过资格认定的公告,我院泌尿外科、神经内科、呼吸内科、消化内科4个专业具备开展药物临床试验资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资格认定办法》的有关规定,我院于2013年5月向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提交了GCP认证申请,并于2013年8月通过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专家组的现场资料审查和考核。 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资格认定证书的获得是我院医疗水平和科研能力的综合体现,全省地市级医院仅4家获此资格。我院成立了药物临床试验组织管理机构、药物临床试验质量控制小组、药物临床试验伦理委员会,先后选派65名人员参加GCP和临床试验技术的培训,取得国家药监局颁发的培训证书,迄今共组织院内外培训1200人次,进一步促进GCP工作的规范化实施。目前GCP工作良好有序地开展,正在进行“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天舒胶囊”两种药物四期临床试验研究。 药物临床试验的开展是衡量医院临床、科研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对增强医院综合实力、提升学科建设水平、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培养和锻炼高素质的科研队伍具有重要意义。我院将以获得药物临床试验资格为契机,促进药物临床试验的规范化管理,开展药物临床试验工作,提高各专业组的临床试验水平,为我国创制新药的临床试验工作贡献力量。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我想问一下,血糖高的怎么控制
袁晓勇
回答: 血糖高可通过调整饮食、增加运动、监测血糖、药物治疗、定期复查等方式控制。血糖高可能与遗传、肥胖、胰岛素抵抗、不良生活习惯、其他疾病等因素有关。 1、调整饮食 控制总热量摄入,减少精制糖和高糖食物的摄入,如糖果、蛋糕、含糖饮料等。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如全谷物、蔬菜、豆类等,有助于延缓血糖升高。适量摄入优质蛋白,如鱼、瘦肉、鸡蛋等,避免高脂肪食物。定时定量进餐,避免暴饮暴食,有助于维持血糖稳定。 2、增加运动 规律运动有助于提高胰岛素敏感性,促进葡萄糖的利用。建议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骑自行车等。运动前后监测血糖,避免低血糖发生。对于长期缺乏运动的人群,应从低强度运动开始,逐渐增加运动量。 3、监测血糖 定期监测血糖有助于了解血糖控制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可使用家用血糖仪进行自我监测,记录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等数据。根据医生建议确定监测频率,通常糖尿病患者需要更频繁的监测。血糖异常时应及时就医,避免并发症发生。 4、药物治疗 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降糖药物,如二甲双胍片、格列美脲片、阿卡波糖片等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注射液等注射制剂。不同药物作用机制不同,需根据个体情况选择。严格遵医嘱用药,不可自行调整剂量或停药。注意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如低血糖、胃肠道不适等。 5、定期复查 定期到医院进行糖化血红蛋白、肝肾功能、血脂等检查,评估血糖控制效果和并发症风险。根据检查结果调整治疗方案,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与医生保持良好沟通,及时反馈血糖控制情况和身体不适症状。建立长期随访计划,确保血糖持续稳定。 血糖控制需要长期坚持,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关键。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戒烟限酒,减少心血管疾病风险。学习糖尿病相关知识,提高自我管理能力。保持乐观心态,减轻精神压力对血糖的影响。出现头晕、心悸、多尿等异常症状时及时就医。 袁晓勇副主任医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内分泌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