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市第一医院

消化内科 (共9位医生)

科室简介

消化内科拥有并开展国内外先进的诊断治疗技术,包括:胃电图、双通道24小时动态胃食管PH值监测、13c-质谱仪、13c-红外能谱仪、14c-r液体闪烁计数率仪、胃肠激素测定、腹水浓缩自体回输等,同时具备国内最先进的电子胃肠镜、十二指肠镜、超声内镜、胶囊内镜等检查仪器为临床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帮助。

消化内科在临床治疗上主要开展了ERCP检查治疗、超声内镜及内镜下治疗、无痛内镜、内镜粘膜下肿物切除、食道及肠道狭窄的扩张及支架植入术、内镜下止血、射频治疗等诊疗技术。消化介入方面主要开展了肝癌的栓塞化疗、PTCD引流及支架植入、经皮肝门脉穿刺胃冠状静脉栓塞、脾亢脾动脉部分栓塞、肝干细胞移植、癌性腹水腹腔热化疗、肝胰脾穿刺活检注射药物并治疗大量肝硬化及其并发症重症胰腺炎、肝功能衰竭、消化道大出血等危重病例等介入治疗项目。这些检查治疗项目的开展提高了病人的治愈率及生存率,受到患者广泛接受和欢迎,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消化内科共有消化病层床位100张,2010年搬迁到新病房大楼后,我科拥有新的病层大楼共2层,病层条件得到较大的改善,将会更好地为患者服务。消化内科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临床科研水平逐年提高,国内外交流明显增多,并且在临床实践中注重人才培养,定期派人参加各种学术活动,了解消化病的学术进展动态,使医师梯队更加合理。同时每年还接收了各级医院进修生及各大中专实习生.对他们进行认真带教培训。消化内科也非常注重科研工作,近10年来,全科发表论文共计200多篇,中华消化杂志发表4篇,获省科技进步奖1项,获三明市科技进步奖10项、省科研立项课题2项,市科研立项课题5项,已成为三明市消化学科的临床医疗和科研中心,在省内外享有一定知名度。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医院动态

更多 >

我院通过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资格认定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于2014年6月发布了我院药物临床试验机构通过资格认定的公告,我院泌尿外科、神经内科、呼吸内科、消化内科4个专业具备开展药物临床试验资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资格认定办法》的有关规定,我院于2013年5月向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提交了GCP认证申请,并于2013年8月通过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专家组的现场资料审查和考核。 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资格认定证书的获得是我院医疗水平和科研能力的综合体现,全省地市级医院仅4家获此资格。我院成立了药物临床试验组织管理机构、药物临床试验质量控制小组、药物临床试验伦理委员会,先后选派65名人员参加GCP和临床试验技术的培训,取得国家药监局颁发的培训证书,迄今共组织院内外培训1200人次,进一步促进GCP工作的规范化实施。目前GCP工作良好有序地开展,正在进行“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天舒胶囊”两种药物四期临床试验研究。 药物临床试验的开展是衡量医院临床、科研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对增强医院综合实力、提升学科建设水平、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培养和锻炼高素质的科研队伍具有重要意义。我院将以获得药物临床试验资格为契机,促进药物临床试验的规范化管理,开展药物临床试验工作,提高各专业组的临床试验水平,为我国创制新药的临床试验工作贡献力量。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我想问一下,血糖高的怎么控制
袁晓勇
回答: 血糖高可通过调整饮食、增加运动、监测血糖、药物治疗、定期复查等方式控制。血糖高可能与遗传、肥胖、胰岛素抵抗、不良生活习惯、其他疾病等因素有关。 1、调整饮食 控制总热量摄入,减少精制糖和高糖食物的摄入,如糖果、蛋糕、含糖饮料等。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如全谷物、蔬菜、豆类等,有助于延缓血糖升高。适量摄入优质蛋白,如鱼、瘦肉、鸡蛋等,避免高脂肪食物。定时定量进餐,避免暴饮暴食,有助于维持血糖稳定。 2、增加运动 规律运动有助于提高胰岛素敏感性,促进葡萄糖的利用。建议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骑自行车等。运动前后监测血糖,避免低血糖发生。对于长期缺乏运动的人群,应从低强度运动开始,逐渐增加运动量。 3、监测血糖 定期监测血糖有助于了解血糖控制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可使用家用血糖仪进行自我监测,记录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等数据。根据医生建议确定监测频率,通常糖尿病患者需要更频繁的监测。血糖异常时应及时就医,避免并发症发生。 4、药物治疗 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降糖药物,如二甲双胍片、格列美脲片、阿卡波糖片等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注射液等注射制剂。不同药物作用机制不同,需根据个体情况选择。严格遵医嘱用药,不可自行调整剂量或停药。注意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如低血糖、胃肠道不适等。 5、定期复查 定期到医院进行糖化血红蛋白、肝肾功能、血脂等检查,评估血糖控制效果和并发症风险。根据检查结果调整治疗方案,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与医生保持良好沟通,及时反馈血糖控制情况和身体不适症状。建立长期随访计划,确保血糖持续稳定。 血糖控制需要长期坚持,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关键。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戒烟限酒,减少心血管疾病风险。学习糖尿病相关知识,提高自我管理能力。保持乐观心态,减轻精神压力对血糖的影响。出现头晕、心悸、多尿等异常症状时及时就医。 袁晓勇副主任医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内分泌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