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市第一医院

口腔科 (共8位医生)

科室简介

口腔科始建于1960年,在院长和各级领导的关心和重视下,全科医护人员历经不懈努力,逐步将我科发展成为专业齐全、设备先进,集口腔医、教、研于一体的口腔临床医学学科,成为口腔疾病防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人文的进步和保健意识的提高,人们对口腔健康的需求与日俱增。口腔科全体医护人员将以优质的服务、精湛的技术、合理的收费,竭诚为口腔疾病的病员提供放心和满意的医疗服务。全科有口腔医护人员13名,其中副主任医师2名、主治医师5名和硕士2名。可开展三级甲等医院的诊疗项目。

口腔科由口腔科门诊和口腔颌面外科病房两部份组成。其中口腔科门诊分设口腔内科诊室、口腔颌面外科诊室、口腔修复科诊室及口腔正畸科诊室四个诊疗专业,并设有口腔X线室和口腔器械消毒灭菌室。口腔科门诊主要接诊各类口腔科疾病的门诊病人,年门诊量达万余人次。口腔器械消毒灭菌室配置了完善的消毒灭菌设备,口腔科护士严格执行口腔科诊疗器械消毒灭菌规范,加强医院感染控制,为患者提供安全可靠的诊疗器械,有效的防止交叉感染,保障医疗安全。口腔颌面外科病房设有病床10张,主要收治口腔颌面部感染、损伤、肿瘤及颌面畸形患者,年住院病人近200例。为了口腔急诊患者的应急救治,还设立了口腔急诊室,并有值班医师及时接诊。

口腔科拥有先进的口腔医疗设备,其中牙科治疗机10台、牙科X线机、进口曲面体断层和头影定位X线机、光固化机、超声洁牙机和高压蒸气灭菌器等专用医疗设备。科室诊疗环境洁净舒适。

口腔科主要医疗项目:

口腔内科:主要开展龋病、牙髓病、根尖周疾、牙周病和口腔粘膜病的诊断和治疗。如光固化树脂充填、根管治疗、根尖手术、超声波洁牙、牙周手术和各类牙拔除术等治疗项目。

口腔颌面外科:主要开展口腔颌面部感染、口腔颌面部损伤、口腔颌面部肿瘤和口腔颌面部畸形的诊断和手术治疗。其中开展的“微笑列车”唇腭裂矫治项目是由中华慈善总会和美国慈善组织共同合作开展的大型慈善医疗救助项目,专为我国的唇腭裂患者提供免费手术治疗而设立的。我院是全国“微笑列车”唇腭裂矫治项目的定点单位之一,在院领导的关心和重视下,相关科室通力合作,至今已为近300例患者成功地施行了唇腭裂修复手术,深受患者及其家属的欢迎和感谢。

口腔修复科:主要开展牙体缺损、牙列缺损和牙列缺失的各类固定义齿和活动义齿的修复治疗,如各类烤瓷牙、全瓷牙、整铸支架可摘义齿和全口义齿等修复项目。

口腔正畸科:是我科的特色专科,于1995年率先在三明地区开展口腔固定正畸矫治技术,专职从事口腔正畸十余年,开展各类错合畸形的活动及固定矫治。如牙列拥挤错位、稀疏、反合、开合、前突等错合畸形的方丝弓、直丝弓固定矫治技术。至今己成功矫治各类牙列错合畸形患者近两千例。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医院动态

更多 >

我院通过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资格认定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于2014年6月发布了我院药物临床试验机构通过资格认定的公告,我院泌尿外科、神经内科、呼吸内科、消化内科4个专业具备开展药物临床试验资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资格认定办法》的有关规定,我院于2013年5月向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提交了GCP认证申请,并于2013年8月通过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专家组的现场资料审查和考核。 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资格认定证书的获得是我院医疗水平和科研能力的综合体现,全省地市级医院仅4家获此资格。我院成立了药物临床试验组织管理机构、药物临床试验质量控制小组、药物临床试验伦理委员会,先后选派65名人员参加GCP和临床试验技术的培训,取得国家药监局颁发的培训证书,迄今共组织院内外培训1200人次,进一步促进GCP工作的规范化实施。目前GCP工作良好有序地开展,正在进行“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天舒胶囊”两种药物四期临床试验研究。 药物临床试验的开展是衡量医院临床、科研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对增强医院综合实力、提升学科建设水平、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培养和锻炼高素质的科研队伍具有重要意义。我院将以获得药物临床试验资格为契机,促进药物临床试验的规范化管理,开展药物临床试验工作,提高各专业组的临床试验水平,为我国创制新药的临床试验工作贡献力量。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我想问一下,血糖高的怎么控制
袁晓勇
回答: 血糖高可通过调整饮食、增加运动、监测血糖、药物治疗、定期复查等方式控制。血糖高可能与遗传、肥胖、胰岛素抵抗、不良生活习惯、其他疾病等因素有关。 1、调整饮食 控制总热量摄入,减少精制糖和高糖食物的摄入,如糖果、蛋糕、含糖饮料等。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如全谷物、蔬菜、豆类等,有助于延缓血糖升高。适量摄入优质蛋白,如鱼、瘦肉、鸡蛋等,避免高脂肪食物。定时定量进餐,避免暴饮暴食,有助于维持血糖稳定。 2、增加运动 规律运动有助于提高胰岛素敏感性,促进葡萄糖的利用。建议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骑自行车等。运动前后监测血糖,避免低血糖发生。对于长期缺乏运动的人群,应从低强度运动开始,逐渐增加运动量。 3、监测血糖 定期监测血糖有助于了解血糖控制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可使用家用血糖仪进行自我监测,记录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等数据。根据医生建议确定监测频率,通常糖尿病患者需要更频繁的监测。血糖异常时应及时就医,避免并发症发生。 4、药物治疗 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降糖药物,如二甲双胍片、格列美脲片、阿卡波糖片等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注射液等注射制剂。不同药物作用机制不同,需根据个体情况选择。严格遵医嘱用药,不可自行调整剂量或停药。注意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如低血糖、胃肠道不适等。 5、定期复查 定期到医院进行糖化血红蛋白、肝肾功能、血脂等检查,评估血糖控制效果和并发症风险。根据检查结果调整治疗方案,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与医生保持良好沟通,及时反馈血糖控制情况和身体不适症状。建立长期随访计划,确保血糖持续稳定。 血糖控制需要长期坚持,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关键。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戒烟限酒,减少心血管疾病风险。学习糖尿病相关知识,提高自我管理能力。保持乐观心态,减轻精神压力对血糖的影响。出现头晕、心悸、多尿等异常症状时及时就医。 袁晓勇副主任医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内分泌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