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市第一医院

心血管内科 (共11位医生)

科室简介

心血管内科是三明市心血管病防治研究所所属的一个临床科室,挂靠市第一医院。共有病床40张,承担心血管系统疾病的临床诊疗、教学、科研、康复及健康及健康教育工作。除接收本市区的心血管系统疾病的病人外,还接受外地及各兄弟医疗单位转送来的疑难、急、危重症病人。已经成功地抢救了许多濒临死亡的危重病人,深受病人及家属的赞誉。目前诊治的病种有冠心病、急性心肌梗塞及其各种并发症、高血压及各种并发症、急性心肌炎、心包炎、心脏瓣膜病、感染性心内膜炎、原发性心肌病、心律失常、房室传导阻滞病人安装各种人工心脏起搏器,为冠心病患者进行冠动脉造影检查及各种介入性诊疗,并正在着手开展心动过速的介入诊疗工作,为心血管病人提供最新、最佳的治疗手段。

三明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建有多个实验室开展各项有关心脏检查项目: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心电图活动平板试验、窦房结功能测定及其电生理检查(食道调搏和各种药物试验)、心室晚电位及心率变异性分析、心导管检查术(包括左、右导管检查)、血液粘度检查、心肌肌钙蛋白Ⅰ测定及心力衰竭快速诊断技术等。其中心肌肌钙蛋白Ⅰ测定与心力衰竭快速诊断技术,是我市首家引进的新项目,对急性心肌梗塞、心肌炎、心力衰竭的早期诊断有独特的临床价值。所有检查项目均对外开放,可随时与科室联系预约时间。

三明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拥有较强的医疗技术力量,其中主任医师3人,副主任医师3人,主治医师2人,主管护师2人,主任、副主任医师坚持每日查病房一次,专科门诊每日均有一位副主任以上医师坐诊,严把质量关,全面保证临床诊疗水平。

三明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注重临床科研工作。已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的论文近百篇,多次参加省级以上专业会议,多篇论文在会议上宣读与交流,获市级以上科技奖六项,其中参加福建省1991年度高血压抽样调查获94年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复方丹参注射液影响潘生丁心电图试验的临床观察”获94-95年度三明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冠心病患者检测血浆D-二聚体含量的临床意义”获1997年三明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高血压患者抗心磷脂抗体测定的临床意义”及“老年人开胸手术前潘生丁试验检查的临床意义”获2000年三明市第四届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一等奖;“心电图平板运动实验对心肌梗塞预后评价的临床研究”获2000年三明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无创性心脏电生理检测技术的临床运用研究”获2002年三明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医院动态

更多 >

我院通过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资格认定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于2014年6月发布了我院药物临床试验机构通过资格认定的公告,我院泌尿外科、神经内科、呼吸内科、消化内科4个专业具备开展药物临床试验资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资格认定办法》的有关规定,我院于2013年5月向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提交了GCP认证申请,并于2013年8月通过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专家组的现场资料审查和考核。 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资格认定证书的获得是我院医疗水平和科研能力的综合体现,全省地市级医院仅4家获此资格。我院成立了药物临床试验组织管理机构、药物临床试验质量控制小组、药物临床试验伦理委员会,先后选派65名人员参加GCP和临床试验技术的培训,取得国家药监局颁发的培训证书,迄今共组织院内外培训1200人次,进一步促进GCP工作的规范化实施。目前GCP工作良好有序地开展,正在进行“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天舒胶囊”两种药物四期临床试验研究。 药物临床试验的开展是衡量医院临床、科研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对增强医院综合实力、提升学科建设水平、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培养和锻炼高素质的科研队伍具有重要意义。我院将以获得药物临床试验资格为契机,促进药物临床试验的规范化管理,开展药物临床试验工作,提高各专业组的临床试验水平,为我国创制新药的临床试验工作贡献力量。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我想问一下,血糖高的怎么控制
袁晓勇
回答: 血糖高可通过调整饮食、增加运动、监测血糖、药物治疗、定期复查等方式控制。血糖高可能与遗传、肥胖、胰岛素抵抗、不良生活习惯、其他疾病等因素有关。 1、调整饮食 控制总热量摄入,减少精制糖和高糖食物的摄入,如糖果、蛋糕、含糖饮料等。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如全谷物、蔬菜、豆类等,有助于延缓血糖升高。适量摄入优质蛋白,如鱼、瘦肉、鸡蛋等,避免高脂肪食物。定时定量进餐,避免暴饮暴食,有助于维持血糖稳定。 2、增加运动 规律运动有助于提高胰岛素敏感性,促进葡萄糖的利用。建议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骑自行车等。运动前后监测血糖,避免低血糖发生。对于长期缺乏运动的人群,应从低强度运动开始,逐渐增加运动量。 3、监测血糖 定期监测血糖有助于了解血糖控制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可使用家用血糖仪进行自我监测,记录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等数据。根据医生建议确定监测频率,通常糖尿病患者需要更频繁的监测。血糖异常时应及时就医,避免并发症发生。 4、药物治疗 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降糖药物,如二甲双胍片、格列美脲片、阿卡波糖片等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注射液等注射制剂。不同药物作用机制不同,需根据个体情况选择。严格遵医嘱用药,不可自行调整剂量或停药。注意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如低血糖、胃肠道不适等。 5、定期复查 定期到医院进行糖化血红蛋白、肝肾功能、血脂等检查,评估血糖控制效果和并发症风险。根据检查结果调整治疗方案,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与医生保持良好沟通,及时反馈血糖控制情况和身体不适症状。建立长期随访计划,确保血糖持续稳定。 血糖控制需要长期坚持,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关键。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戒烟限酒,减少心血管疾病风险。学习糖尿病相关知识,提高自我管理能力。保持乐观心态,减轻精神压力对血糖的影响。出现头晕、心悸、多尿等异常症状时及时就医。 袁晓勇副主任医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内分泌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