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人民医院

急诊科 (共2位医生)

科室简介

急诊科自1954年建院以来至今已有51年历史。2002年建成的急诊抢救中心大楼,使急诊科有了明显的发展壮大。
  一楼设为急诊内、外科诊室、外科清创缝合室、石膏整复室、抢救监护室、急诊观察治疗室、B超检查室、急诊收费和药房。
  二楼设有标准手术室2间、临时输液大厅,设100余张软座椅并配备先进的治疗带,临时输液病床,护理治疗室。全科设有留观病床28张、临时输液床23张。
  急诊科配备各种先进的仪器和设备,飞利浦多功能中央监护系统M3150A一套(监护仪八台)、美国产呼吸机二台,其中ESPRIT无创呼吸机一台、PB760有创呼吸机一台,惠普普美康除颤仪二台,日本光电心电图机二台,德国输液泵二台,国产全自动自动洗胃机二台,多功能担架车8架。
  急诊科有一支团结稳定、奋发向上、训练有素的医疗队伍,全部医务人员为固定编制,均为专职急诊医师。曾经有2人参加全国高级急诊医师专业培训班。所有医生本科以上学历,硕士研究生2名。医生19名,护士36名。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医师1人、主治医生4名,主管护师1名。
  在卫生局、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急诊科担负着全区57万人口及周围区县病人的医疗保健任务。年急诊病人量6万余人,其中2004年抢救危重病人4258人次,留院观察5000余人次,各种群体伤及集体中毒60余起,临时输液病人5万余人。科室年经济收入近千万元,占全院的1/10,并持续逐年递增。
  急诊科具备了应对大规模突发医疗伤亡事件及集体中毒事件的救治能力。曾经多次担负抢救集体中毒、群伤亡的任务,最多一次性成功救治集体食物中毒病人80人,车祸伤病人50人。在2002年抗击“非典”战役中,协助院方成功完成了发热病人的排查、诊断和转运工作。重点开展了急诊“绿色通道”工作,医院自上而下为提高危重病人抢救水平积极协调配合。针对重危、群伤群体中毒病人等情况,实行先抢救后负费的原则,真正做到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危重急症的抢救成功率大大提高。
  急诊科开展工作如下:
  一、危重急症急救处理心肺脑复苏、休克、昏迷、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多器官失常综合征、严重创伤的急救、发热、急性胸痛、大咯血。
  二、内科急症哮喘持续状态、急性肺水肿、肺性脑病、呼吸衰竭、急性心律衰竭、危重心律失常、心绞痛、急性心梗、高血压急症、急性消化道出血、急性胰腺炎、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低血糖症、甲状腺功能亢进危象、急性脑血管病、颅内高压征、癫痫持续状态、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败血症、中毒性细菌性痢疾、各种急性中毒、淹溺、电击伤,雷击伤。
  三、外科急症颅脑损伤、颈部损伤、创伤性气胸、自发性气胸、心脏大血管损伤、烧伤、大血管损伤、脊柱脊髓损伤、骨盆损伤、四肢骨折、破伤风、狂犬病、腹部损伤、肝脏损伤、脾脏损伤、外科急腹症、肾损伤、膀胱损伤、尿道损伤,目前急诊外科可以完成各种创伤的早期抢救等。

  急诊科二楼手术室可以完成各种大清创、部分的肌腱手术。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医院动态

更多 >

120大兴分中心全市技能大赛跻身前列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国家卫生计生委《院前医疗急救管理办法》,推动我市院前急救事业发展,充分展现我市院前急救工作者的专业技能和良好风貌,提高北京120医务人员整体急救技能和对突发公共事件医疗救援应急水平,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北京急救中心于8月5日举行了第三届北京120网络急救技能大赛,来自全市120网络的17支代表队、共51名医师进行了较量,展现了当前我国院前急救的水平和临床应急处置的能力。 此次大赛根据中国医院协会《关于举办第五届全国急救中心急救技能大赛的通知》精神,选拔出优秀选手代表北京参加全国急救技能大赛,同时进一步提高全市120急救人员专业技能和规范院前急救操作。比赛项目设有医疗急救专业理论知识笔试和急诊心电图诊断、徒手心肺复苏、胸外心脏非同步直流电除颤术、气管插管、车内颈椎损伤固定与搬运等医疗急救技能操作。 120大兴分中心选派医师骨干高志军,郭长硕,李东明参加大赛,经过激烈的理论考试和技能操作角逐,最终朝阳区分中心荣获团体第一名;东区分中心、北区分中心荣获团体第二名;大兴分中心,通州分中心、中心分中心荣获团体第三名。 市卫生计生委应急办主任黄春、北京急救中心主任项晓培出席活动,并向获奖选手表示祝贺。 120大兴分中心是首次获得本项大赛团体奖,通过参加大赛展现了120大兴分中心医务人员,在院前急救技能的整体素质,理论知识,操作水平等全方位的大幅度提升,  此次急救大赛通过“以赛促学”的方式,为院前急救人员提供了一个学习交流提高的平台,通过参赛,拓宽视野,增加胆略,使大兴120以便更好地为市民服务。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巨细胞病毒肺炎的症状有哪些
马晓斌
回答: 巨细胞病毒肺炎的症状主要有发热、干咳、呼吸困难、乏力、肝脾肿大等。巨细胞病毒肺炎是由巨细胞病毒感染引起的肺部炎症,常见于免疫功能低下人群。 1、发热 发热是巨细胞病毒肺炎的常见症状,体温可能超过38摄氏度,持续时间较长。发热通常伴随寒战和全身不适,使用退热药物效果可能不明显。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可能出现持续高热,需要及时就医进行抗病毒治疗。 2、干咳 干咳是巨细胞病毒肺炎的典型表现,咳嗽通常无痰或仅有少量白色粘液痰。咳嗽可能逐渐加重,尤其在夜间或平卧时更为明显。严重时可出现胸痛或胸闷感,影响正常呼吸功能。 3、呼吸困难 呼吸困难多出现在疾病进展期,表现为活动后气促或静息时呼吸费力。肺部听诊可闻及湿啰音,胸部影像学检查可见双肺弥漫性间质性改变。严重者可出现低氧血症,需要氧疗支持。 4、乏力 乏力症状较为突出,患者常感到极度疲倦和体力下降。这与病毒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和缺氧有关。乏力可能持续较长时间,即使其他症状缓解后仍可能存在。 5、肝脾肿大 部分患者可出现肝脾肿大,表现为右上腹或左上腹不适。实验室检查可见肝功能异常,如转氨酶升高。这种情况提示可能存在全身性巨细胞病毒感染,需要全面评估和治疗。 巨细胞病毒肺炎患者应注意卧床休息,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以防继发感染。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适当增加优质蛋白和维生素摄入。免疫功能低下者应定期复查,遵医嘱使用抗病毒药物如更昔洛韦注射液、缬更昔洛韦片等进行预防或治疗。出现持续发热、呼吸困难加重等情况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 马晓斌主任医师山东省立医院呼吸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