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立医院东院

病理科 (共2位医生)

科室简介

青岛市市立医院病理科创建于1965年,40年来,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努力,先后于1988年建立免疫组织化学实验室,1996年成立分子病理学试验室,2002年该科被批准为青岛市形态学重点实验室。同年,青岛市卫生局成立的青岛市病理会诊中心、青岛市病理质量控制中心和青岛市尸体解剖检验中心挂靠于青岛市市立医院病理科。2012年被评为山东省重点学科。

科室共有工作人员29人现有主任医师3人,主治医师10人,住院医师3人,主管技师5人,技师7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有2人,硕士学位的15人。

病理科是沟通临床医疗和基础科研工作的桥梁,对实验设备和实验技术要求较高,完善实验室建设、不断提高实验水平是保持病理科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科内现有活检、尸检、细胞学、免疫组化4个实验室。此外,还有资料室和图像分析室。病理科仪器设备精良,技术先进,属全国一流,其中主要设备包括全自动染片系统、自动组织包埋机、自动图像分析系统、电脑控制的液基细胞制片仪等,还有5人共览显微镜2台。以上先进设备为临床诊断、科学研究和研究生培养工作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诊查范围为普通外检、冰冻切片、免疫组化、特殊染色、疑难病理会诊、尸体解剖等

随着医院规模的不断扩大,病理科的工作量逐年增长,年检标本量达到3万余例,冰冻切片4000余例,这在全国已名列前茅。该科还在我市率先开展了宫颈液基细胞学涂片检查,目前标本量年4万余例,其中阳性率约为7%,为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早期发现及治疗做出了巨大贡献。该科是青岛市病理会诊中心,每年承担着数百例市内各县市甚至省内的疑难病理切片的会诊工作,该科应用组织化学、免疫组织化学及分子生物学的手段和技术辅助诊断,病理诊断技术居国内先进水平,其中开展免疫组织化学项目100余种,每年完成标本检测2万余项。

青岛市尸体解剖检验中心于2002年设立于青岛市市立医院病理科。多年来,一直承担青岛市及其周边地区医疗纠纷尸体解剖及司法鉴定的工作。年尸检量约100余例。在全国大型综合性医院中,尸检量名列前茅。

病理科承担青岛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护理专业、口腔专业及成人教育的《病理学》部分授课、实验课带教和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病理科对教学工作历来十分重视,坚持规范临床教学,确保教学质量。目前有硕士生导师3人,已培养了硕士研究生20余名、进修医师及技师80余名,均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着巨大作用。为我省病理专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提高了我院病理科的声誉。

在保证做好外检工作的同时,科研工作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近5年来在省级及国家级专业学术杂志上发表论文近百篇,其中发表在中华系列杂志10余篇, 2篇文章被SCI收录。多项课题成果获省市级科研奖,获山东省卫生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另外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科技成果奖1项。

为病人着想是我们的职业追求,救死扶伤是我们的终极目标。科室有责任让员工快乐工作、健康生活;科室有责任提升职工的内在价值和享用终生的职业竞争力。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医院动态

更多 >

本部多部门开展医疗知识联合培训

  7月31日,本部医务科联合输血科、门诊部、院感科共同举办了涉及科学合理用血、医疗风险防范、慢性病监测以及医院感染应对的多部门联合知识培训。2013年入院新职工、各科室疫情员以及其他医护工作人员参加了本次培训。 本部医务科黄俊谦主任对医疗风险预见与防范以及住院告知书的签署进行了强调,并通过举例向医务人员展示如何书写规范的输血病程记录。本部门诊部魏瑛琪主任针对死亡医学证明书的填写、各项慢性病的监测及报告制度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讲解。输血科主任尹凤媛从科学合理用血的定义到临床输血的现状、原则以及技术规范、输血指南等对参训人员做了认真、细致的说明。院感科邓乃梅主任对低年资医务人员常见感控薄弱环节与应对策略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和演示,并通过视频向大家演示了正确的院感防护操作流程。 参加培训的医护人员听讲认真,积极互动。通过培训,各科室疫情员对慢性病监测与上报有了清晰准确的认识,新入院职工对科学合理用血、输血病程记录、住院告知书以及常见医院感染的防控有了深刻的理解。为巩固培训效果,培训结束后还对新职工进行了考核,并将考核结果将作为新职工申请处方权的依据之一。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四维彩超和系统B超的区别是什么
冷启刚
回答: 四维彩超和系统B超的主要区别在于成像方式、功能侧重及临床应用场景。四维彩超可提供动态三维影像,主要用于胎儿实时活动观察和表面结构评估;系统B超则以二维静态图像为主,侧重胎儿器官结构系统性筛查。 四维彩超采用三维超声技术叠加时间维度,能实时显示胎儿面部表情、肢体动作等动态画面,对排查唇裂、脊柱裂等体表畸形具有优势。其成像原理是通过高频探头快速采集多角度二维图像,经计算机重建为立体动态影像,但受胎儿体位和羊水量影响较大。系统B超通过多切面二维扫描全面评估胎儿颅脑、心脏、肾脏等内脏结构,采用标准切面测量双顶径、股骨长等生长参数,对内脏畸形筛查灵敏度较高。其检查过程需按国际标准顺序扫描胎儿各器官,耗时较长但数据更系统。 四维彩超适合孕22-28周进行,可留存胎儿动态影像作为纪念,但对操作者技术要求较高,需在具备产前诊断资质的机构开展。系统B超作为产前筛查基础项目,建议在孕18-24周完成,能定量评估胎儿生长发育指标,对胎盘位置、羊水量的测量更具规范性。两种检查的超声探头频率和信号处理算法也存在差异,四维彩超通常采用更高频探头获取细节,而系统B超侧重不同深度组织的穿透力平衡。 孕妇应根据孕周和检查目的选择超声方式,孕中期建议优先完成系统B超排查重大结构畸形,四维彩超可作为补充检查。检查前需遵医嘱做好膀胱充盈等准备,检查后保留影像报告供产科医生综合评估。日常注意补充优质蛋白和叶酸,避免接触电离辐射,定期进行胎心监护等产检项目。 冷启刚主任医师山东省立医院妇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