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立医院东院

多学科通力协作 重症直肠穿孔感染性休克病人顺利康复

时间:2014-07-29 00:00 作者:复禾健康

  69岁的王先生,十年之前做过直肠癌手术。前段时间,因突发腹痛,并迅速出现重度休克,入住东院普外科。接诊医师第一时间在全麻下行急诊剖腹探查术,术后病人先后闯过多器官功能衰竭、昏迷、耐药菌感染、霉菌感染、腹腔高压综合症、肠功能紊乱、营养障碍、胆汁淤积性胆囊炎、胆囊穿孔、腹腔积液感染、腹壁植皮等险关,终于康复出院。

  十年前,王先生接受过直肠癌手术,前段时间,突然出现下腹部剧痛,并波及全腹,被送到东院就诊时,已出现重度休克。腹部CT检查发现,腹腔内有游离气体,直肠区机构紊乱,左肾低密度灶,初步诊断:弥漫性腹膜炎、消化道穿孔、感染性休克。接诊的东院普外科副主任医师周少飞当机立断,全麻下急诊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肠管粘连紧密,腹腔内有淡黄色粪性腹水1000ml,小肠肠管明显扩张,肠壁水肿,被覆大量脓苔,肠壁间有大量脓性渗液,直肠腹膜反折处有直径约0.8cm的前壁穿孔,粪便通过穿孔溢出,靠近穿孔的结肠内储存了大量的粪便。

  患者腹腔严重污染,造成腹腔重度感染,感染性休克,手术中持续房颤、血压下降... ... 经麻醉科刘延莉医师积极处理后,虽然有所好转,但是病人肠管水肿,腹腔污染严重,加上年龄较大,手术中生命体征非常不平稳,必须尽量缩短手术时间。主刀医师周少飞凭借扎实熟练的手术技术,在最短时间内迅速切除坏死肠管,清除污染源,并在我院首次采用腹腔开放减压技术,为预防腹腔高压综合症,挽救病人生命打下基础。

  术后,病人转入ICU病房。曲彦、胡丹两位主任精心治疗,通过呼吸机辅助呼吸,抗感染、换药、部分静脉营养支持、镇静、镇痛和对症支持治疗等,病人顺利拔除气管插管,10天后度过危险期转入普外科病房。

  面对耐药菌感染、霉菌感染、腹腔高压综合症、肠功能紊乱、营养障碍、胆汁淤积性胆囊炎、胆囊穿孔、腹腔积液感染等棘手问题,普外科毛伟征主任带领全科多次进行病例讨论,并邀请肝胆外科、呼吸科、B超室、放射科、消化科、ICU等科室共同会诊,随时调整治疗方案,通过抗霉菌、抗感染、调节菌群、肠内营养以及腹腔穿刺、胆囊穿刺等治疗,病人先后闯过了耐药菌感染、霉菌感染、肠功能紊乱,胆汁淤积、胆囊炎、胆囊增大、腹腔积液等一道道险关,终于转入平稳康复。

  病人病情完全平稳之后,病人的腹壁缺损区由烧伤科主任王野主刀,在全身麻醉下行头皮取皮同种植皮术,皮片完全存活,腹壁切口愈合良好。经过两个月的努力,病人已经顺利进食普通饮食,下地活动自如,康复出院。 

医院动态

更多 >

本部多部门开展医疗知识联合培训

  7月31日,本部医务科联合输血科、门诊部、院感科共同举办了涉及科学合理用血、医疗风险防范、慢性病监测以及医院感染应对的多部门联合知识培训。2013年入院新职工、各科室疫情员以及其他医护工作人员参加了本次培训。 本部医务科黄俊谦主任对医疗风险预见与防范以及住院告知书的签署进行了强调,并通过举例向医务人员展示如何书写规范的输血病程记录。本部门诊部魏瑛琪主任针对死亡医学证明书的填写、各项慢性病的监测及报告制度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讲解。输血科主任尹凤媛从科学合理用血的定义到临床输血的现状、原则以及技术规范、输血指南等对参训人员做了认真、细致的说明。院感科邓乃梅主任对低年资医务人员常见感控薄弱环节与应对策略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和演示,并通过视频向大家演示了正确的院感防护操作流程。 参加培训的医护人员听讲认真,积极互动。通过培训,各科室疫情员对慢性病监测与上报有了清晰准确的认识,新入院职工对科学合理用血、输血病程记录、住院告知书以及常见医院感染的防控有了深刻的理解。为巩固培训效果,培训结束后还对新职工进行了考核,并将考核结果将作为新职工申请处方权的依据之一。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皮肤底层炎症怎么修复
聂小娟
回答: 皮肤底层炎症可通过抗炎药物、光疗、屏障修复、饮食调整及压力管理等方式修复。皮肤底层炎症可能与微生物感染、免疫异常、过敏反应、紫外线损伤及激素水平紊乱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红肿、瘙痒、脱屑、灼热感及色素沉着等症状。 1、抗炎药物 皮肤底层炎症可遵医嘱使用复方甘草酸苷片、他克莫司软膏或盐酸多西环素片等药物。复方甘草酸苷片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减轻炎症反应,适用于慢性湿疹或特应性皮炎。他克莫司软膏作为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可局部调节免疫应答,对激素依赖性皮炎有效。盐酸多西环素片通过抗菌和抗炎双重机制改善痤疮相关炎症。使用需监测肝肾功能,避免与光敏性物质接触。 2、光疗 窄谱中波紫外线疗法通过诱导T细胞凋亡和抑制促炎因子,对银屑病或顽固性皮炎有效。红光治疗通过促进胶原再生和减轻氧化应激,适用于玫瑰痤疮或术后修复。需在专业机构进行10-20次疗程,治疗期间严格防晒并配合保湿护理。光敏性疾病患者及孕妇禁用。 3、屏障修复 使用含神经酰胺、胆固醇及游离脂肪酸的复配霜剂可修复角质层脂质结构,推荐依泉绷带霜或雅漾舒缓特护保湿霜。透明质酸敷料通过水合作用促进表皮重建,适用于激光术后或激素脸修复。避免含酒精、香精的护肤品,清洁时选用APG表活类温和洁面。 4、饮食调整 增加ω-3脂肪酸摄入如深海鱼、亚麻籽可抑制白三烯B4等促炎介质。多酚类物质如绿茶、蓝莓通过调控NF-κB通路减轻氧化损伤。需限制高GI食物及乳制品摄入,它们可能通过激活mTORC1通路促进痤疮发展。每日补充维生素D3 400-800IU有助于调节免疫平衡。 5、压力管理 慢性压力通过HPA轴激活促进皮质醇释放,会加剧特应性皮炎和银屑病。正念冥想通过降低IL-6等炎症因子水平改善症状,建议每日进行20分钟呼吸训练。规律有氧运动如游泳可提升β-内啡肽分泌,但需避免汗液长时间刺激皮肤。保证23点前入睡有助于修复皮肤屏障功能。 修复期间避免搔抓或过度去角质,选择纯棉透气衣物减少摩擦刺激。使用37℃以下温水洁面,洁面后3分钟内涂抹保湿产品。外出时采用物理防晒剂如氧化锌,化学防晒剂可能加重敏感。建议每月复诊评估疗效,顽固性炎症需行皮肤镜或斑贴试验明确病因。合并真菌感染时需联用酮康唑洗剂,瘙痒剧烈可短期使用氯雷他定片。 聂小娟副主任医师山东省立医院皮肤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