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血液内科 (共17位医生)

科室简介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血液科是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国家级临床重点学科。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血液科成立于20世纪80年代初,首任血液科主任谢光璐教授为学科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后在虞积仁主任和马明信主任的领导下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在血液肿瘤的诊断和治疗、血小板疾病的研究、血液系统肿瘤免疫治疗方面做出了较突出成绩,其间方裕谦教授、周家琴教授、武淑兰教授等均为科室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朱平教授在血液肿瘤的分子诊断和肿瘤免疫治疗基础研究方面已做出了较大成绩。2003年开始,血液科在任汉云教授的带领下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目前为国家级临床重点学科,在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等疾病的 诊断和治疗方面均处于国内先进水平。骨髓移植作为血液科临床工作的重点,拥有先进的移植设备和国内一流的移植技术。目前为教育部为博士和硕士学位培养基地,拥有一批国内知名的专家教授,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

血液内科专业人员编制及基本情况:

总人数:57人(医师:15人,护理人员:37人,技术人员:5人)   正高职人员:4人(其中教授:2人,主任医师:2人);   副高职人员:6人(副主任医师:4人,副主任技师:2人);   中级职称人员:10人(主治医师5人)   在15名医师中,具有博士学位者8人,硕士学位者6人。博士生导师2名,硕士生导师6名。   血液内科科室设置:   无菌移植病床10张,过渡病床14张。   普通病床39张。   临床检查室3个,实验室2个。

血液内科学术地位: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血液科是国家级临床重点学科, 总体水平在国内处于先进行列。血液肿瘤的诊断和治疗在国内处领先地位,尤其是血液系统肿瘤的基因诊断和免疫治疗的研究业绩突出。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在国内处于先进行列,学科带头人任汉云教授已开展各类HSCT 500余例,并在国内率先成功开展了成人脐血移植治疗白血病和HLA半相合移植治疗治疗遗传性脑病。近5年来在本中心开展各类造血干细胞移植160余例,长期生存率在75%以上。2004年首批批准进入中华骨髓库移植医院和造血干细胞采集医院。科主任任汉云教授现任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常委兼学术秘书、北京医学会血液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骨髓库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实验血液学会委员等职,在国内血液和肿瘤学界有较大影响。血液科副主任朱平教授在血液肿瘤分子诊断、肿瘤免疫治疗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方面的工作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

诊治疾病: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血液科在血液系统常见病及少见病的诊治中有丰富的经验,尤其在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的诊断治疗和研究方面处于国内先进水平。

贫血   出血性疾病   淋巴瘤   血液系统恶性肿瘤   血栓性疾病   免疫性血细胞减少   白血病   淋巴系统增殖性疾病   意义未明的单克隆丙种球蛋白血症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   骨髓纤维化伴髓样化生   多发性骨髓瘤   骨髓增殖性疾病   淀粉样变性   血小板减少症

治疗技术: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血液科拥有先进的血液病治疗技术,干细胞和骨髓移植作为血液科临床工作的重点,拥有先进的移植设备和国内一流的移植技术,为患者提供了良好的医疗条件。2004年成为首批中华骨髓库定点移植医院和造血干细胞定点采集医院之一。

化疗   干细胞和骨髓移植   免疫效应细胞的制备   血液病的免疫治疗   细胞因子治疗   免疫抑制治疗   去除血液有关成分

检验项目: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血液科实验室设备先进,实力雄厚,开展了多种常规和特殊血液学检查和诊断技术。同时,积极促进实验室的研究成果转化为适用于临床的诊断与治疗技术。

细胞形态学及细胞化学   染色体检查   分子生物学检查   免疫学检测技术   病毒基因检测   HLA配型   微小残留病检测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医院动态

更多 >

我院举行第二届研究生学术论坛

8月27、28日,我院举行了第二届研究生学术论坛,本次学术论坛共有37名科研型研究生参加,他们分别来自内科、外科、儿科、影像、检验、感染等多个学科专业。杜军保、袁云、王素霞、戚豫、龚侃、陈?、吕继成、周应芳、席志军、杨勇、周炜、李雪迎等多位具有丰富科研经验的导师参加了论坛活动,并对参赛研究生点评、提问和评分。 李海潮副院长致开幕词:“学术论坛是展示和锻炼,也是交流和学习。我们希望越来越多的同学可以参与到论坛中来,这也是我们团队意识的一种体现。研究生期间,我们不仅要培养科研的能力,也要培养对科研工作的热情和喜爱。带着这份激情,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也会终身受益。” 通过同学们的演讲,可以看出大家平时非常努力,而且为了这次论坛做了精心准备。各位导师从科研能力、PPT制作、演讲技巧、英语口语展示等方面进行考查,发现不少同学都有精彩表现,内科和儿科的多位同学在这届论坛上的表现更是可圈可点。在这次论坛上,有两位同学进行了全英文演讲,他们出色的表现赢得了在场老师和同学们的热烈掌声。 在论坛接近尾声的时候,导师们纷纷表达了自己的爱才之心:“这次论坛让我们发现了很多优秀的学生,这让我们非常地欣慰。学生时期是最有创造力的阶段,医院里很多的SCI文章都出自我们的硕士、博士研究生;以后会鼓励和督促更多的同学参与到论坛中来,在大家交流学习的过程中寻找差距,从而更好地提升科研能力、表达能力。” 研究生党总支书记于岩岩教授做了总结发言:“今年的学术论坛是第二届。令人欣慰的是,我们看到参与的同学更多了,演讲更精彩了,论坛的内容更丰富了。论坛可以让老师更全面地了解研究生的培养过程,同时增进研究生之间的沟通。今后我们将继续开展学术论坛活动,并且不断完善,争取让更多的老师和同学参与进来,并进一步提高论坛的学术水平。”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腺样体肥大推拿有效吗
葛伟
回答: 腺样体肥大推拿可能有一定辅助效果,但无法替代正规治疗。腺样体肥大的处理方式主要有药物治疗、手术治疗、推拿辅助治疗、鼻腔冲洗、饮食调整等。 1、药物治疗 腺样体肥大可能与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慢性鼻炎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鼻塞、睡眠打鼾等症状。可遵医嘱使用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孟鲁司特钠咀嚼片、头孢克洛干混悬剂等药物控制炎症。药物治疗适用于轻中度腺样体肥大,需持续用药并定期复查。 2、手术治疗 当腺样体肥大导致严重呼吸障碍、睡眠呼吸暂停或反复中耳炎时,通常建议行腺样体切除术。手术可在全身麻醉下进行,术后恢复期需注意避免剧烈运动。腺样体切除术是解决结构性阻塞的有效手段,术后症状改善明显。 3、推拿辅助治疗 推拿可通过按摩迎香穴、印堂穴等穴位改善鼻腔通气,缓解鼻塞症状。常用手法包括开天门、推坎宫等,需由专业医师操作。推拿对轻度腺样体肥大可能有一定缓解作用,但不能消除腺样体组织增生,需配合其他治疗。 4、鼻腔冲洗 使用生理盐水进行鼻腔冲洗有助于清除分泌物,减轻鼻腔黏膜水肿。可选用鼻腔冲洗器每日冲洗1-2次,注意水温适宜。鼻腔冲洗能改善鼻塞症状,减少病原体定植,适合作为长期护理手段。 5、饮食调整 避免食用辛辣刺激、过冷过热食物,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水果。适当补充优质蛋白如鱼肉、鸡蛋等,有助于增强免疫力。饮食调理可减少呼吸道黏膜刺激,降低感染风险,但对腺样体体积改变作用有限。 腺样体肥大患儿日常应保持居室空气流通,避免接触二手烟等刺激物。睡眠时可适当垫高枕头,采用侧卧位减轻打鼾。家长需密切观察孩子呼吸情况,若出现憋醒、白天嗜睡等表现应及时就医。推拿治疗需在专业机构进行,不可盲目依赖,综合治疗才能取得更好效果。 葛伟副主任医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小儿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