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

移植研究所泌尿一科 (共5位医生)

科室简介

一、概况

第三〇九医院全军器官移植中心是一个多元化、综合型的医学中心,在军内、国内享有较高的声誉。目前,中心由泌尿外科、肝胆外科、血液病科、肾脏病科、细胞治疗科、移植研究室、移植重症监护室、血液透析室、层流病房等8科4室10个护理单元组成,将器官移植内、外科和细胞治疗相关科室进行了科学整合,构建起器官移植与再生医学的优势学科群,开展了大量探索性工作,在器官移植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方面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器官移植中心是2002年4月在泌尿外科基础上组建的。1987年4月,泌尿外科由外三科分出组建独立的科室。2002年4月,以泌尿外科为基础,联合肝胆外科、胸心外科成立器官移植中心。2005年8月,肾脏病科和血液病科纳入移植中心。2006年3月,中心被总后卫生部正式命名为全军器官移植中心。2007年解放军总医院140个科室的综合评估,中心取得第10名的优异成绩。2008年被评为解放军总医院首批“研究型科室”。

中心党总支先后被授予总后勤部“学雷锋先进单位”、“首届学习成才先进单位”、“先进党支部”,三次荣立总后勤部集体三等功。2009年医院转隶总参谋部以来,先后荣立总参谋部集体三等功、集体二等功各一次。

器官移植中心拥有独立的病房大楼、研究室,使用面积达到千余平方米,拥有各种大型医疗、科研仪器设备140余台件,总价值2696万元,展开床位316张,现有工作人员231人,在编主系列人员48人,其中硕士以上学历39人(占81.2%),高级职称21人(占37.5%)。

中心在国内享有较高的学术地位,拥有一批国内外知名专家教授,如学科带头人石炳毅、蔡明、钱叶勇;老专家庄玉辉、萧荫祺、梁春泉;外聘兼职专家陈忠华、陈虎、曹履先等,这些专家教授均为各自研究领域的学术带头人。中心与美国耶鲁大学综合性肿瘤中心合作,聘请了该中心主任RichardL.Edelson为中心客座教授,协作开展与器官移植临床相关的基础研究,以推动临床、教学、科研的一体化发展。

近年来,中心作为医院的重点效益科室医疗毛收入由2006年0.3亿元增涨至2010年2.3亿元,5年增长近8倍。中心各科室医疗数、质量指标均处于医院前列,年收容量及病床周转次数在军队同类学科处于领先地位,收治危重疑难病人比例高,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在85%以上,居国内同类学科领先地位。中心具有较高的医疗市场影响力,外地住院患者占住院人数50%以上。

中心各科室积极支持、踊跃参加医院各项卫勤保障任务,2007年解放军总医院反台独应急作战卫勤演习、“3.19”卫勤综合演练,2008年汶川抗震救灾、奥运医疗保障,2009年“亮剑”卫勤综合演练、北京反恐维稳卫勤演习,2010年玉树抗震救灾、总参驻京单位师职干部健康体检等等,出色完成任务的同时,展示了移植中心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优良作风,多次受到医院及有关单位的高度肯定和赞扬。

二、专业技术发展

中心具有国家卫生部批准的肾脏移植、肝脏移植、心脏移植与肺移植诊疗项目资质,临床开展新业务新技术30余项。全军“十一五”医学专科中心评估工作中,获评优秀。

1.巩固传统优势项目

泌尿外科在尿流动力学方面的研究一直处于国内、军内领先地位。1996年主编国内第一部尿动力学专著《常用尿动力学检查技术》,成为国内尿动力学工作者人手一册的工具书。“高新技术治疗难治性排尿功能障碍”项目获军队医疗成果二等奖(2005年),“下尿路功能障耐的尿动力学研究”项目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2008年)。

2.开辟多器官移植领域

中心先后开展了肾、肝、胰腺、心、肺、小肠及干细胞移植,成为国内外单中心移植类别最多的单位。

1988年2月泌尿外科在梁春泉主任的主持下,开展了我院首例肾脏移植,至今累计完成肾移植2130例,近三年稳居全国首位,1年、5年、10年存活率分别为96.5%、73.2%及55.8%,居国内领先水平。肾脏移植相关技术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1999年8月,中心成功实施首例异体原位全肝移植,属国内起步较早单位,至今患者存活12年,是军队及北京地区报告存活最长病例。实施国内受者年龄最大(80岁)的肝移植,至今已存活6年。近年来,中心累计完成肝脏移植380例,1年、3年存活率分别为85%与73%,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国内首先成功开展肝移植治疗肝性脊髓病,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003年首次实施RH不相容供肝移植,患者至今存活8年,形成免疫耐受。通过改进肝移植手术技巧减少外科并发症,采用综合方案预防肝移植术后乙肝复发,192例复发率仅为1%,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肝脏移植相关技术获军队医疗成果一等奖、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北京市金桥工程医学奖二等奖各1项,荣获全军“十一五”军队医学科技重大成果奖。

近年,中心开展心脏移植5例与肺移植2例(其中1例为全国年龄最大受者75岁),均取得较好临床效果。1999年11月11,同时施行心、肝、肾4例移植手术取得成功。2006年4月12日,成功完成“双侧同种异体原位肺移植”手术,该移植手术是驻京部队医院首例,标志着我中心在器官移植研究中获得新突破,5月12日《解放军报》作专题报道。

成功救治了多例终末期多器官功能衰竭患者。这类患者病情危重,救治困难,临床死亡率高。我中心成功开展了多器官联合移植(如肝肾、胰肾、心肾联合移植)挽救病人生命,并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显著提高救治成功率,其中肝肾联合移植12例,至今全部带功能健康存活(最长8年)。

自2005年8月以来中心共完成干细胞移植100余例,5年生存率65%例。2006年12月9日,医院成功完成国内首例Rh阴性骨髓移植手术,填补了我国器官移植领域的又一空白。2007年1月23日,《京华时报》在显著位置报道此事,解放军报、健康报和北京电视台7日7频道等媒体也陆续给予报道和关注。

中心开展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和糖尿病足122例,全部获得了成功。治疗后,85%的糖尿病人停用胰岛素和口服药物,取得了令人鼓舞的临床疗效。相继开展了缺氧性脑瘫、外伤性脊髓横断性截瘫和帕金森病等难治性疾病的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均取得了令人鼓舞的疗效。

3.探索新技术新方向

中心开展的临床其它新业务、新技术项目有:①HLA-G评价器官移植受者免疫功能状态;②p140/sPTA1检测诊断移植术后排斥反应;③手辅助腹腔镜活体供肾摘取手术;④特异性供体造血干细胞输注诱导肾脏移植免疫耐受;⑤多器官移植(肝肾联合、胰肾联合);⑥蛋白吸附再循环技术治疗重症肝炎肝昏迷等。

三、创新教研结合发展模式

1.建立完整教学体系

中心是我院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有博士生导师1名,硕士生导师8名,招收和联合培养各类研究生60名,目前在读博士、博士后研究生15名,硕士研究生10名。五年内招收进修生60人。2005年,移植中心被评为军医进修学院教学先进单位,2名教授被评为军医进修学院优秀研究生导师。挂钩帮带医疗机构包括柬埔寨王家军总医院、解放军第307医院、解放军第22医院、北京军区254医院、北京军区281医院和空降兵95944部队卫生队等单位。

移植中心配有专职教学助理和科研助理,在中心主任指导下负责制定全中心教学科研计划,组织分布在全年不同时期的各类课题申报和各级、各类的奖项申报,安排全中心各类研究生课题的开题报告、中期检查和结题验收等。设有专门的研究生教室、学习室、信息平台,设有专用的院内外互联网线,备有多媒体投影仪、复印机和电传机等多种教学设备。这里是科技攻关的阵地、是学术交流的园地,是人才成长的基地。

2.承办大型学术活动

2005年10月,器官移植中心主办了“全军器官移植免疫学和临床进展学习班”,承办了北京器官移植专业委员会主办期刊《北京移植医学》。2006年10月承办中华器官移植学分会“全国器官移植学术会议”。2007年承办“中国首届国际标准器官捐献及分流系统联席会议”、“全国肾移植学术研讨会”、“全国器官移植免疫学和临床进展学习班”及“中德干细胞与再生医学高峰论坛”。2008年承办“全国肾移植学术研讨会”。2009年承办“第二届全军器官移植移植学术研讨会”。2005年至今,移植中心每年承办北京医学会器官移植学术研讨会1次。

3.开展多项研究课题

移植中心在研课题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国家863课题、国家“十一五”计划科技支撑项目课题、卫生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全军“十一五”计划科技攻关项目、省部级及军队重点项目等11项,研究经费累计1700余万元。由国家卫生部指定建立“中国肾移植科学登记系统数据中心”,由总后卫生部指定建立“全军器官移植科学注册中心”。

4.获得丰厚学术成果

2004年以来,移植中心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2项、军队级医疗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和北京市金桥工程二等奖1项。主编学术著作12部,其中由中华医学会组织编写《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和《临床诊疗指南》系列丛书,两部器官移植学分册均由石炳毅担任主编,标志我中心在国内同行业中的学术引领地位。2005-2010年,中心在国内外发表论文385篇,其中SCI收录20篇,IF最高分数为4.085,累计IF=33.148。人均统计源期刊论文数:8.02篇/人(385/48)。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新药证书各1项。近5年内高新重大医疗技术创新项目20余项,国内同类学科最多。

四、迎接十二五新挑战

不断追踪医学科技前沿,特别是积极利用生物、信息、纳米为代表的高新技术,推动基因治疗、细胞治疗和组织工程等技术的研发应用,进一步加强大器官共用技术建设,全面促进再生医学发展,努力打造具有自主创新体系的学科群,使中心发展成为全军器官移植与再生医学研究所。

优势更优,特色更特,巩固发展大器官移植。中心的工作重点是“器官移植中心以器官移植为中心”。肾脏、肝脏移植是移植中心的重中之重。在新的社会环境下,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人体器官移植条例》,加强科学化、法制化、规范化建设。以肝、肾移植为牵引,使优势更优,特色更特,带动胰腺、小肠、心肺移植和中心的全面业务开展。

抓住机遇,开拓创新,积极发展再生医学。按照国家《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关于第三类医疗技术管理规范,开展干细胞治疗多种血液系统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糖尿病和糖尿病足等临床诊疗项目。与美国耶鲁大学肿瘤中心合作,建立“体外转导免疫治疗中心”,正在积极组织申报科技部中国国际合作重大项目。

纵横捭阖,深化内涵,加强学科全面建设。针对集成化学科群的特点,在继续强化大器官移植和细胞移植技术为纽带横向支撑作用的基础上,推进传统三级临床学科向纵深发展,深化专科专病建设,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新的亚专科群。

夯实基础,重点跨越,同步提升科研教学。以高新课题为引领动力、高水平论文为表达形式、高等级成果转化为奋斗目标,缩短复合型人才的生长周期,超前培养学科带头人。集中力量,重点突破,在牵头完成国家科技支撑“十一五”计划项目课题(抗排斥反应关键诊疗技术的开发研究)的基础上,争取更高水平的滚动课题。

打破壁垒,形成合力,建立自主创新机制。以中心主体创新能力和创新效益为衡量标准,制定鼓励创新的政策和制度,加强学科间的有机联系和分工合作,营造学科共建、资源共享、成果共用的和谐创新环境,加强与科研机构、教学机构和社会力量的协作,发挥中心的统一调控和引导作用,用创新机制推动学科创新发展。

近年来,器官移植中心建设和发展虽然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按照总部要求和全军一流重点学科标准,还有一定的差距。我们会瞄准国内外器官移植领域技术发展前沿,坚持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努力打造具有军事医学特色的全军一流重点学科,为军队现代化建设做出积极的贡献。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医院动态

更多 >

《新疆日报》刊登我院援疆医疗队新闻

军民鱼水情 来自察布查尔的爱民报告 ——解放军总参谋部总医院对口援疆记事 □通讯员黎云孙进军万懿 对于医疗队和队长王恒林来说,察布查尔曾经是一个遥远的名字。如今,这里已经是他们魂牵梦绕的第二故乡。 察布查尔,全国唯一的锡伯族自治县。解放军总参谋部总医院对口支援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人民医院,今年已经是第5个年头。 5年来,一茬茬穿着军装的医疗队来了又走,走了又来,把北京和察布查尔紧紧连在一起。2014年的医疗队,由总参总医院骨科、肝胆、眼科、泌尿、神内和麻醉等专家组成。他们抵达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下到最基层的乡村为农牧民看病。 琼博拉乡是第三站,也是离县城最远的一个乡。在这个紧邻中哈边境线的乡里,居住着以维吾尔族为主的近万名群众。 “没想到老乡对我们的期望这么高。”王恒林还记得当天的场景,村民们拥在只有4名医生的乡卫生院门前,用力地鼓着掌。 西北边陲紫外线强,青光眼、白内障等眼病高发,眼科专家盛豫的诊台前很快排起了长龙。“今天不管有多少病人,我都要看完。”一个上午,盛豫看了50多个病人。 边境乡里的大多数维吾尔族群众都不懂汉语,学校的老师和卫生院的维吾尔族护士当起了翻译,诊断在专心和吃力中进行。太阳从东走到西,诊台也移了好几个地方,人们才不会被刺眼的阳光晒着。 在完成了3个贫困乡的巡诊后,医疗队摸排掌握了一批病人,依托县人民医院,开展手术或进一步治疗。县电视台早就把医疗队到来的消息滚动播放着。县里还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专门发了通知,规定各级领导不能前往就诊,把机会留给牧民和普通患者。 54岁的维吾尔族农民努尔塔依排上了第一台手术,为他主刀的,是总参总医院副院长、骨科专家高天君。努尔塔依患上的是“尺神经卡压综合症”。“其实是一种很普通的疾病,只需要一个小时就能解决问题。”高天君说。 看着父亲从手术室里推出来,努尔塔依的女儿阿依古丽眼泪无声地滑落。 “很多病人都是因为缺少基本的保健常识,久病不医导致病情加重。”神经内科专家耿晓非接诊了82岁的老人吐鲁逊阿衣,血压高得惊人,随时都可能有危险。耿晓非赶紧安排了服药治疗。吐鲁逊阿衣的女儿米克拉也长长地吐了一口气:“我的贫血病,就是去年来的解放军治好的。” 当地今年干旱,地里的油菜连种了三次都被旱死。医疗队的到来,为正在抗旱的乡亲们带来了更多的希望。听到乡里的干部介绍有重病号不能到医院就诊,医疗队就一家一家地登门,连续走了10多家。考虑到当地的经济状况,医疗队带来的药品都是免费发放。刚刚博士后毕业特招入伍的泌尿外科专家袁铭始终面带微笑,耐心地为每名患者写下服药的时间和剂量。 “我们正在探索更长效的医疗扶贫机制,改善乡亲们的医疗卫生条件。”总参总医院院长张聪说,光靠一次两次送医送药下乡不能根本解决问题,关键是要提高当地的医疗水平。 每次来到察布查尔,北京的医疗专家都要组织开展医护人员的教学讲座,和县医院的同仁一起会诊疑难病例,同台手术。 锡伯族的县医院院长王春勇用“手握手,心连心”来形容这几年的帮扶工作,“我们这里进步快的医生护士,都到北京进修过。” 5年来,一批批县医院的医护骨干派往总参总医院进修,成为当地永远不走的医疗专家。 除了不间断地坐诊、义诊和巡诊,每一批医疗队来到察布查尔,都要交上一笔特殊的党费。5年来,这些特殊党费已经交了将近10万元。如今,这些钱已经帮助维吾尔族、锡伯族、回族和汉族的10个孩子重新露出了笑容。医疗队还承诺,一直要资助到孩子们年满18周岁。

专家科普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