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电力医院

消化内科 (共3位医生)

科室简介

消化内科设有消化专科门诊、内镜诊治中心、消化科病房及消化科胃肠动力室。共有医护人员23人。其中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医师4人,主治及住院医师6人,主管护师5人,护师护士10人,其中有博士生1名,硕士生2名,消化科设有消化专科及专病门诊,由高年资消化科专家全天应诊,节假日不休。

内窥镜诊治中心配有先进的设备,奥林巴斯高清晰胃肠镜,治疗胃肠镜,十二指肠镜等。具备一流诊疗的技术,目前开展了无痛胃肠镜检查。胶囊内镜检查,食管癌的早期诊断,晚期食管癌的内镜治疗,早期胃癌的内镜诊断,应用微波及高频电凝切治疗消化道息肉,胃镜下造瘘术,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疗法及TIPSS方法治疗门脉高压症,内镜下胃结石碎石术及取异物等,使患者避免手术创伤,也为无手术条件的病人带来生机,特别是急诊内镜的开展镜下诊断及止血,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诊治消化道大出血,使消化道出血的救治水平提高到崭新的阶段。成功达95%以上。

消化内科病房设有20张床位。收治包括消化道(如食道、胃十二指肠、小肠及结肠疾病)以及消化腺(肝胆胰)疾病:如溃疡性结肠炎的中西医结合疗法、晚期肝癌的导管化疗、消化系统危重、急症、消化道大出血、休克、重症急性胰腺炎、肝昏迷、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食管反流病、胃炎、肠炎、肝硬化、胆囊炎、胆石症、炎症性肠病(溃疡性结肠炎、Crohn病)、食管胃肠肝胆胰肿瘤的放射介入治疗。

消化内科的工作宗旨是:以饱满的热情,尽职尽责地为病人提供最优质的医疗技术服务尽最大努力为病人解除病痛。

学科带头人:胡建平。从事消化临床23年,擅长消化内窥镜诊断及内镜介入治疗,以及消化系统肿瘤放射介入治疗。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医院动态

更多 >

2014年新项目推介:消化内科开展胃肠电图及功能性胃肠病的诊断与治疗

消化内科新引进的最新胃肠动力治疗仪,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具有胃肠动力障碍症状(胃胀、嗳气、早饱、厌食、恶心、便秘等)的功能性消化不良。其原理是通过外加电流刺激驱动胃肠起搏点,模拟健康人胃肠电信号,促使紊乱的胃肠电活动产生跟随效应,以恢复正常节律,从而达到各种功能性胃肠疾病的生物反馈治疗。此项治疗技术操作简便,只需将电极片置于患者胃肠起搏点的相应体表投影,每次治疗约15-30分钟,每天1次,7-10天为一个疗程,约1-2个疗程患者的症状即会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临床应用效果明显。 众所周知,人体各部位的运动都有与之相对应的电活动,我们通常称之为“生物电”,如心电、脑电等。胃肠电的产生就是胃肠蠕动的结果。胃肠电图的检测方法同心电图和脑电图一样,都是利用皮肤电极从人体腹壁体表进行记录。我们将皮肤电极置于胃肠部位相应检测点,记录出胃肠电信号,作为胃肠功能活动的客观生物电指标,根据胃肠电波形及参数的改变,对患者作出某些胃肠疾病的诊断。这项检查操作简单,无损伤、无痛苦、无禁忌症,全部检查过程只需20分钟,尤其适用于腹胀、消化不良、慢性便秘病因的检查,以及老年、体弱、小儿和危重症患者胃肠疾病的无创检查。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轻微脑梗塞好了还能干活吗?
邵自强
回答: 轻微脑梗塞患者症状缓解后一般可以继续工作,但需根据恢复情况和医生建议调整劳动强度。轻微脑梗塞通常由脑部小血管短暂缺血引起,可能遗留轻微肢体无力或反应迟钝等症状。 脑梗塞急性期后若经规范治疗且无严重后遗症,多数患者可逐步恢复轻至中度体力劳动。神经功能缺损轻微者,如仅存在短暂头晕或轻度手脚麻木,可在康复训练后从事低强度工作,如文职、轻度家务等,避免高空作业、重体力劳动或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的操作。恢复期间需定期复查头颅CT或脑血管造影,监测血管状态。部分患者可能因病灶位置特殊,即使症状轻微也需长期避免剧烈活动,如脑干或小范围皮质梗塞可能影响平衡功能。 少数患者虽影像学显示梗塞灶小,但存在血管狭窄、高血压控制不佳等基础疾病,过早恢复高强度工作可能诱发二次梗塞。合并糖尿病、房颤等慢性病患者需严格控制原发病,劳动能力需结合心肺功能综合评估。职业司机、精密仪器操作者等特殊岗位,即使症状消失也应通过专业机构鉴定后再复工。 建议康复期保持低盐低脂饮食,每日进行30分钟有氧运动,监测血压血糖。工作中每1-2小时休息5分钟,出现头痛、视物模糊等不适立即停止活动并就医。遵医嘱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阿托伐他汀钙片等二级预防药物,避免自行停药或调整剂量。 邵自强主任医师中日友好医院神经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