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大足区人民医院

医生提醒市民:手足口病有所增加注意预防

时间:2013-10-29 00:00 作者:复禾健康

  在我区人民医院,一位年轻的妈妈抱着两岁的儿子在医院里输液。她有些焦急地告诉记者:“前天孩子开始发烧,昨天早上来看病,就发现手脚长了红点,医生诊断为手足口病。孩子因为嘴巴里长了疱疹,进食困难,哭闹不止。娃娃是宝,小孩生病,急得我们全家上下都寝食难安!”

  “这两天,到医院因为手足口病就诊的患儿就有几例。前段时间空荡荡的病房,也出现了增加床位的现象。”区人民医院张医生说,“只要家长注意观察孩子,当孩子出现了上述病状,及时到医院就诊治疗,监测好孩子体温,服用抗病毒药物或者静脉滴注,一般都能很快控制下来。”

  据记者了解,由于季节更替,全国范围内手足口病患者有不同程度的上升。但我区对手足口病的控制较好,发病率较低,无一例严重病例发生。

  大足区疾病控制中心疾控科负责人告诉记者,由于目前季节更替,易发手足口病,我区10月份接到手足口病的患病比例比上月增加了70%左右,市民应做好预防工作。

  “手足口病是一种肠道病毒引起的疾病,大人可携带病毒,但大人不易犯病,以婴幼儿患者为主。患者患病后通常需要隔离7天。”大足区疾病控制中心疾控科工作人员说,“目前,季节交替,易发流行性疾病,希望少儿避免进入公共场所,户内保持良好的通风状态。幼儿园、小学要做好晨检工作,用完玩具要注意消毒,避免群发感染。”

  如何识别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一般会发烧,体温在38℃左右,发烧同时,口腔有溃疡,手足掌侧和指尖有斑丘疹,偶见于躯干、大腿及臀部。斑丘疹很快转为小疱疹,小水泡是长条形的,不容易破;部分病人早期有咳嗽等感冒样表现。发热1~2天后开始出现皮疹;也有的患儿不发热,只表现为手掌和足底、臀部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明显的特征除了有发烧、咳嗽、流鼻涕等呼吸道表现,还有消化道反应如呕吐等等。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深二度烧伤要怎么办 深二度烧伤
徐建威
回答: 深二度烧伤可通过创面清创、外用药物、镇痛治疗、预防感染、手术修复等方式治疗。深二度烧伤通常由高温液体、火焰、化学物质、电流、长时间摩擦等因素引起。 1、创面清创 深二度烧伤后需立即用流动冷水冲洗创面15-20分钟,降低局部温度。使用生理盐水或稀释碘伏溶液轻柔冲洗去除污染物,避免用力擦拭。水疱完整时可保留疱皮,破损水疱需剪除游离表皮。清创后覆盖无菌凡士林油纱或含银离子敷料,保护裸露的真皮层。 2、外用药物 可遵医嘱使用磺胺嘧啶银乳膏预防铜绿假单胞菌感染,莫匹罗星软膏处理革兰阳性菌感染,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促进创面修复。药物涂抹前需先清除前次残留药膏,厚度约1-2毫米,每日换药1-2次。伴有渗液时可搭配藻酸盐敷料吸收渗出液。 3、镇痛治疗 烧伤后48小时内疼痛明显,可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对乙酰氨基酚片等非甾体抗炎药。剧烈疼痛可使用曲马多缓释片,但须警惕呼吸抑制风险。创面换药前30分钟可喷洒利多卡因气雾剂进行表面麻醉,儿童患者建议使用芬太尼透皮贴剂。 4、预防感染 深二度烧伤易继发金黄色葡萄球菌或鲍曼不动杆菌感染。体温超过38℃或创面出现脓性分泌物时,需静脉注射注射用头孢呋辛钠、盐酸莫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定期做创面细菌培养,根据药敏结果调整抗生素。糖尿病患者需加强血糖监测。 5、手术修复 对于直径超过5厘米的深二度烧伤,建议行削痂植皮术清除坏死组织。供皮区多选取大腿或头皮,采用电动取皮刀获取0.2-0.3毫米厚的中厚皮片。关节部位可选用脱细胞真皮基质联合自体皮移植,术后加压包扎14天。伴有肌腱暴露时需采用皮瓣移植修复。 深二度烧伤恢复期需每日用温水清洁创面周围皮肤,避免搔抓。穿着宽松纯棉衣物减少摩擦,外出时用防晒衣遮挡愈合部位。饮食增加鸡蛋、鱼肉等优质蛋白摄入,每日饮水2000毫升以上。愈合后创面可能遗留色素沉着,可局部涂抹多磺酸粘多糖乳膏改善。关节部位愈合后需坚持做伸展运动防止瘢痕挛缩,建议每2周复诊评估恢复情况。 徐建威副主任医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普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