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大足区人民医院

医生提醒市民:手足口病有所增加注意预防

时间:2013-10-29 00:00 作者:复禾健康

  在我区人民医院,一位年轻的妈妈抱着两岁的儿子在医院里输液。她有些焦急地告诉记者:“前天孩子开始发烧,昨天早上来看病,就发现手脚长了红点,医生诊断为手足口病。孩子因为嘴巴里长了疱疹,进食困难,哭闹不止。娃娃是宝,小孩生病,急得我们全家上下都寝食难安!”

  “这两天,到医院因为手足口病就诊的患儿就有几例。前段时间空荡荡的病房,也出现了增加床位的现象。”区人民医院张医生说,“只要家长注意观察孩子,当孩子出现了上述病状,及时到医院就诊治疗,监测好孩子体温,服用抗病毒药物或者静脉滴注,一般都能很快控制下来。”

  据记者了解,由于季节更替,全国范围内手足口病患者有不同程度的上升。但我区对手足口病的控制较好,发病率较低,无一例严重病例发生。

  大足区疾病控制中心疾控科负责人告诉记者,由于目前季节更替,易发手足口病,我区10月份接到手足口病的患病比例比上月增加了70%左右,市民应做好预防工作。

  “手足口病是一种肠道病毒引起的疾病,大人可携带病毒,但大人不易犯病,以婴幼儿患者为主。患者患病后通常需要隔离7天。”大足区疾病控制中心疾控科工作人员说,“目前,季节交替,易发流行性疾病,希望少儿避免进入公共场所,户内保持良好的通风状态。幼儿园、小学要做好晨检工作,用完玩具要注意消毒,避免群发感染。”

  如何识别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一般会发烧,体温在38℃左右,发烧同时,口腔有溃疡,手足掌侧和指尖有斑丘疹,偶见于躯干、大腿及臀部。斑丘疹很快转为小疱疹,小水泡是长条形的,不容易破;部分病人早期有咳嗽等感冒样表现。发热1~2天后开始出现皮疹;也有的患儿不发热,只表现为手掌和足底、臀部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明显的特征除了有发烧、咳嗽、流鼻涕等呼吸道表现,还有消化道反应如呕吐等等。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刮疣治疗是怎样治疗的
王志新
回答: 刮疣治疗通常采用物理清除联合药物治疗的方式,主要包括冷冻治疗、激光治疗、电灼治疗、手术切除及外用药物等。疣是由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引起的皮肤赘生物,需根据疣体类型、大小及部位选择个体化方案。 一、冷冻治疗 冷冻治疗通过液氮低温使疣体组织坏死脱落,适用于寻常疣、跖疣等表浅疣体。治疗时可能伴随短暂疼痛,需重复进行2-3次,间隔2-3周。治疗后局部可能出现水疱或色素沉着,需保持创面干燥避免感染。冷冻治疗对周围正常组织损伤较小,但深部疣体可能需配合其他疗法。 二、激光治疗 激光治疗利用二氧化碳激光气化疣体组织,适用于甲周疣、尖锐湿疣等难治性疣。治疗精准度高且出血少,但可能遗留浅表瘢痕。术后需涂抹抗生素软膏如莫匹罗星软膏预防感染,避免接触水直至结痂脱落。激光治疗对HPV病毒有直接灭活作用,复发概率较低。 三、电灼治疗 电灼治疗通过高频电流烧灼疣体基底部,适用于带蒂疣或较大疣体。治疗时需局部麻醉,术后形成焦痂需自然脱落。可能产生暂时性色素减退,瘢痕体质者慎用。电灼可彻底清除可见疣体,但需配合干扰素凝胶等药物降低复发风险。 四、手术切除 手术切除适用于直径超过1厘米的巨型疣或疑似恶变疣体。采用梭形切口完整剥离疣体并缝合,术后病理检查确认性质。需定期换药并使用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预防感染,拆线后可能需加压包扎防止瘢痕增生。手术能一次性解决病灶,但创伤较大且可能影响局部功能。 五、外用药物 外用药物如水杨酸软膏、咪喹莫特乳膏、鬼臼毒素酊等,适用于儿童或面部细小疣体。药物通过腐蚀或免疫调节作用促使疣体脱落,需持续使用4-8周。治疗期间可能出现局部红肿,应避开正常皮肤涂抹。药物疗法痛苦小但疗程长,需配合提高免疫力减少复发。 疣治疗后需保持患处清洁干燥,避免搔抓导致病毒扩散。建议加强营养摄入,适当补充维生素A、维生素C等增强免疫功能。穿透气鞋袜防止足部疣复发,性接触传播型疣应伴侣同治。若疣体反复发作或短期内增多,需排查免疫缺陷疾病并及时复诊调整治疗方案。 王志新主任医师中日友好医院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