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回龙观医院

我院举行第四届医师节庆祝活动

时间:2014-06-26 00:00 作者:复禾健康

  “六月的骄阳似火,六月的脚步浪漫而踏实,我们携手并肩一路走来,……”6月24日下午,伴随着医务科李娟主任热情洋溢的开场白,北京回龙观医院第四届医师节庆祝活动拉开了帷幕,到场的嘉宾有北京市卫生计生委应急办黄春主任、北京日报资深记者方芳、北京回龙观医院院长杨甫德、党委书记辛衍涛及其他各位院领导、各科医务人员。

  本次医师节活动共三个主题:一、对“马航失联事件”乘客家属的心理援助工作进行总结,马航事件中,我院的心理救援工作受到了卫生主管部门的认可和国际好评,其具有深远的、不可估量的意义;二是请两位到国外学习归来的医生谈学习体会;三是表彰本年度工作勤奋、成绩突出的优秀医师。

  2014年3月8日,马航MH370客机失联是国际航空史上的一件大事,我院第一时间启动突发重大公共事件应急预案,遵上级行政部门的指示,迅速选派专家奔赴家属驻地,参与失联乘客家属的应急救援工作。到5月2日止,我院先后共派出30名心理专家参与救援工作,共计主动巡诊6711人次,参与心理疏导451人次,现场心理干预713人次,投送药物175人次。这次心理救援,响应时间最短、持续时间最长、救援人数最多,我院的救援工作为政府提供了重要的决策依据。会上,我院心理救援专家、本次救援任务的队长王健主任以幻灯片的形式向我们讲述了这次史无前例的救援过程,王健主任曾参加2008年汶川地震后心理救援、2010年青海地震救援、2013年青岛中石化燃油爆炸事故救援等,他有着丰富的现场救援经验,生动的讲述为我们还原了那揪心的56天。现场还邀请王安文、张丽霞、牛亚杰、李楠等4名心理救援队员走到台前以访谈的形式对本次救援工作进行了总结与分享。北京日报资深记者方芳多年来都在参与精神卫生的相关报道,她对我院的应急反应能力表示了由衷的敬佩,并表示将继续深入报道我院的事迹,传播正能量。北京市卫生计生委黄春主任对我院历年来在各大公共事件的卫生应急中的突出表现表示肯定,并表示要我院建立一支北京市的心理救援队伍,配备良好的心理救援装备,为大众提供更加优质的精神和心理卫生服务。

  近年来,我院的专科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全院干部职工正朝着“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方向奋力拼搏,我院在精神卫生领域的地位逐年提高,得到同行的认可及上级行政部门的肯定。这与我院一直以来注重人才发展战略是分不开的,两名刚从国外、境外学习归来的医生汇报了了他们在国外的学习体会,与大家共同分享了国外值得借鉴的管理理念、科研思维及治疗理念。

  本次庆祝活动还表彰了31名在医院各岗位上勤恳工作、成绩突出的优秀医师,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优秀医师代表王智雄的发言让大家耳目一新,感受到工作在回龙观医院的幸福,在这里努力工作的快乐和团队作战的精神!

  杨甫德院长为本次医师节庆祝活动做了总结发言,他说本次活动内容丰富,各位医生的发言发自肺腑、都很精彩。我们每位医生都是有使命的,都有着自己的梦想,医生是治病救人的,是救死扶伤的,是悬壶救世的,是妙手回春的,每位医生都在朝着自己梦想努力。我们不仅为精神障碍患者提供帮助,并且还为社会大众的需求提供心理援助服务,提供健康教育、健康宣传等服务,我们的医生责任意识强、技术水平高,为医院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杨院长对所有为医院建设付出努力并传递正能量的医生表示感谢。他说,相信我们的医院在北京市医院管理局和北京市卫生计生委的领导下,一定会把各项工作做好,把医院发展的更好。  

医院动态

更多 >

我院开展2014年研究生暑假返校座谈会

9月5日上午,来自北京大学医学部、内蒙古医学院和河北联合大学的20余位研究生齐聚北京回龙观医院精神医学研究中心会议室,大家在轻松、温馨、其乐融融的氛围中共同开展2014年研究生暑假返校座谈会,北京回龙观医院副院长谭云龙、科研办副主任王志仁、精神医学研究中心副主任谭淑平以及主管研究生工作的人员参加了会议。 在座的研究生们来自不同院校、不同年级、不同专业,有刚刚入学的研一新生,也有即将面临毕业的研三学生,大家围坐一团,热情洋溢地纷纷表达着自己在暑假期间的思想动态、学习情况、社会实践活动和暑假生活情况,有的针对自己在临床实践学习中遇到的专业问题,现场与老师进行提问和互动。在相互交流沟通中,进一步加深彼此的了解,增进了学生之间相互帮助、共同协作的默契和友情。 身为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的谭云龙副院长、王志仁和谭淑平主任,通过和研究生们进行面对面交流,耐心细致地倾听大家的想法,全面调查和掌握学生们的思想动态,了解他们学习和工作的不同需求,尽量为大家提供和营造专业、便捷、舒适的学习环境。同时,鼓励大家充分利用北京回龙观医院精神医学研究平台,学习和提高基本临床诊疗能力,掌握科研课题相关操作技能,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医德医风,积极参加行业内专业学术会议,具备一名专业精神科医师的各项标准和职业素养。 座谈会上,主管科研工作的谭云龙副院长针对医院的实际工作情况向大家进行了全面介绍,特别与大家一同分享了研究生在临床学习、科学研究和日常工作中,应怎样掌握科研课题操作技能、具备精神科临床诊疗能力和撰写专业学术论文等方面的方式和方法,为大家在今后的研究生临床学习生涯树立了新标杆。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反应性淋巴结是什么
张英泽
回答: 反应性淋巴结是指淋巴结因感染、炎症或免疫刺激出现的良性增生性病变,属于免疫系统正常应答反应。主要有感染性因素、免疫性疾病、肿瘤性疾病、疫苗接种反应、其他因素等原因引起。 1、感染性因素 细菌或病毒感染是导致反应性淋巴结肿大的常见原因。链球菌性咽炎可引发颈部淋巴结肿大,表现为局部压痛和发热;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可能引起纵隔淋巴结钙化,伴随低热和盗汗。EB病毒感染常导致全身多发性淋巴结肿大,需通过血清学检测确诊。治疗需针对病原体选择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利福平胶囊等药物,并配合休息和营养支持。 2、免疫性疾病 类风湿关节炎等自身免疫疾病可刺激淋巴结免疫活性增强。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可能出现腋窝淋巴结持续肿大,伴随关节疼痛和蝶形红斑。干燥综合征可引发腮腺区淋巴结反应性增生,需通过自身抗体检测辅助诊断。治疗需使用甲氨蝶呤片、泼尼松龙片等免疫调节药物,同时监测肝肾功能。 3、肿瘤性疾病 淋巴瘤或转移癌可导致淋巴结病理性增大。霍奇金淋巴瘤典型表现为无痛性颈部淋巴结肿大,伴随B症状如夜间盗汗;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可出现硬质固定包块。诊断需依靠淋巴结活检病理检查,治疗需根据肿瘤类型选择化疗方案如环磷酰胺注射液联合放疗。 4、疫苗接种反应 疫苗抗原刺激可能引起局部引流淋巴结短暂肿大。破伤风疫苗接种后常见腋窝淋巴结反应,表现为接种侧轻度肿痛;卡介苗接种可导致同侧锁骨上淋巴结肿大。这种反应通常2-3周自行消退,无须特殊处理,但需与感染性淋巴结炎鉴别。 5、其他因素 药物超敏反应或不明原因刺激也可引发淋巴结反应性改变。苯妥英钠等药物可能引起全身淋巴结肿大伴药疹;部分患者出现持续性淋巴结增生但无明确病因。这类情况需停用可疑药物,进行淋巴结超声随访观察,必要时行病理检查排除恶性病变。 发现淋巴结肿大时应避免反复触摸刺激,观察是否伴随发热、体重下降等全身症状。保持充足睡眠有助于免疫调节,适量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C可增强机体抵抗力。若淋巴结持续增大超过2周、质地变硬或固定粘连,应及时进行血常规、超声或病理检查明确性质。日常注意口腔卫生和皮肤清洁,减少感染风险,接种疫苗后出现淋巴结反应可局部热敷缓解不适。 张英泽副主任医师保定市第一中医院内分泌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