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回龙观医院

让精神科医生插上科研的翅膀

时间:2014-06-30 00:00 作者:复禾健康

  伴着淅淅沥沥的小雨,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精神病学基础与临床分会第十一届学术会于2014年6月26日在南昌如期举办。本次会议主要分为精神病学基础与临床两个板块,基础学分别从动物学研究、神经影像学研究、分子遗传学,神经心理学及神经生化等方向就当前国内外研究热点做了总结与概述,着重提到精神分裂症前驱期及精神分裂症基因组探寻,为临床精神病学提供了很好的理论基础及未来的研究期望,虽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仍存在需要攻克的问题,如方法学的是否正确,以及假设与真实之间的距离,仍是从事基础研究的同道们需要面临和克服的共同问题。临床板块分为精神分裂症、双相障碍、抑郁症、强迫症、焦虑症、儿童青少年抑郁障碍及睡眠障碍等论坛,各位与会专家就自己当前研究的领域与大家进行分享,且大量引用当前国内外相关临床研究进行循证医学论证,为临床医生既拓宽了视野,激发新的临床研究思路,更为临床工作提供了准确而肯定的循证医学证据。

  28日下午,我院杨甫德院长主持睡眠障碍论坛,论坛为时1个半小时。论坛伊始,杨甫德院长以具有特色的国学名言开篇,就睡眠障碍流行病学、由我院主编的《中国失眠防治指南》及DSM-5关于睡眠障碍的诊断标准及临床治疗策略方面进行了精辟的讲解,随后李娟主任就DSM-5关于睡眠障碍疾病章节、诊断标准、诊断名称的变更进行了深入浅出以及细致精准的解读,不仅为临床工作者提供了很好的前沿理论,更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提供了坚实而准确可循的指导,最后由第四军医大学附属西京医院的谭庆荣院长为与会代表做了睡眠障碍治疗新进展介绍。报告过后,与会代表就相关问题展开热烈讨论,杨甫德院长从循证医学的角度予以了详实的解答,令参会的青年医生收获颇丰。事无完美,小有遗憾的是论坛讨论的时间有限,大家请教讨论的热情亦只能憾止。但瑕不掩瑜,此次学术论坛,依然展现了我院专家的学识与风采,呈现了我院在全国精神卫生学界领先地位。

  本次会议,精神病学基础与临床专家共同参与,来自全国不同医院及研究机构,与会人员500余人,来自我院以杨甫德院长为代表的10篇论文入选。通过参与本次会议,既了解到当前国内外基础与临床研究的热点,拓宽了思路和临床视角,丰富了研究方面的知识架构,又对当前临床诊断体系及治疗有了更新的认识,对临床工作有着积极深远的影响。

医院动态

更多 >

我院开展2014年研究生暑假返校座谈会

9月5日上午,来自北京大学医学部、内蒙古医学院和河北联合大学的20余位研究生齐聚北京回龙观医院精神医学研究中心会议室,大家在轻松、温馨、其乐融融的氛围中共同开展2014年研究生暑假返校座谈会,北京回龙观医院副院长谭云龙、科研办副主任王志仁、精神医学研究中心副主任谭淑平以及主管研究生工作的人员参加了会议。 在座的研究生们来自不同院校、不同年级、不同专业,有刚刚入学的研一新生,也有即将面临毕业的研三学生,大家围坐一团,热情洋溢地纷纷表达着自己在暑假期间的思想动态、学习情况、社会实践活动和暑假生活情况,有的针对自己在临床实践学习中遇到的专业问题,现场与老师进行提问和互动。在相互交流沟通中,进一步加深彼此的了解,增进了学生之间相互帮助、共同协作的默契和友情。 身为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的谭云龙副院长、王志仁和谭淑平主任,通过和研究生们进行面对面交流,耐心细致地倾听大家的想法,全面调查和掌握学生们的思想动态,了解他们学习和工作的不同需求,尽量为大家提供和营造专业、便捷、舒适的学习环境。同时,鼓励大家充分利用北京回龙观医院精神医学研究平台,学习和提高基本临床诊疗能力,掌握科研课题相关操作技能,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医德医风,积极参加行业内专业学术会议,具备一名专业精神科医师的各项标准和职业素养。 座谈会上,主管科研工作的谭云龙副院长针对医院的实际工作情况向大家进行了全面介绍,特别与大家一同分享了研究生在临床学习、科学研究和日常工作中,应怎样掌握科研课题操作技能、具备精神科临床诊疗能力和撰写专业学术论文等方面的方式和方法,为大家在今后的研究生临床学习生涯树立了新标杆。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反应性淋巴结是什么
张英泽
回答: 反应性淋巴结是指淋巴结因感染、炎症或免疫刺激出现的良性增生性病变,属于免疫系统正常应答反应。主要有感染性因素、免疫性疾病、肿瘤性疾病、疫苗接种反应、其他因素等原因引起。 1、感染性因素 细菌或病毒感染是导致反应性淋巴结肿大的常见原因。链球菌性咽炎可引发颈部淋巴结肿大,表现为局部压痛和发热;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可能引起纵隔淋巴结钙化,伴随低热和盗汗。EB病毒感染常导致全身多发性淋巴结肿大,需通过血清学检测确诊。治疗需针对病原体选择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利福平胶囊等药物,并配合休息和营养支持。 2、免疫性疾病 类风湿关节炎等自身免疫疾病可刺激淋巴结免疫活性增强。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可能出现腋窝淋巴结持续肿大,伴随关节疼痛和蝶形红斑。干燥综合征可引发腮腺区淋巴结反应性增生,需通过自身抗体检测辅助诊断。治疗需使用甲氨蝶呤片、泼尼松龙片等免疫调节药物,同时监测肝肾功能。 3、肿瘤性疾病 淋巴瘤或转移癌可导致淋巴结病理性增大。霍奇金淋巴瘤典型表现为无痛性颈部淋巴结肿大,伴随B症状如夜间盗汗;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可出现硬质固定包块。诊断需依靠淋巴结活检病理检查,治疗需根据肿瘤类型选择化疗方案如环磷酰胺注射液联合放疗。 4、疫苗接种反应 疫苗抗原刺激可能引起局部引流淋巴结短暂肿大。破伤风疫苗接种后常见腋窝淋巴结反应,表现为接种侧轻度肿痛;卡介苗接种可导致同侧锁骨上淋巴结肿大。这种反应通常2-3周自行消退,无须特殊处理,但需与感染性淋巴结炎鉴别。 5、其他因素 药物超敏反应或不明原因刺激也可引发淋巴结反应性改变。苯妥英钠等药物可能引起全身淋巴结肿大伴药疹;部分患者出现持续性淋巴结增生但无明确病因。这类情况需停用可疑药物,进行淋巴结超声随访观察,必要时行病理检查排除恶性病变。 发现淋巴结肿大时应避免反复触摸刺激,观察是否伴随发热、体重下降等全身症状。保持充足睡眠有助于免疫调节,适量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C可增强机体抵抗力。若淋巴结持续增大超过2周、质地变硬或固定粘连,应及时进行血常规、超声或病理检查明确性质。日常注意口腔卫生和皮肤清洁,减少感染风险,接种疫苗后出现淋巴结反应可局部热敷缓解不适。 张英泽副主任医师保定市第一中医院内分泌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