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回龙观医院

突破壁垒 走精神卫生区域化合作道路

时间:2014-07-07 00:00 作者:复禾健康

  2014年7月4日至5日,华北地区第十二届精神医学研讨会暨院长论坛会在北京召开。来自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三省两市的百余名精神病医院院长及200余名精神卫生领域的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共同研讨区域内合作事项。“华北地区精神卫生联盟”也在此次大会上正式成立,秘书长单位为北京回龙观医院。

  在精神卫生领域,首都北京无论是在医疗技术、资源配置和应用管理等方面,都具有明显的优势。但从整个华北地区看还存在着优质医疗资源分布不均,体系建设不够完善等问题。在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大背景下,“华北地区精神卫生联盟”的成立,将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华北地区精神卫生事业的六个转化:一是医疗资源共享化,二是医疗水平现代化,三是医疗服务人文化,四是医疗模式市场化,五是医疗管理规范化,六是医疗费用低廉化,从而让更多百姓享受到更加优质的精神卫生服务。

  在本届大会上,确立了以北京回龙观医院、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北京安定医院为合作中心,以精神障碍预防、医疗、控制、保健、康复、科研、健康宣教和管理为目的的“华北地区精神卫生联盟”,在今后一段时期内将集中精力做好两件事情:一方面,会有计划的对成员单位的精神卫生从业人员,开展精神科专业技术、技能以及行业法规政策的培训,以实现提高联盟成员单位的管理水平,促进其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和专业学科发展的目标;另一方面,联盟还将有效的纵向联合医疗资源,促其“下沉”至所有联盟单位,包括:医疗机构间开展疑难病例讨论、远程会诊、专项技术培训以及开通重症患者绿色就诊通道等,加强优质精神医疗资源向周边地区的辐射,进一步提高优质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同时促进不同医疗机构间在专业技术、科研样本、医学成果转化等领域的共享、共建工作。

  在此次召开的华北地区第十二届精神医学研讨会上,与会的院长、专家和学者们在突破地域界线、医院等级界线和隶属系统界线的友好氛围中,还围绕生物精神病学、精神医学转化、老年和儿童青少年精神病学、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精神疾病康复和精神医学伦理学等内容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专题研讨和学术交流。

医院动态

更多 >

我院开展2014年研究生暑假返校座谈会

9月5日上午,来自北京大学医学部、内蒙古医学院和河北联合大学的20余位研究生齐聚北京回龙观医院精神医学研究中心会议室,大家在轻松、温馨、其乐融融的氛围中共同开展2014年研究生暑假返校座谈会,北京回龙观医院副院长谭云龙、科研办副主任王志仁、精神医学研究中心副主任谭淑平以及主管研究生工作的人员参加了会议。 在座的研究生们来自不同院校、不同年级、不同专业,有刚刚入学的研一新生,也有即将面临毕业的研三学生,大家围坐一团,热情洋溢地纷纷表达着自己在暑假期间的思想动态、学习情况、社会实践活动和暑假生活情况,有的针对自己在临床实践学习中遇到的专业问题,现场与老师进行提问和互动。在相互交流沟通中,进一步加深彼此的了解,增进了学生之间相互帮助、共同协作的默契和友情。 身为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的谭云龙副院长、王志仁和谭淑平主任,通过和研究生们进行面对面交流,耐心细致地倾听大家的想法,全面调查和掌握学生们的思想动态,了解他们学习和工作的不同需求,尽量为大家提供和营造专业、便捷、舒适的学习环境。同时,鼓励大家充分利用北京回龙观医院精神医学研究平台,学习和提高基本临床诊疗能力,掌握科研课题相关操作技能,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医德医风,积极参加行业内专业学术会议,具备一名专业精神科医师的各项标准和职业素养。 座谈会上,主管科研工作的谭云龙副院长针对医院的实际工作情况向大家进行了全面介绍,特别与大家一同分享了研究生在临床学习、科学研究和日常工作中,应怎样掌握科研课题操作技能、具备精神科临床诊疗能力和撰写专业学术论文等方面的方式和方法,为大家在今后的研究生临床学习生涯树立了新标杆。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反应性淋巴结是什么
张英泽
回答: 反应性淋巴结是指淋巴结因感染、炎症或免疫刺激出现的良性增生性病变,属于免疫系统正常应答反应。主要有感染性因素、免疫性疾病、肿瘤性疾病、疫苗接种反应、其他因素等原因引起。 1、感染性因素 细菌或病毒感染是导致反应性淋巴结肿大的常见原因。链球菌性咽炎可引发颈部淋巴结肿大,表现为局部压痛和发热;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可能引起纵隔淋巴结钙化,伴随低热和盗汗。EB病毒感染常导致全身多发性淋巴结肿大,需通过血清学检测确诊。治疗需针对病原体选择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利福平胶囊等药物,并配合休息和营养支持。 2、免疫性疾病 类风湿关节炎等自身免疫疾病可刺激淋巴结免疫活性增强。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可能出现腋窝淋巴结持续肿大,伴随关节疼痛和蝶形红斑。干燥综合征可引发腮腺区淋巴结反应性增生,需通过自身抗体检测辅助诊断。治疗需使用甲氨蝶呤片、泼尼松龙片等免疫调节药物,同时监测肝肾功能。 3、肿瘤性疾病 淋巴瘤或转移癌可导致淋巴结病理性增大。霍奇金淋巴瘤典型表现为无痛性颈部淋巴结肿大,伴随B症状如夜间盗汗;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可出现硬质固定包块。诊断需依靠淋巴结活检病理检查,治疗需根据肿瘤类型选择化疗方案如环磷酰胺注射液联合放疗。 4、疫苗接种反应 疫苗抗原刺激可能引起局部引流淋巴结短暂肿大。破伤风疫苗接种后常见腋窝淋巴结反应,表现为接种侧轻度肿痛;卡介苗接种可导致同侧锁骨上淋巴结肿大。这种反应通常2-3周自行消退,无须特殊处理,但需与感染性淋巴结炎鉴别。 5、其他因素 药物超敏反应或不明原因刺激也可引发淋巴结反应性改变。苯妥英钠等药物可能引起全身淋巴结肿大伴药疹;部分患者出现持续性淋巴结增生但无明确病因。这类情况需停用可疑药物,进行淋巴结超声随访观察,必要时行病理检查排除恶性病变。 发现淋巴结肿大时应避免反复触摸刺激,观察是否伴随发热、体重下降等全身症状。保持充足睡眠有助于免疫调节,适量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C可增强机体抵抗力。若淋巴结持续增大超过2周、质地变硬或固定粘连,应及时进行血常规、超声或病理检查明确性质。日常注意口腔卫生和皮肤清洁,减少感染风险,接种疫苗后出现淋巴结反应可局部热敷缓解不适。 张英泽副主任医师保定市第一中医院内分泌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