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回龙观医院

北京市心理卫生志愿服务培训基地开展专业化培训

时间:2014-07-22 00:00 作者:复禾健康

  7月12日至13日,中国国际应用心理学研究院和北京市心理卫生志愿服务总队联合发起“心理技能实战培训班计划”,我院心理专家庞宇、闫少校,心理卫生志愿者骨干刘旭、吴艳,作为北京市心理卫生志愿服务培训基地专家和培训师,全程设计并参加了此次培训。

  本次课程通过培训,以社区为平台来讲解如何对老年人群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和心理危机干预与减压等一系列综合心理关怀手段的运用技巧,带动社会人员(例如:社区工作者、养老院工作者、与医院护工)等相关人群学习相关心理学知识,以健康的心理关怀途径迎接老龄化挑战。

  本次“心理技能实战培训班”采取集中面授、体验式培训、公益项目实践、实践案例督导“四位一体”的授课模式,培训时间约60学时。其中集中面授部分,医院心理学专家庞宇和闫少校分别从志愿者的压力管理策略和老年人群心理健康辅导技术为受训学员讲授了一堂内容丰富的心理学服务技术课程,既传授了心理学服务的经典理论,又使学员掌握了一定的心理学服务技巧,使学员对社区老年人群心理健康辅导的相关操作技巧有了更感性的认知,使学员对社区老年人群心理健康的有关辅导方法有了更清晰的理解。此外,志愿者骨干刘旭与受训学员分享了志愿服务理念与志愿服务项目管理知识,并以医院“老少携手、朝夕相伴”志愿服务项目为例,与受训学员分享了项目运作经验,使学员对心理健康和志愿服务相关知识的理解更加系统化、深入化。在体验式培训中,学员通过参与“心灵历奇培训”增强了团队凝聚力,在相互交流中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在参与志愿服务过程中团队间协作的重要性。

  2012年末北京市心理卫生志愿服务总队成立,我院志愿者协会即承担了北京市心理卫生志愿服务总队的专业化培训任务,我院也成为了北京市心理卫生志愿服务培训基地。依托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项目,培训基地开展了多项专业化培训项目,此次培训班的举办是北京市心理卫生志愿服务培训基地开展多元化合作进行专业化培训的又一次尝试。此次培训班重点培养学员能够运用心理学以及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在遵循服务理念和心理学原则下,通过心理健康辅导的技术与方法,来达到帮助社区老年人群解决与提高心理健康等问题。此培训班还将进行40学时的项目实践,同时伴有实践案例督导4学时。其中,公益项目实践情况将采取“志愿服务银行”进行公益服务时间储蓄的模式,与“星级志愿者”评定挂钩,获得相应星级的志愿者将获得志愿服务专业化培训机会。

医院动态

更多 >

我院开展2014年研究生暑假返校座谈会

9月5日上午,来自北京大学医学部、内蒙古医学院和河北联合大学的20余位研究生齐聚北京回龙观医院精神医学研究中心会议室,大家在轻松、温馨、其乐融融的氛围中共同开展2014年研究生暑假返校座谈会,北京回龙观医院副院长谭云龙、科研办副主任王志仁、精神医学研究中心副主任谭淑平以及主管研究生工作的人员参加了会议。 在座的研究生们来自不同院校、不同年级、不同专业,有刚刚入学的研一新生,也有即将面临毕业的研三学生,大家围坐一团,热情洋溢地纷纷表达着自己在暑假期间的思想动态、学习情况、社会实践活动和暑假生活情况,有的针对自己在临床实践学习中遇到的专业问题,现场与老师进行提问和互动。在相互交流沟通中,进一步加深彼此的了解,增进了学生之间相互帮助、共同协作的默契和友情。 身为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的谭云龙副院长、王志仁和谭淑平主任,通过和研究生们进行面对面交流,耐心细致地倾听大家的想法,全面调查和掌握学生们的思想动态,了解他们学习和工作的不同需求,尽量为大家提供和营造专业、便捷、舒适的学习环境。同时,鼓励大家充分利用北京回龙观医院精神医学研究平台,学习和提高基本临床诊疗能力,掌握科研课题相关操作技能,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医德医风,积极参加行业内专业学术会议,具备一名专业精神科医师的各项标准和职业素养。 座谈会上,主管科研工作的谭云龙副院长针对医院的实际工作情况向大家进行了全面介绍,特别与大家一同分享了研究生在临床学习、科学研究和日常工作中,应怎样掌握科研课题操作技能、具备精神科临床诊疗能力和撰写专业学术论文等方面的方式和方法,为大家在今后的研究生临床学习生涯树立了新标杆。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反应性淋巴结是什么
张英泽
回答: 反应性淋巴结是指淋巴结因感染、炎症或免疫刺激出现的良性增生性病变,属于免疫系统正常应答反应。主要有感染性因素、免疫性疾病、肿瘤性疾病、疫苗接种反应、其他因素等原因引起。 1、感染性因素 细菌或病毒感染是导致反应性淋巴结肿大的常见原因。链球菌性咽炎可引发颈部淋巴结肿大,表现为局部压痛和发热;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可能引起纵隔淋巴结钙化,伴随低热和盗汗。EB病毒感染常导致全身多发性淋巴结肿大,需通过血清学检测确诊。治疗需针对病原体选择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利福平胶囊等药物,并配合休息和营养支持。 2、免疫性疾病 类风湿关节炎等自身免疫疾病可刺激淋巴结免疫活性增强。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可能出现腋窝淋巴结持续肿大,伴随关节疼痛和蝶形红斑。干燥综合征可引发腮腺区淋巴结反应性增生,需通过自身抗体检测辅助诊断。治疗需使用甲氨蝶呤片、泼尼松龙片等免疫调节药物,同时监测肝肾功能。 3、肿瘤性疾病 淋巴瘤或转移癌可导致淋巴结病理性增大。霍奇金淋巴瘤典型表现为无痛性颈部淋巴结肿大,伴随B症状如夜间盗汗;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可出现硬质固定包块。诊断需依靠淋巴结活检病理检查,治疗需根据肿瘤类型选择化疗方案如环磷酰胺注射液联合放疗。 4、疫苗接种反应 疫苗抗原刺激可能引起局部引流淋巴结短暂肿大。破伤风疫苗接种后常见腋窝淋巴结反应,表现为接种侧轻度肿痛;卡介苗接种可导致同侧锁骨上淋巴结肿大。这种反应通常2-3周自行消退,无须特殊处理,但需与感染性淋巴结炎鉴别。 5、其他因素 药物超敏反应或不明原因刺激也可引发淋巴结反应性改变。苯妥英钠等药物可能引起全身淋巴结肿大伴药疹;部分患者出现持续性淋巴结增生但无明确病因。这类情况需停用可疑药物,进行淋巴结超声随访观察,必要时行病理检查排除恶性病变。 发现淋巴结肿大时应避免反复触摸刺激,观察是否伴随发热、体重下降等全身症状。保持充足睡眠有助于免疫调节,适量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C可增强机体抵抗力。若淋巴结持续增大超过2周、质地变硬或固定粘连,应及时进行血常规、超声或病理检查明确性质。日常注意口腔卫生和皮肤清洁,减少感染风险,接种疫苗后出现淋巴结反应可局部热敷缓解不适。 张英泽副主任医师保定市第一中医院内分泌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