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回龙观医院

我院心理救援专家圆满完成“突发泥石流事件”心理救援应急演练任务

时间:2014-07-22 00:00 作者:复禾健康

  014年7月13日至15日,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组织了一次“京津冀重大泥石流突发事件医疗卫生救援联合应急演练”,我院派出心理危机干预中心李献云主任带领王安文副主任医师和牛亚杰主治医师参加了这次演练工作,出色地完成了应急演练任务。

  7月14日上午11时,我院接到北京市卫计委通知,要求在当日16时之前派出3名心理救援人员到怀柔区琉璃庙镇狼虎哨村参加灾害事件应急救援演习。接到通知后,医务科立即组织人员和物资,于12时30分准时出发,14时15分到达应急演习现场,向北京市卫计委应急演练现场指挥报到。卫计委赵涛委员和黄春处长对我院迅速、及时、准确的反应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7月15日上午8点演习正式开始。整个演习过程在白河岸边一片比较平坦的山坡上进行,当天最高气温35℃,烈日炎炎,热浪滚滚。演习过程分为两步,第一步是启动演练仪式,8点30分,全体演练人员集中列队,各队队长向现场总指挥报告参演人力、车辆和备战情况,总指挥宣布演练开始。主持人介绍演练程序和内容,分配演练任务,各组按照演练题目内容进行准备。9点全体参演人员再次集中列队,各队报告应急预案内容,回答考核组专家的提问并接受专家的点评。第二步10点开始,实战进行模拟重大泥石流突发事件现场公共卫生救援推演工作。11点30分,全体参演人员又一次列队集合,听取各组考核专家的点评,领导总结讲话,12点演习全部结束。

  心理救援演习组共有三支队伍,分别由北京回龙观医院、北京安定医院和津冀联合队(由天津安定医院和石家庄市精神卫生组成)组成。经过抽取题目、现场准备和实际演练,各队均顺利的完成了演习任务。

  在此次演习中,我院心理救援队员参演态度认真,不畏艰苦,演练的干预措施得当,技术应用熟练,受到了考核组专家唐登华教授和马弘教授的表扬。

  经过演练,全体参演人员冒着高温酷暑,顶着炎炎烈日,严肃认真的完成了各项演练考核项目。体现了“贴近实战,检验预案,强化联动,注重实效”的原则,通过这种“实兵拉动,桌面推演,综合演习”的方式,检验了各级应急组织的应急处置机制,增强了各个应急救援队伍的实战能力,达到了本次演练的预期效果。  

医院动态

更多 >

我院开展2014年研究生暑假返校座谈会

9月5日上午,来自北京大学医学部、内蒙古医学院和河北联合大学的20余位研究生齐聚北京回龙观医院精神医学研究中心会议室,大家在轻松、温馨、其乐融融的氛围中共同开展2014年研究生暑假返校座谈会,北京回龙观医院副院长谭云龙、科研办副主任王志仁、精神医学研究中心副主任谭淑平以及主管研究生工作的人员参加了会议。 在座的研究生们来自不同院校、不同年级、不同专业,有刚刚入学的研一新生,也有即将面临毕业的研三学生,大家围坐一团,热情洋溢地纷纷表达着自己在暑假期间的思想动态、学习情况、社会实践活动和暑假生活情况,有的针对自己在临床实践学习中遇到的专业问题,现场与老师进行提问和互动。在相互交流沟通中,进一步加深彼此的了解,增进了学生之间相互帮助、共同协作的默契和友情。 身为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的谭云龙副院长、王志仁和谭淑平主任,通过和研究生们进行面对面交流,耐心细致地倾听大家的想法,全面调查和掌握学生们的思想动态,了解他们学习和工作的不同需求,尽量为大家提供和营造专业、便捷、舒适的学习环境。同时,鼓励大家充分利用北京回龙观医院精神医学研究平台,学习和提高基本临床诊疗能力,掌握科研课题相关操作技能,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医德医风,积极参加行业内专业学术会议,具备一名专业精神科医师的各项标准和职业素养。 座谈会上,主管科研工作的谭云龙副院长针对医院的实际工作情况向大家进行了全面介绍,特别与大家一同分享了研究生在临床学习、科学研究和日常工作中,应怎样掌握科研课题操作技能、具备精神科临床诊疗能力和撰写专业学术论文等方面的方式和方法,为大家在今后的研究生临床学习生涯树立了新标杆。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反应性淋巴结是什么
张英泽
回答: 反应性淋巴结是指淋巴结因感染、炎症或免疫刺激出现的良性增生性病变,属于免疫系统正常应答反应。主要有感染性因素、免疫性疾病、肿瘤性疾病、疫苗接种反应、其他因素等原因引起。 1、感染性因素 细菌或病毒感染是导致反应性淋巴结肿大的常见原因。链球菌性咽炎可引发颈部淋巴结肿大,表现为局部压痛和发热;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可能引起纵隔淋巴结钙化,伴随低热和盗汗。EB病毒感染常导致全身多发性淋巴结肿大,需通过血清学检测确诊。治疗需针对病原体选择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利福平胶囊等药物,并配合休息和营养支持。 2、免疫性疾病 类风湿关节炎等自身免疫疾病可刺激淋巴结免疫活性增强。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可能出现腋窝淋巴结持续肿大,伴随关节疼痛和蝶形红斑。干燥综合征可引发腮腺区淋巴结反应性增生,需通过自身抗体检测辅助诊断。治疗需使用甲氨蝶呤片、泼尼松龙片等免疫调节药物,同时监测肝肾功能。 3、肿瘤性疾病 淋巴瘤或转移癌可导致淋巴结病理性增大。霍奇金淋巴瘤典型表现为无痛性颈部淋巴结肿大,伴随B症状如夜间盗汗;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可出现硬质固定包块。诊断需依靠淋巴结活检病理检查,治疗需根据肿瘤类型选择化疗方案如环磷酰胺注射液联合放疗。 4、疫苗接种反应 疫苗抗原刺激可能引起局部引流淋巴结短暂肿大。破伤风疫苗接种后常见腋窝淋巴结反应,表现为接种侧轻度肿痛;卡介苗接种可导致同侧锁骨上淋巴结肿大。这种反应通常2-3周自行消退,无须特殊处理,但需与感染性淋巴结炎鉴别。 5、其他因素 药物超敏反应或不明原因刺激也可引发淋巴结反应性改变。苯妥英钠等药物可能引起全身淋巴结肿大伴药疹;部分患者出现持续性淋巴结增生但无明确病因。这类情况需停用可疑药物,进行淋巴结超声随访观察,必要时行病理检查排除恶性病变。 发现淋巴结肿大时应避免反复触摸刺激,观察是否伴随发热、体重下降等全身症状。保持充足睡眠有助于免疫调节,适量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C可增强机体抵抗力。若淋巴结持续增大超过2周、质地变硬或固定粘连,应及时进行血常规、超声或病理检查明确性质。日常注意口腔卫生和皮肤清洁,减少感染风险,接种疫苗后出现淋巴结反应可局部热敷缓解不适。 张英泽副主任医师保定市第一中医院内分泌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