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回龙观医院

护理部举办2014年上半年主管及主班护士培训

时间:2014-08-08 00:00 作者:复禾健康

  为了提高护士的凝聚力及责任感,加强团队合作,增强沟通,激发出团队更高昂的工作热诚和拼搏创新的动力,改善主管及主班执行力。我院护理部于2014年7月29至31日组织全院150名主管及主班护士进行了相关内容的培训。辛衍涛书记、王绍礼副院长出席了此次培训活动并进行重要讲话。

  本次培训活动主要由两部分内容组成。7月29日,王绍礼副院长为全院主管及主班进行了题为“如何提高护士的凝聚力及责任感”的主题讲座。王绍礼副院长从医院的整体运营的角度,结合医管局的绩效考核指标,针对本年度医院工作向大家进行了详细的讲解。通过王院长的讲座,各位主管及主班不但明确了下一步工作的方向,同时也感受到了在医院发展过程中他们身上的责任。只有将自身护理技能提高了,把患者服务好了,才能在目前医疗卫生发展过程中,以不变应万变。

  为了提高护士的凝聚力,本次主班培训还安排了2天的室外专业拓展训练。拓展训练通过几个看似简单的游戏、互动、比赛、挑战项目,带给每位主管或主班的是深深的感触、感动及感想。从团队分工、领导力、奖惩、挑战自己、信任自己及他人等等,每一点对于各位主管及主班都是受益匪浅的,对于今后的工作也是非常有帮助的。通过本次培训,大家感觉收获很大,既增强了护士的凝聚力及责任感,又促进了团队合作及彼此间的沟通,激发出了团队更高昂的工作热诚和拼搏创新的动力,各位主管及主班也表示会将这种精神带入到今后的工作中,把工作开展得更好。

  本次培训中,辛衍涛书记、王绍礼副院长和孟祥山主任就全体主班护士一年来的辛勤工作和所付出的辛苦给予了高度肯定,并希望大家在医院发展同时,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全面落实各项临床护理工作,提升服务质量,更好的为患者服务。

医院动态

更多 >

我院开展2014年研究生暑假返校座谈会

9月5日上午,来自北京大学医学部、内蒙古医学院和河北联合大学的20余位研究生齐聚北京回龙观医院精神医学研究中心会议室,大家在轻松、温馨、其乐融融的氛围中共同开展2014年研究生暑假返校座谈会,北京回龙观医院副院长谭云龙、科研办副主任王志仁、精神医学研究中心副主任谭淑平以及主管研究生工作的人员参加了会议。 在座的研究生们来自不同院校、不同年级、不同专业,有刚刚入学的研一新生,也有即将面临毕业的研三学生,大家围坐一团,热情洋溢地纷纷表达着自己在暑假期间的思想动态、学习情况、社会实践活动和暑假生活情况,有的针对自己在临床实践学习中遇到的专业问题,现场与老师进行提问和互动。在相互交流沟通中,进一步加深彼此的了解,增进了学生之间相互帮助、共同协作的默契和友情。 身为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的谭云龙副院长、王志仁和谭淑平主任,通过和研究生们进行面对面交流,耐心细致地倾听大家的想法,全面调查和掌握学生们的思想动态,了解他们学习和工作的不同需求,尽量为大家提供和营造专业、便捷、舒适的学习环境。同时,鼓励大家充分利用北京回龙观医院精神医学研究平台,学习和提高基本临床诊疗能力,掌握科研课题相关操作技能,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医德医风,积极参加行业内专业学术会议,具备一名专业精神科医师的各项标准和职业素养。 座谈会上,主管科研工作的谭云龙副院长针对医院的实际工作情况向大家进行了全面介绍,特别与大家一同分享了研究生在临床学习、科学研究和日常工作中,应怎样掌握科研课题操作技能、具备精神科临床诊疗能力和撰写专业学术论文等方面的方式和方法,为大家在今后的研究生临床学习生涯树立了新标杆。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反应性淋巴结是什么
张英泽
回答: 反应性淋巴结是指淋巴结因感染、炎症或免疫刺激出现的良性增生性病变,属于免疫系统正常应答反应。主要有感染性因素、免疫性疾病、肿瘤性疾病、疫苗接种反应、其他因素等原因引起。 1、感染性因素 细菌或病毒感染是导致反应性淋巴结肿大的常见原因。链球菌性咽炎可引发颈部淋巴结肿大,表现为局部压痛和发热;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可能引起纵隔淋巴结钙化,伴随低热和盗汗。EB病毒感染常导致全身多发性淋巴结肿大,需通过血清学检测确诊。治疗需针对病原体选择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利福平胶囊等药物,并配合休息和营养支持。 2、免疫性疾病 类风湿关节炎等自身免疫疾病可刺激淋巴结免疫活性增强。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可能出现腋窝淋巴结持续肿大,伴随关节疼痛和蝶形红斑。干燥综合征可引发腮腺区淋巴结反应性增生,需通过自身抗体检测辅助诊断。治疗需使用甲氨蝶呤片、泼尼松龙片等免疫调节药物,同时监测肝肾功能。 3、肿瘤性疾病 淋巴瘤或转移癌可导致淋巴结病理性增大。霍奇金淋巴瘤典型表现为无痛性颈部淋巴结肿大,伴随B症状如夜间盗汗;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可出现硬质固定包块。诊断需依靠淋巴结活检病理检查,治疗需根据肿瘤类型选择化疗方案如环磷酰胺注射液联合放疗。 4、疫苗接种反应 疫苗抗原刺激可能引起局部引流淋巴结短暂肿大。破伤风疫苗接种后常见腋窝淋巴结反应,表现为接种侧轻度肿痛;卡介苗接种可导致同侧锁骨上淋巴结肿大。这种反应通常2-3周自行消退,无须特殊处理,但需与感染性淋巴结炎鉴别。 5、其他因素 药物超敏反应或不明原因刺激也可引发淋巴结反应性改变。苯妥英钠等药物可能引起全身淋巴结肿大伴药疹;部分患者出现持续性淋巴结增生但无明确病因。这类情况需停用可疑药物,进行淋巴结超声随访观察,必要时行病理检查排除恶性病变。 发现淋巴结肿大时应避免反复触摸刺激,观察是否伴随发热、体重下降等全身症状。保持充足睡眠有助于免疫调节,适量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C可增强机体抵抗力。若淋巴结持续增大超过2周、质地变硬或固定粘连,应及时进行血常规、超声或病理检查明确性质。日常注意口腔卫生和皮肤清洁,减少感染风险,接种疫苗后出现淋巴结反应可局部热敷缓解不适。 张英泽副主任医师保定市第一中医院内分泌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