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回龙观医院

我院赴昆山心理救援专家返京--昆山心理救援纪实(六)

时间:2014-08-20 00:00 作者:复禾健康

  2014年8月20日,受国家卫生计生委委派的三位心理援助专家,来自北京回龙观医院的李献云、王健、张东圆满完成赴“昆山8.2爆炸事故”心理救援工作,今日顺利返京。北京回龙观医院副院长王绍礼带领院办、医务科、宣传中心相关同志到机场迎接。

  在8月2日江苏省昆山市发生重大爆炸事故后,国家卫生计生委应急办紧急启动卫生应急救援机制。在接到命令后,我院杨甫德院长、辛衍涛书记立即选派我院心理危机干预专家李献云、精神卫生专家王健、心理治疗专家张东,第一时间与其他重症医学、烧伤科专家紧急赶赴昆山,协助开展重症伤员的救治工作。

  为了高效地组织开展心理救援工作,三位专家始终坚守在医疗救治的第一线,对此次事故中的100余位烧伤患者全部进行了心理评估,并为有需要的伤员提供了心理干预和必要的药物治疗。同时,他们还分批次、分时段,到昆山、苏州、南通、常州、无锡等多地区13家提供伤员救治的医院,进行巡诊和联合会诊工作,指导医疗救治过程中精神卫生和心理危机方面的处置和预案工作。

  作为心理援助专家,他们在繁重的工作之外,还主动承担起重症伤员与家属的沟通工作,在安抚、稳定家属情绪方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为了保证后期持续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有效开展,专家们还利用晚上的时间为当地医院的百余名医务工作者开展心理危机干预知识的培训。

  截至目前,昆山爆炸事故后的心理救援工作按计划有序开展,并取得了预期的良好效果。江苏省卫生计生委、苏州市卫生局等当地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对北京心理救援专家的工作表示了极大地肯定和赞赏,并多次邀请心理救援专家参加全省的医疗救援电话会议,为救援工作提出建议。

  北京回龙医院的领导及专家也表示,对昆山8.2爆炸事故后期心理援助工作,将在国家和北京市卫生计生委、北京市医管局的统一指挥下,继续予以关注和支持。 

医院动态

更多 >

我院开展2014年研究生暑假返校座谈会

9月5日上午,来自北京大学医学部、内蒙古医学院和河北联合大学的20余位研究生齐聚北京回龙观医院精神医学研究中心会议室,大家在轻松、温馨、其乐融融的氛围中共同开展2014年研究生暑假返校座谈会,北京回龙观医院副院长谭云龙、科研办副主任王志仁、精神医学研究中心副主任谭淑平以及主管研究生工作的人员参加了会议。 在座的研究生们来自不同院校、不同年级、不同专业,有刚刚入学的研一新生,也有即将面临毕业的研三学生,大家围坐一团,热情洋溢地纷纷表达着自己在暑假期间的思想动态、学习情况、社会实践活动和暑假生活情况,有的针对自己在临床实践学习中遇到的专业问题,现场与老师进行提问和互动。在相互交流沟通中,进一步加深彼此的了解,增进了学生之间相互帮助、共同协作的默契和友情。 身为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的谭云龙副院长、王志仁和谭淑平主任,通过和研究生们进行面对面交流,耐心细致地倾听大家的想法,全面调查和掌握学生们的思想动态,了解他们学习和工作的不同需求,尽量为大家提供和营造专业、便捷、舒适的学习环境。同时,鼓励大家充分利用北京回龙观医院精神医学研究平台,学习和提高基本临床诊疗能力,掌握科研课题相关操作技能,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医德医风,积极参加行业内专业学术会议,具备一名专业精神科医师的各项标准和职业素养。 座谈会上,主管科研工作的谭云龙副院长针对医院的实际工作情况向大家进行了全面介绍,特别与大家一同分享了研究生在临床学习、科学研究和日常工作中,应怎样掌握科研课题操作技能、具备精神科临床诊疗能力和撰写专业学术论文等方面的方式和方法,为大家在今后的研究生临床学习生涯树立了新标杆。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反应性淋巴结是什么
张英泽
回答: 反应性淋巴结是指淋巴结因感染、炎症或免疫刺激出现的良性增生性病变,属于免疫系统正常应答反应。主要有感染性因素、免疫性疾病、肿瘤性疾病、疫苗接种反应、其他因素等原因引起。 1、感染性因素 细菌或病毒感染是导致反应性淋巴结肿大的常见原因。链球菌性咽炎可引发颈部淋巴结肿大,表现为局部压痛和发热;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可能引起纵隔淋巴结钙化,伴随低热和盗汗。EB病毒感染常导致全身多发性淋巴结肿大,需通过血清学检测确诊。治疗需针对病原体选择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利福平胶囊等药物,并配合休息和营养支持。 2、免疫性疾病 类风湿关节炎等自身免疫疾病可刺激淋巴结免疫活性增强。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可能出现腋窝淋巴结持续肿大,伴随关节疼痛和蝶形红斑。干燥综合征可引发腮腺区淋巴结反应性增生,需通过自身抗体检测辅助诊断。治疗需使用甲氨蝶呤片、泼尼松龙片等免疫调节药物,同时监测肝肾功能。 3、肿瘤性疾病 淋巴瘤或转移癌可导致淋巴结病理性增大。霍奇金淋巴瘤典型表现为无痛性颈部淋巴结肿大,伴随B症状如夜间盗汗;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可出现硬质固定包块。诊断需依靠淋巴结活检病理检查,治疗需根据肿瘤类型选择化疗方案如环磷酰胺注射液联合放疗。 4、疫苗接种反应 疫苗抗原刺激可能引起局部引流淋巴结短暂肿大。破伤风疫苗接种后常见腋窝淋巴结反应,表现为接种侧轻度肿痛;卡介苗接种可导致同侧锁骨上淋巴结肿大。这种反应通常2-3周自行消退,无须特殊处理,但需与感染性淋巴结炎鉴别。 5、其他因素 药物超敏反应或不明原因刺激也可引发淋巴结反应性改变。苯妥英钠等药物可能引起全身淋巴结肿大伴药疹;部分患者出现持续性淋巴结增生但无明确病因。这类情况需停用可疑药物,进行淋巴结超声随访观察,必要时行病理检查排除恶性病变。 发现淋巴结肿大时应避免反复触摸刺激,观察是否伴随发热、体重下降等全身症状。保持充足睡眠有助于免疫调节,适量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C可增强机体抵抗力。若淋巴结持续增大超过2周、质地变硬或固定粘连,应及时进行血常规、超声或病理检查明确性质。日常注意口腔卫生和皮肤清洁,减少感染风险,接种疫苗后出现淋巴结反应可局部热敷缓解不适。 张英泽副主任医师保定市第一中医院内分泌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