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

上海市重性精神病重点实验室(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2014年度开放课题申请指南

时间:2014-04-09 00:00 作者:复禾健康

  为促进上海市重性精神病重点实验室的建设,促进实验室对外开放的层次和力度,促进医学科学与工科、理科、文科等的学科交叉融合,提高创新能力,培养一批优秀科研人才,孵化和形成具有竞争力的科研成果,依据《上海市重点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暂行办法》,上海市重性精神病重点实验室决定实行开放课题(一般项目),接受院内外学者申请,鼓励学科交叉与合作,与本室固定人员联合申报的项目优先。本年度计划资助10个左右课题,每个课题拟资助5万元,研究期限1-2年。项目实施年限:2014年7月1日至2015年12月30日。

  一、资助方向

  1. 重性精神病分子遗传机制研究

  2. 重性精神病神经免疫及代谢机制研究

  3. 重性精神病脑影像及脑功能研究

  4. 转化医学与数字化医学

  5. 自由选题

  研究医工、医理、医管、医文等交叉学科中的科学问题。

  二、申请人基本条件

  申请人应有固定的工作单位,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或中级以上职称,年龄不超过55岁;与本重点实验室的科研人员合作或学科交叉的申请优先批准。

  三、申请与立项程序

  (1)发布申报指南与通知。

  (2)符合申请条件者均可在申请期限内自由申报。根据《指南》的规定,填写《上海市重性精神病重点实验室开放科研项目申请书》,并将申请书电子版发送至上海市重性精神病重点实验室办公室(以下简称“办公室”)。

  (3)办公室对申请者及申请书作形式审查后,组织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对申请项目进行书面评审及会议评审,根据评审意见,确定资助项目及经费。

  (4)获批准立项的项目,在2周内由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甲方)、项目负责人(乙方)签订合同、项目任务书,由办公室统一管理。

  四、项目实施与管理

  (1)经费使用由科研科根据预算审批,主要用于实验材料(试剂、动物)等购买,以及外加工、文献检索、信息处理、出版等业务开支,原则上不得用于办公用品、设备购买以及参加国内外学术活动的差旅费、注册费。

  (2)科研科和办公室对所资助项目实施跟踪管理,并进行中期评估;评估结果合格者,按计划下达后期经费;所有项目到期均应结题,并如实填写、提交该项目的结题报告。

  五、项目结题与评议

  (1)科研项目结束后,项目负责人应认真撰写《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院级科研基金资助项目总结报告》 ( 简称《总结报告》 ) 内容包括研究工作总结、研究成果目录、发表论文或完成论著目录及科研项目财务决算表等,连同电子版,报送科研科审核存档备查。

  (2)项目负责人是否在课题完成后一年内申请各类纵向科研基金、发表论文、获得各类基金作为评估指标。项目完成情况优良者,院科研科优先推荐项目负责人申请其他渠道的科研基金项目。

  (3)鼓励公开发表或出版专著、编著、译著、工具书、论文、音像制品、软件、专利等形式的科研成果。

  六、申请受理

请点击下载《上海市重性精神病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申请书》
 
(附件2上海市重点实验室开放科研项目申请书(2014版).doc),按规定格式,认真、如实填写,申请人签名并经所在单位同意加盖单位公章后,请于2014年5月8日前将申请书(正反打印,一式三份,至少1份为原件)通过EMS快递至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分院(沪闵路3210号,上海市重性精神病重点实验室,201108),同时提交申请书word版1份(email:)。相关事宜请咨询办公室联系人。

  联系人: 赵丽娟,崔东红

  联系电话:64901737-2572, 2571

  邮箱:赵丽娟:jj20102010@163.com;

  通讯地址:上海市沪闵路3210号,201108,上海

医院动态

更多 >

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沈定刚教授来中心进行学术交流

近日,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教堂山分校的医学影像学著名学者沈定刚教授来本中心,作了一次主题为“Neuroimage-based Diagnosis of Brain Disorders”的学术讲座。沈定刚教授介绍了4D脑配准这一最新的脑影像研究方法是如何应用于脑部疾病的早期诊断、分类及其应用机制,给我们的临床诊治带来了全新思路。中心科教部主任王振主持。中心的研究人员、部分研究生、规培医生及进修医生参加了讲座。 讲座结束后,中心赵敏副院长、李春波副院长与沈定刚教授及上海交通大学MED-X中心的王乾老师交流了可持续合作研究的内容;沈定刚教授还与心境障碍专科、老年科、精神分裂症科、物质依赖与成瘾科的同仁就相关影像技术进行了深入交流。 沈定刚教授,现任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教堂山分校图像信息研究中心(Center for Image Informatics),医学图像实验室(IDEA Lab)主任?生物医学图像中心(BRIC)图像分析平台主任(Core Director)。主要从事生物医学图像分析,研究脑结构和脑功能的变化与脑疾病间的关系。曾担任多种国际学术期刊及科研基金的评审委员和国际会议的组委会成员,现为六个国际期刊的编委会成员。在各类期刊及国际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500多篇,获得过包括IEEE最佳论文奖和学校的研究精英奖。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脑外伤的后遗症有哪些 了解脑外伤的4大后遗症
孙为群
回答: 脑外伤后遗症主要有认知功能障碍、运动功能障碍、精神行为异常、癫痫发作等。脑外伤可能由交通事故、高处坠落、暴力击打等因素引起,需根据后遗症类型采取针对性治疗。 1、认知功能障碍 脑外伤可能导致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执行功能下降等认知功能障碍。这些症状与大脑皮层或海马体损伤有关,可能伴随语言理解困难、定向力障碍。治疗可遵医嘱使用奥拉西坦胶囊、吡拉西坦片改善脑代谢,配合认知康复治疗。严重者需进行经颅磁刺激等物理干预。 2、运动功能障碍 运动功能障碍表现为肢体偏瘫、平衡失调或精细动作障碍,常见于基底节区或运动皮层损伤。患者可能出现肌张力异常、步态不稳等症状。康复治疗包括运动疗法、作业疗法,药物可选用甲钴胺片营养神经,巴氯芬片缓解肌痉挛。部分患者需长期使用助行器具。 3、精神行为异常 额叶损伤易引发情绪失控、人格改变或抑郁焦虑等精神症状,可能伴有攻击行为或情感淡漠。治疗需结合心理疏导,药物可选择舍曲林片抗抑郁,奥氮平片控制精神症状。家属应保持耐心沟通,避免刺激患者情绪。 4、癫痫发作 脑皮质损伤后可能形成异常放电灶,导致局部或全身性癫痫发作,表现为意识丧失、肢体抽搐。需长期服用左乙拉西坦片、丙戊酸钠缓释片等抗癫痫药物,定期监测脑电图。发作时应保护患者防止二次伤害,及时就医调整用药方案。 脑外伤后需定期复查头颅CT或MRI监测恢复情况,康复期保持适度有氧运动如散步、游泳,饮食注意补充优质蛋白和B族维生素。避免剧烈运动或高空作业,睡眠充足有助于神经修复。家属应关注患者情绪变化,出现症状加重或新发异常及时就诊神经外科或康复科。 孙为群主任医师山东省立医院神经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