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

心身科 (共20位医生)

科室简介

心身科病房是医院唯一的开放病房,它从88年开始建立以来,一直坚持以心理治疗为主和药物治疗为辅相结合的治疗特色。心身科在全国已建立起一定的知名度,病人来自全国二十几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每年收治病人数逐年上升,病房床位已从原有的28张增长至48张。心身科目前已逐步建立和形成了以生物学治疗结合心理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模式。生物学治疗包括先进的药物治疗、国内领先的改良电抽搐治疗以及各种辅助的物理治疗(生物反馈治疗、脑功能保健治疗等)。目前病房全面开展的以动力学为基础的团体心理治疗,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个别心理治疗:精神动力学治疗、催眠治疗、认知行为治疗、家庭治疗及森田治疗。病房心理治疗医生均接受过中德高级心理治疗培训班连续的正规心理治疗培训,心理治疗水平具有国内领先水平。
  心身科肖泽萍院长负责承担的、在心身科实施的上海市“百人计划”课题《强迫症发病机制研究》具有国内领先水平。《分离性身份障碍和幼年虐待及Schineiran一级症状之间关系研究》系与美国的国际合作研究,国内尚无这方面的研究。心身科同时申请课题:《强迫症与人格障碍同病率研究》和《抑郁症和恶劣心境障碍的对照研究。上海市科委的“心理咨询师的标准化培训及焦虑障碍的心理治疗疗效评估”,“厌食症的发病机制研究”的课题。
  心身科每年承担了复旦大学、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第二军医大学及同济大学研究生的临床培养工作,每年接受全国的进修人员的培训任务。并参与心理咨询部培训心理咨询与治疗师的教学工作。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医院动态

更多 >

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沈定刚教授来中心进行学术交流

近日,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教堂山分校的医学影像学著名学者沈定刚教授来本中心,作了一次主题为“Neuroimage-based Diagnosis of Brain Disorders”的学术讲座。沈定刚教授介绍了4D脑配准这一最新的脑影像研究方法是如何应用于脑部疾病的早期诊断、分类及其应用机制,给我们的临床诊治带来了全新思路。中心科教部主任王振主持。中心的研究人员、部分研究生、规培医生及进修医生参加了讲座。 讲座结束后,中心赵敏副院长、李春波副院长与沈定刚教授及上海交通大学MED-X中心的王乾老师交流了可持续合作研究的内容;沈定刚教授还与心境障碍专科、老年科、精神分裂症科、物质依赖与成瘾科的同仁就相关影像技术进行了深入交流。 沈定刚教授,现任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教堂山分校图像信息研究中心(Center for Image Informatics),医学图像实验室(IDEA Lab)主任?生物医学图像中心(BRIC)图像分析平台主任(Core Director)。主要从事生物医学图像分析,研究脑结构和脑功能的变化与脑疾病间的关系。曾担任多种国际学术期刊及科研基金的评审委员和国际会议的组委会成员,现为六个国际期刊的编委会成员。在各类期刊及国际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500多篇,获得过包括IEEE最佳论文奖和学校的研究精英奖。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怎么样护理抑郁症病人
杨乐金
回答: 护理抑郁症患者需要采取综合措施,主要包括心理支持、生活照料、药物监督、危机预防和社交鼓励。抑郁症是一种以持续情绪低落为核心症状的精神障碍,患者可能伴有兴趣减退、睡眠障碍或自杀倾向。 1、心理支持 保持耐心倾听患者诉求,避免评判性语言。使用开放式提问引导表达,如感觉怎么样替代为什么这样想。每周固定时间进行30分钟以上深度交流,注意识别消极认知模式。当患者出现自责念头时,需明确反驳非理性想法,帮助建立客观自我评价体系。 2、生活照料 协助建立规律作息时间表,确保7-8小时夜间睡眠。准备营养均衡的三餐,增加深海鱼类、全谷物等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和B族维生素的食物。陪同进行轻度运动如每日散步30分钟,运动时选择自然光线充足的环境。监督个人卫生护理,对洗漱更衣等日常活动给予适当协助。 3、药物监督 使用分装药盒帮助管理抗抑郁药物,如盐酸氟西汀胶囊、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等。记录用药反应和副作用发生时间,特别注意是否出现躁狂转换征兆。不得擅自调整剂量,复诊前整理好用药日志供医生参考。药物起效需2-4周,此期间需加强情绪监测。 4、危机预防 移除环境中危险物品如刀具、绳索,将药物锁柜保管。学习识别自杀预警信号,如突然分发个人物品。制定应急联系清单,包含主治医生电话和24小时心理援助热线。当患者提及死亡念头时,需立即陪伴并联系专业机构。 5、社交鼓励 逐步引导参与家庭聚会等低压力社交,单次活动控制在2小时内。鼓励培养新兴趣爱好,如参加园艺治疗小组。避免过度保护,根据恢复情况适当赋予购物、缴费等简单任务。定期与治疗团队沟通,调整社会功能康复计划。 护理过程中需保持自身情绪稳定,定期参加照顾者支持小组。注意观察季节变化对病情的影响,冬季保证足够光照时间。建立症状变化记录表,包括情绪波动、躯体不适和睡眠质量等指标。患者症状改善后仍须维持护理措施6-12个月,预防复发期间可逐渐减少监督频率。若出现拒绝进食、连续失眠或自伤行为,须立即陪同就医。 杨乐金副主任医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心理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