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郊人民医院

我院多科协作成功抢救10名车祸重伤患者

时间:2014-07-29 00:00 作者:复禾健康

  近日,一个120指挥中心的电话打破正午的安宁,报告称燕顺路上发生一起车祸。我院接到通知迅速启动公共事件应急方案,副院长李辉明、急诊主任张建新、医务科副主任石立山带队,部署医护人员步步为营,同时派出3辆120急救车赶赴现场。医务人员快速下车给予检伤分类,测生命体征,吸氧,止血包扎。按重、中、轻伤分别进行诊治和抢救。现场群众纷纷对120出车速度和抢救过程给予肯定。约15分钟后病患陆续到达医院,在没有交纳任何费用的前提下,重症病人迅速建立静脉通路,通知各辅助科室优先给车祸病患实施各项检查并联合神经外科、骨科、胸科、泌尿外科、普外科、五官科等医生积极会诊,确保做到专科专治。一时间急诊呈现及其繁忙的景象,一切有条不紊的进行着。据统计此次重大交通事故共造成10名人员受伤(其中舌部裂伤重度伤员1名,中度伤员3名,轻度伤员6名)。由于出车速度快,医护人员责任心强,虽时间紧任务重、车祸现场环境复杂,但整个抢救过程紧张有序,经院前院内医护人员争分夺秒的全力以赴细心抢救,所有受伤人员生命体征平稳,暂无生命危险。患者及其家属对此次公共事件处理给予充分肯定及万分感谢。再次验证了“时间就是生命、责任重于泰山”的燕医精神。

  此次公共事件能迅速、圆满处理完成,有赖于我院配合政府积极制定、实施公共事件应急方案及急诊绿色通道的建立、各个科室配合无裂链接。因地制宜、微观调控、具体事件具体安排,一次又一次公共事件得以迅速处理。(燕郊人民医院急救电话0316—3310120、0316—3320120)

医院动态

更多 >

我院组织党员干部参观“九.一八”历史博物馆

本报讯(李雅楠报道)为了进一步增强党支部的凝聚力,我院党支部在建党93周年华诞之际,组织党员及中层领导干部赴沈阳参观“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党员们在这里重温历史,缅怀先烈,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7月13日上午,党员们在博物馆解说员的带领下,参观了包括序厅在内的7个展厅和10余个大型场景。博物馆通过大量文物、历史照片、及多种现代化展示手段,真实反映了日本帝国主义策划、发动 “九·一八”事变及对我国东北进行残酷殖民统治的屈辱历史。生动再现了从1931年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十四年遭受奴役、奋起抗争的历史画卷。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和全国人民一道不屈不挠、浴血奋战,最终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通过参观学习,教育我们勿忘国耻,振兴中华。既学习革命精神,又增加阅历,振奋精神。党员们纷纷表示,要牢记党的历史,坚持用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今后的工作中要以革命先烈为榜样,努力工作,为医院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为广大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帕金森病吃药能治好吗?
邵自强
回答: 帕金森病吃药通常不能完全治好,但可以有效控制症状。帕金森病的治疗主要有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康复治疗、心理治疗和日常护理等方式。 1、药物治疗 帕金森病的药物治疗主要是通过补充多巴胺或调节多巴胺功能来缓解症状。常用药物包括左旋多巴制剂、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单胺氧化酶B抑制剂等。左旋多巴制剂如多巴丝肼片可以补充脑内多巴胺,改善运动症状。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如普拉克索片能直接刺激多巴胺受体。单胺氧化酶B抑制剂如司来吉兰片可延缓多巴胺的分解。这些药物能显著改善震颤、僵硬等症状,但长期使用可能出现疗效减退或副作用。 2、手术治疗 对于药物控制不佳的帕金森病患者,可考虑脑深部电刺激术等手术治疗。该手术通过植入电极刺激特定脑区,能有效改善运动症状。手术适应证包括药物疗效明显减退、出现严重运动波动或异动症等。手术治疗需要严格评估,术后仍需配合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 3、康复治疗 康复治疗对维持帕金森病患者的生活质量非常重要。物理治疗可改善运动功能和平衡能力,作业治疗能训练日常生活技能,言语治疗可解决吞咽和语言障碍。康复训练应长期坚持,包括步态训练、平衡训练、柔韧性训练等。太极拳、舞蹈等运动也有助于改善症状。 4、心理治疗 帕金森病患者常伴有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心理治疗包括认知行为治疗、支持性心理治疗等,能帮助患者调整心态,提高生活质量。家属也应参与心理干预,学习如何更好地支持和照顾患者。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抑郁药物。 5、日常护理 良好的日常护理对帕金森病患者至关重要。家属应帮助患者建立规律的生活作息,提供营养均衡的饮食,预防便秘。居家环境要安全,防止跌倒。鼓励患者适度活动,保持社交。定期复诊,监测病情变化和药物副作用。护理过程中要注意保护患者的自尊心。 帕金森病目前尚无根治方法,但通过规范治疗可以长期控制症状,维持较好的生活质量。患者应遵医嘱用药,定期复诊调整治疗方案。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坚持康复锻炼,注意饮食营养和作息规律。家属要给予充分的理解和支持,帮助患者适应疾病带来的变化。出现症状加重或新发症状时应及时就医。 邵自强主任医师中日友好医院神经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