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封市中医院

中医治疗在普外科护理中的应用

时间:2012-05-25 00:00 作者:复禾健康

  俗话说:“外科一把刀”,这在药物所不能及之处,为无数病人解除了伤痛。中医作为我们的国医,其实在远古时期就有对外科疾病治疗的记载,号称外科鼻祖的名医华佗第一个应用麻沸散作为全身麻醉机进行剖腹术,在世界上,这是最早开展麻醉手术和外科手术的记载。无数先人前辈通过实践总结出来的经验指导我们一代一代医疗工作者,为病人解除病痛。今天,我们都在不断地学习她,运用他,以求更多,更有效的方法为病人排除疾患,早日康复,我们普外科在临床救治病人过程中先后开展了一下几方面的中医中药治疗措施,收效明显。

  1.如意金黄散用蜜或醋调配外敷治疗全身多处软组织感染,未破者。如乳腺炎、疖、痈、丹毒等。我科治疗一例下肢静脉功能不全引发的双下肢丹毒感染,患者入院时双下肢红、肿、热、痛明显,不能行走,给予如意金黄散用醋调配后外敷,4天后症状明显减轻,20日后痊愈出院。

  2.如意金黄散治疗各类静脉炎、沿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发红,病人主诉疼痛,用蜜调和如意金黄散外敷效果好。各种透时强的化疗药物外渗后,除点刺,拔罐封闭后用如意金黄散外敷1次/日,连敷3-5日,无一例发生局部坏死等不良反应。

  3.中药封包治疗阑尾周围脓肿,据浓重大小,用大蒜,芒硝按1:1比例捣烂用纱布封包放于肿块上方皮肤外,一般 日后肿块消除。

  4.足三里穴位注射和神阙穴隔物灸促进术后病人肠功能恢复,术后常规下床活动虽能促进肠蠕动,但一部分病人因术后疼痛不愿下床活动或老年病人肠功能恢复差。临床中除宣教督促病人下床活动外,配合足三里穴位注射或神阙穴隔物灸,能加快肠功能的恢复。预防肠粘连,缩短病人禁食水时间。

  5.龙血汤用75%酒精调成粘糊状治疗痔疮。

  6.情志护理。情志内伤在外科大多发生在乳房,胸肋,颈的两侧等肝经循行的部位。患处肿胀,或软如馒,或坚硬如石。常皮色不及,疼痛剧烈。或伴精神抑郁,情绪急躁,易怒。喉间堵塞等症状。此时,向病人宣教情志内伤是重要的致病因素。调畅好情志不但能防病,更能治疗疾病。

  每一种外科疾病都有不同的致病因素和发病机理。中医临床主张“审证求因”,“辨证论治”。症状相同,但不同的病因病机,症候与治疗也不同。

医院动态

更多 >

母乳喂养:制胜一球,受益一生

每年的8月1日到7日是世界母乳喂养周,今年母乳喂养周的主题是,致胜一球,受益一生。在我们思想中母乳喂养母亲都是把自己最好的营养给了自己宝宝,牺牲了自己的健康。其实研究发现,事实并非如此。母乳喂养不仅能让我们的宝宝受益一生,更能让母乳的妈妈受益一生。 让母亲产后更安全。产后如果不及时母乳喂养的话,可能会给母亲带来产后大出血的风险,这是因为宝宝在反复吮吸母亲乳房的时,会让母亲的脑下垂体释放催乳素(缩宫素)。这种激素不仅能分泌乳汁给宝宝,同时还会引起子宫的收缩,由此产生的收缩可以防止母亲产后出血,让母亲的子宫恢复到妊娠前的状态。 让母亲更漂亮。很多宝妈不知道给宝贝母乳喂养,是减肥瘦身最快的途径,因为分泌乳汁是一个很活跃的代谢过程,母乳喂养平均每天能消耗200-500卡路里的能量,如果宝妈选择人工喂养要消耗相同的能量,那就需要在50米的游泳池不间断的游泳30圈以上,或者自行车在陡峭的山坡爬坡一个小时以上,所以母乳喂养能让爱美的宝妈们更容易保持完美的体型和让人羡慕的身材。 让母亲更健康。有数据研究发现,出生于上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的人们,她们没有吃过母乳,她们失去了第一种保护,当她们在70年代和80年代,有一部分母亲仍然没有母乳给她们的孩子,因此也错过了第二种保护,当她们老的时候,由于他们没有被哺乳喂养过,也没有哺乳过自己的小孩,所以他们患慢性疾病的风险率更高。 让母亲骨骼更健康。研究还发现,另一个产生乳汁需要的重要元素是钙,由于母亲泌乳可引起钙的流失,提倡哺乳期的母亲需要吃一些含钙高的食物。然而,目前的研究表明,当孩子断奶之后,哺乳时间比较长的妈妈骨密度水平会恢复到孕前相同的水平,如果在母乳哺乳期经常喝奶或摄入含钙高的食物可以让骨密度的水平比以前更高。所以从长远来看,泌乳可能使骨骼更强壮和能降低骨质疏松的风险。目前已经有研究证明,没有哺乳过的妇女绝经后髋部骨折的风险有所增加。 降低母亲乳腺癌的风险。没有母乳喂养的母亲已经在众多研究中被证明有更高的患生殖系统癌症的风险。卵巢癌和子宫癌已经被发现在没有母乳喂养的妇女中更常见。这可能与反复的排卵周期和不哺乳造成的高雌激素水平有关。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面肌肉萎缩的症状有几种
邵自强
回答: 面肌肉萎缩的症状主要有面部肌肉无力、面部表情减少、面部轮廓改变、咀嚼吞咽困难、言语不清等。面肌肉萎缩可能与神经损伤、肌肉疾病、遗传因素、外伤、感染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面部活动受限、肌肉体积缩小等症状。 1、面部肌肉无力 面部肌肉无力是面肌肉萎缩的常见症状,患者可能出现抬眉、闭眼、鼓腮等动作困难。这种情况可能与面神经损伤或肌肉病变有关,通常伴随面部活动不对称。治疗上可遵医嘱使用甲钴胺片、维生素B1片等营养神经药物,配合针灸或物理治疗改善症状。 2、面部表情减少 面肌肉萎缩会导致面部表情肌功能减退,表现为笑容僵硬、皱眉困难等。这种情况常见于面神经麻痹或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可能伴有眼睑闭合不全。建议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新斯的明片改善神经肌肉传导,同时进行面部肌肉康复训练。 3、面部轮廓改变 由于肌肉体积缩小,患者可能出现面部凹陷、脸颊下垂等轮廓改变。这种情况多与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或长期面瘫有关,可能伴随皮肤松弛。治疗需针对原发病,可考虑使用辅酶Q10胶囊等改善肌肉代谢的药物。 4、咀嚼吞咽困难 面肌肉萎缩累及咀嚼肌时,患者可能出现咀嚼无力、吞咽费力等症状。这种情况常见于重症肌无力或肌萎缩侧索硬化,可能伴有流涎。建议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溴吡斯的明片,必要时进行吞咽功能训练。 5、言语不清 面部肌肉协调障碍可导致发音含糊、语速减慢等言语问题。这种情况多与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相关,可能伴有舌肌萎缩。治疗上可遵医嘱使用利鲁唑片等药物,配合语言康复训练改善症状。 面肌肉萎缩患者日常应注意保持面部清洁,避免受凉,适当进行面部按摩促进血液循环。饮食上选择软质易咀嚼的食物,保证营养均衡。建议定期复查,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康复训练,避免肌肉进一步萎缩。出现症状加重时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后针对性治疗。 邵自强主任医师中日友好医院神经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