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

浅谈预防高分子石膏边缘磨损小儿上肢皮肤的几项措施

时间:2012-05-15 00:00 作者:复禾健康

  ent-count: 1.5" class=MsoNormal align=left>高分子石膏具有轻薄速干等优点,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小儿上肢骨折用高分子石膏固定后,由于其皮肤娇嫩,石膏边缘薄而锐利,极易对皮肤造成磨损、压伤,引起皮肤发红、糜烂、甚至感染。多见于腋窝下、尺骨茎突处。由于腋下汗腺分泌旺盛,潮湿,空气不流通,是加重磨损的原因之一;石膏下缘若不超过腕关节,可因尺骨茎突处骨头突出、皮下肌薄,以及手的重力和手腕的尺倾角的作用,与尺侧石膏边缘形成剪力,更易导致磨损。实践中,我们采取如下措施,有效避免了上述并发症。    1  石膏操作顺序一般从上往下进行,第一圈起始部石膏应纵双折后再打,以使边缘光滑,且应平行绕两圈,而后再单开斜向下方,并在斜向下方的石膏下缘打折,避免直接往下拉,防止因此导致石膏上边缘紧缩,形成紧边,加重磨损。    2  医生要求石膏下端不超腕时,石膏下边缘应露出尺骨茎突,或石膏超过腕关节2~3cm,但不过虎口,以托住手不使其向尺侧倾倒。    3石膏凝固后,若边缘不齐,应给以修剪,并可用胶布粘贴。    4  取小儿秋衣松紧袖头一只,全长约6cm,单开成筒状,套穿过干固的石膏外至石膏边缘,一半塞于石膏筒内,另一半反折覆盖于石膏外,包裹住石膏边缘。    5  腋下、手腕处经常用温热毛巾擦洗,涂爽身粉,保持干燥,减少摩擦。    6  嘱家属除了观察指端血循外,经常检查石膏边缘处皮肤,有无颜色改变,是否糜烂。若发现皮肤发红,应修剪石膏边缘减压,防止继续压伤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肝炎通过什么途径能传染给别人
胡乃文
回答: 肝炎可通过血液传播、母婴传播、性接触传播、日常生活密切接触传播、医源性传播等途径传染给别人。肝炎是由病毒、酒精、药物等多种因素引起的肝脏炎症,具有传染性的主要是病毒性肝炎。 1、血液传播 病毒性肝炎可通过血液传播,如输入被病毒污染的血液或血制品,使用未经严格消毒的医疗器械,共用注射器、剃须刀、牙刷等个人物品。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在血液中含量较高,通过破损的皮肤或黏膜进入人体后可导致感染。建议避免与他人共用可能接触血液的物品,医疗操作应使用一次性器械。 2、母婴传播 乙型肝炎病毒可通过母婴垂直传播,主要发生在分娩过程中接触母体血液或体液,少数情况下可通过胎盘感染胎儿。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概率较低。携带肝炎病毒的孕妇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母婴阻断治疗,新生儿出生后需及时接种乙肝疫苗和免疫球蛋白。 3、性接触传播 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可通过无保护性行为传播,精液、阴道分泌物等体液中可能含有病毒。多性伴侣、男男性行为者感染风险较高。使用安全套可有效降低传播风险,建议高危人群定期筛查并接种乙肝疫苗。 4、日常生活密切接触 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如食用被病毒污染的食物或水,与感染者共用餐具或密切接触。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在日常生活接触中传播风险较低,但共用可能接触血液的物品仍可能导致感染。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避免生食或饮用未经处理的水可预防传播。 5、医源性传播 医疗机构中如消毒不彻底,医疗器械重复使用可能导致肝炎病毒传播。牙科治疗、内镜检查、血液透析等操作存在潜在风险。选择正规医疗机构,确保使用一次性或严格消毒的医疗器械可降低感染概率。医务人员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防止职业暴露。 预防肝炎传播需根据不同类型采取针对性措施。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型肝炎最有效的方法,目前尚无丙型肝炎疫苗。日常生活中应避免高危行为,注意饮食卫生,不与他人共用个人物品。如怀疑感染应及时就医检查,确诊后需遵医嘱治疗并采取隔离措施。定期体检有助于早期发现肝炎,肝功能异常者应进一步检查明确病因。 胡乃文副主任医师山东省立医院风湿免疫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