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长海医院

装了起搏器,仍可以做磁共振检查

时间:2014-03-05 00:00 作者:复禾健康

  “吴医生,太感谢您了!装了这种新型起搏器,我真的可以做磁共振检查吗?”病人杨先生既高兴又半信半疑地问着手术医生吴弘副教授,“可以的!”吴教授微笑着点点头,解除了病人的疑虑。杨先生入院前因心动过缓多次发作晕厥,心电图提示间歇性三度房室传导阻滞,需植入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由于该患者既往有垂体瘤病史多年,需要定期复查头颅核磁共振成像(MRI)检查,而植入传统心脏起搏器后,将无法接受MRI检查。在赵仙先主任支持下、秦永文主任多方协调和具体指导下,2014年2月11日,吴弘副主任率领她的医疗团队为该名患者成功植入了全球首款经设计、测试和批准后可以在MRI系统中安全使用的Advisa?MRITMSureScanTM起搏器和导线系统,术后患者恢复良好,检测起搏器各项指标正常。据悉,该新型起搏器的植入在我市尚属首例,该患者的成功救治也体现了心内科精诚协作,不断进取的团队风貌。

医院动态

更多 >

我院成功实施小儿罕见胸壁巨大血管瘤切除术

年仅2岁10个月的小依涵左胸壁竟长有一个比苹果还大的血管瘤。幸运的是,在长海医院血管外科、麻醉科及儿科等多学科专家的共同努力下,成功摘除了威胁生命的“手榴弹”——胸壁罕见巨大混合血管瘤淋巴管瘤。 据孩子家长介绍,在依涵刚出生时,就发现胸口长着一颗黄豆大小的东西,开始没有太在意,没想到越长越大,竟然比一个苹果还大,便带他去医院检查,这才得知是巨大血管瘤。家人带着小依涵辗转多家知名医院求治,均因孩子太小,手术风险太大而被拒绝入院。 10天前,小依涵的家人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来到长海医院血管外科就诊,年轻的陆清声副教授决定承担这一巨大的手术风险,将其收入住院。小依涵两岁多,体重仅有十余公斤,肿瘤占据左侧胸壁,瘤体为富血管性质,已明显感觉疼痛,瘤腔内出血的可能性很大,极有可能因术中失血或麻醉而导致生命危险。面对这样一个极具挑战的病例,血管外科联合儿科及麻醉科进行了多学科术前会诊,制订周密的手术方案。 手术当天,医教部领导委托医疗科徐志林助理至手术室现场进行协调准备,麻醉科邓小明主任及熊源长副主任再次对麻醉方式及围手术期管理方案进行核查与指导,麻醉医生翟蓉选用特殊准备的小儿专用麻醉器材快速精确的对小依涵进行了全身麻醉。手术室丁护士长指导巡回护士于吉梅、洗手护士佘珍珍对专用保温毯等设备进行调试准备。上午九点,手术开始,陆清声副教授以娴熟的技术,仅用不到半小时的时间就将这一硕大的血管瘤切下来,并完整保留了左侧乳头,再经过精心修复将创面完整闭合,1个小时的手术一气呵成,取得圆满成功。 术后小依涵转至儿科进一步治疗,在儿科主任蒋瑾瑾教授及甘露主治医师的悉心治疗下,目前小依涵的健康状况良好,摆脱了病魔的他比以往更活泼了。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