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长海医院

卒中筛查在家门 专家教授暖人心

时间:2014-04-16 00:00 作者:复禾健康

  4月12、13日是双休日,虽然天气阴冷、飘着小雨,但丝毫不影响我院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基地的医务人员再进社区的热情,在安图、长白、黑山、长海三村四个小区同时开展社区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干预和义诊。医院项耀钧副院长和医教部柯骏副主任亲临现场指导,街道居委给予了大力支持,社区居民踊跃参加。   在安图社区老年活动中心,等候检查的座位排到了门口,秩序井然。防治筛查脑卒中的宣传深入人心,居民们对脑血管疾病日益重视,虽然下雨,依然吸引了社区内众多市民积极参与。筛查项目包括量身高体重、测血压,在现场医护人员问诊评估下完成填写《脑卒中高危人群风险初筛评估表》。为更好地服务居民,进一步推动脑卒中防治,普及脑卒中知识,医院特别组织专家教授团进行现场义诊。德高望重的老专家涂来慧教授、郑惠民教授、丁素菊教授现场义诊,解答了110例次居民的医疗咨询。邓本强教授、吴涛副教授、毕晓莹副教授为患者释疑解惑、提供诊治建议或康复指导,受到广大居民的支持和好评。   近年来,脑卒中已经成为我国第一大危害健康和生命安全的疾病之一,其特点为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根据我国流行病学统计,每年卒中患者约200万,发病率高达120人/10万人,且发病人数每年呈递增趋势发展。大部分患者丧失劳动力及生活自理能力,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脑卒中虽然凶险,但也是一种可防可控的疾病,脑卒中筛查将帮助高危人群及时发现、早作干预,进一步降低发病率。   作为国家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作“示范基地医院”,医院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基地将进行杨浦区长白街道和五角场镇两个社区40岁以上人群的脑卒中高危筛查及干预工作。通过社区合作,已完成半数以上人员的初筛。

医院动态

更多 >

我院成功实施小儿罕见胸壁巨大血管瘤切除术

年仅2岁10个月的小依涵左胸壁竟长有一个比苹果还大的血管瘤。幸运的是,在长海医院血管外科、麻醉科及儿科等多学科专家的共同努力下,成功摘除了威胁生命的“手榴弹”——胸壁罕见巨大混合血管瘤淋巴管瘤。 据孩子家长介绍,在依涵刚出生时,就发现胸口长着一颗黄豆大小的东西,开始没有太在意,没想到越长越大,竟然比一个苹果还大,便带他去医院检查,这才得知是巨大血管瘤。家人带着小依涵辗转多家知名医院求治,均因孩子太小,手术风险太大而被拒绝入院。 10天前,小依涵的家人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来到长海医院血管外科就诊,年轻的陆清声副教授决定承担这一巨大的手术风险,将其收入住院。小依涵两岁多,体重仅有十余公斤,肿瘤占据左侧胸壁,瘤体为富血管性质,已明显感觉疼痛,瘤腔内出血的可能性很大,极有可能因术中失血或麻醉而导致生命危险。面对这样一个极具挑战的病例,血管外科联合儿科及麻醉科进行了多学科术前会诊,制订周密的手术方案。 手术当天,医教部领导委托医疗科徐志林助理至手术室现场进行协调准备,麻醉科邓小明主任及熊源长副主任再次对麻醉方式及围手术期管理方案进行核查与指导,麻醉医生翟蓉选用特殊准备的小儿专用麻醉器材快速精确的对小依涵进行了全身麻醉。手术室丁护士长指导巡回护士于吉梅、洗手护士佘珍珍对专用保温毯等设备进行调试准备。上午九点,手术开始,陆清声副教授以娴熟的技术,仅用不到半小时的时间就将这一硕大的血管瘤切下来,并完整保留了左侧乳头,再经过精心修复将创面完整闭合,1个小时的手术一气呵成,取得圆满成功。 术后小依涵转至儿科进一步治疗,在儿科主任蒋瑾瑾教授及甘露主治医师的悉心治疗下,目前小依涵的健康状况良好,摆脱了病魔的他比以往更活泼了。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