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长海医院

麻醉科 (共10位医生)

科室简介
麻醉科是临床二级学科,麻醉学硕士、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及博士后流动站,2004年成为第二军医大学麻醉学中心,2005年成为全军麻醉与危重病医学中心。科室目前已形成了麻醉学教研室、临床麻醉、麻醉诱导室、麻醉恢复室、ICU、疼痛诊疗、麻醉学实验室、第一手术室、第二手术室、第三(胸心外科)手术室、DSA手术室等亚科齐全的综合布局。科室现有医生66名,平均年龄35岁,其中正高职称3名,副高职称5名,中级职称20名,绝大多数人员获得医学硕士或医学博士学位;手术室与ICU护理人员约140名。临床麻醉有手术室38间,住院病人年手术麻醉量1.8万例(其中全麻约占70%),其中各种心脏与大血管手术麻醉1200余例。
  麻醉科科室特色:在心脏与血管麻醉、大血管与脑血管介入治疗麻醉、神经外科麻醉、烧伤麻醉、危重病与老年病人麻醉以及危重病人围手术期监测与治疗、围手术期镇痛和癌性疼痛与慢性疼痛的诊断治疗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科室装备有国内领先的仪器设备,包括Drager、Datex-Ohmeda等麻醉机与呼吸机45台、飞利浦多功监护仪60台,并配有持续心排出量监测仪(CCO)、BIS,血气分析仪、血液电解质分析仪、脑氧饱和度监测仪、肌松监测仪、纤维支气管、超激光疼痛治疗仪等特殊监测与治疗仪器设备。目前承担麻醉学专业博士后、博士、硕士、学士和进修医师以及各种医学专业的麻醉学教学工作。科室已形成了心血管麻醉和急性损损伤与急性呼吸窘迫综两大临床与实验研究的稳定发展方向。近五年来出版主编或副主编专著12部,参加编写有关麻醉学与外科学专著33余部,年均公开发表论文、论著20余篇。科室与德国、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建立了较广泛的国际间交流与合作。常年坚持邀请国外学者来院讲学,每年派送12名优秀医生前往国外著名医院留学、进修专科麻醉。科室发展的总体目标是综合性的围手术期处理科。
  麻醉科科室荣誉:2004年成为第二军医大学麻醉学中心,2005年成为全军麻醉与危重病医学中心。近五年来出版主编或副主编专著12部,参加编写有关麻醉学与外科学专著33余部,年均公开发表论文、论著20余篇。科室与德国、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建立了较广泛的国际间交流与合作。常年坚持邀请国外学者来院讲学,每年派送12名优秀医生前往国外著名医院留学、进修专科麻醉。科室发展的总体目标是综合性的围手术期处理科。
  麻醉科ICU简介:ICU(加强医疗病房),是全军麻醉与危重病医学中心、博士学位授权单位——长海医院麻醉科的一部分,主要承担长海医院外科危重病人和重大手术后病人的救治工作。目前ICU共有医生8名,其中正、副主任医师2名,主治医师2名,住院医师4名,其中具有博士学位2名,硕士学位4名,展开监护床位20张,在40名护士的配合下,平均每年救治各类术后病人和危重病人近2000例。
  麻醉科特色:作为全院救治危重病人和术后病人的中心,ICU以急性呼吸衰竭、急性循环功能障碍、严重感染、脓毒症和多脏器功能障碍等为主攻方向,通过采取综合支持和治疗措施,重点保护心、肺、肝、肾功能,防治各类并发症,在处理原发病的基础上,采用调整液体平衡、呼吸机支持、防治感染、营养支持和重要脏器功能的保护等措施,使病人得到最大可能的救治,早期救治成功率高达95%以上。ICU除每张监护床位装备有先进的多功能生命监护仪外,还拥有呼吸机、血气分析仪、纤维支气管镜、血液透析机和降温毯等先进的仪器设备,为危重病人的救治提供了一定的保障。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医院动态

更多 >

我院成功实施小儿罕见胸壁巨大血管瘤切除术

年仅2岁10个月的小依涵左胸壁竟长有一个比苹果还大的血管瘤。幸运的是,在长海医院血管外科、麻醉科及儿科等多学科专家的共同努力下,成功摘除了威胁生命的“手榴弹”——胸壁罕见巨大混合血管瘤淋巴管瘤。 据孩子家长介绍,在依涵刚出生时,就发现胸口长着一颗黄豆大小的东西,开始没有太在意,没想到越长越大,竟然比一个苹果还大,便带他去医院检查,这才得知是巨大血管瘤。家人带着小依涵辗转多家知名医院求治,均因孩子太小,手术风险太大而被拒绝入院。 10天前,小依涵的家人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来到长海医院血管外科就诊,年轻的陆清声副教授决定承担这一巨大的手术风险,将其收入住院。小依涵两岁多,体重仅有十余公斤,肿瘤占据左侧胸壁,瘤体为富血管性质,已明显感觉疼痛,瘤腔内出血的可能性很大,极有可能因术中失血或麻醉而导致生命危险。面对这样一个极具挑战的病例,血管外科联合儿科及麻醉科进行了多学科术前会诊,制订周密的手术方案。 手术当天,医教部领导委托医疗科徐志林助理至手术室现场进行协调准备,麻醉科邓小明主任及熊源长副主任再次对麻醉方式及围手术期管理方案进行核查与指导,麻醉医生翟蓉选用特殊准备的小儿专用麻醉器材快速精确的对小依涵进行了全身麻醉。手术室丁护士长指导巡回护士于吉梅、洗手护士佘珍珍对专用保温毯等设备进行调试准备。上午九点,手术开始,陆清声副教授以娴熟的技术,仅用不到半小时的时间就将这一硕大的血管瘤切下来,并完整保留了左侧乳头,再经过精心修复将创面完整闭合,1个小时的手术一气呵成,取得圆满成功。 术后小依涵转至儿科进一步治疗,在儿科主任蒋瑾瑾教授及甘露主治医师的悉心治疗下,目前小依涵的健康状况良好,摆脱了病魔的他比以往更活泼了。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18岁乳头不出来正常吗
曲中玉
回答: 18岁乳头不出来可能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也可能与某些疾病有关。乳头内陷是常见原因,可能与先天性发育异常、乳腺导管短缩、炎症或外伤等因素相关。 乳头内陷在青春期女性中较为常见,通常表现为乳头部分或完全凹陷于乳晕内。轻度内陷可能仅影响外观,但哺乳期可能出现喂养困难。部分患者可能因局部清洁困难导致分泌物积聚,引发反复感染。先天性因素多与乳腺导管发育异常有关,后天性因素可能由乳腺炎、外伤或肿瘤压迫导致。青春期乳房发育阶段,穿戴过紧内衣可能加重内陷程度。 病理性乳头内陷需警惕乳腺导管扩张症或乳腺癌等疾病。突发性单侧乳头内陷伴随溢液、皮肤橘皮样改变时,可能与恶性肿瘤相关。佩吉特病等特殊类型乳腺癌也可表现为乳头糜烂合并内陷。乳腺结核等慢性炎症可能导致导管纤维化,形成不可逆性内陷。外伤或手术史造成的瘢痕挛缩,可能破坏乳头正常解剖结构。 建议及时到乳腺外科就诊检查,通过乳腺超声或钼靶评估乳腺组织状况。轻度内陷可通过负压吸引装置矫正,严重者可能需要手术松解缩短的导管。日常应选择宽松内衣避免压迫,保持局部清洁干燥。哺乳期可使用乳头保护罩辅助喂养,定期自我检查乳房有无肿块或异常分泌物。 曲中玉副主任医师山东省立医院妇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