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长海医院

传帮带显成效 海宁分院学科建设驶入快车道

时间:2014-09-04 00:00 作者:复禾健康

  近日,浙江省卫计委对县级医学龙头学科进行评审验收。海宁分院心内科作为全市唯一的第二批县级医院龙头学科参加验收。“海宁市人民医院心内科在冠心病、心肌梗死、瓣膜病、心肌病、心力衰竭等疾病的诊治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尤其是2012年以来,随着上海长海医院专家的入驻,科室把心脏介入技术作为学科突破口,开展了冠脉支架植入、射频消融、起搏器植入等手术,拓展了治疗手段,提升了医疗能力,方便了患者就医。”评审组专家对于心内科的发展给予肯定,顺利通过评审。

  扬长补短确定帮扶学科 明确学科发展目标

  2012年2月,随着长海医院专家的入驻,海宁分院把开展技术创新、提升学科能力作为合作的最重要的评价指标,制定了详细的学科发展目标和计划。根据分院学科建设能力以及当地群众就医需求,确定了呼吸内科、消化内科、骨科、眼科等8个合作专科,并根据实际每年作小范围调整。“呼吸和消化都是内科重要学科,病人多,患者就医需求强烈;泌尿外科比较薄弱,帮带以后进步特别明显;DSA和64排CT引进来,是介入学科发展的好时机,所以今年增加了心内科和神经外科。”分院李静院长对于合作专科都有明确而清晰的考虑。2014年,除了8个常驻帮扶学科外,增加了皮肤科、耳鼻喉科、肾内科三个短期合作专科,扩大了帮扶面,使更多的海宁患者足不入“沪”就能享受到专家的服务。

  新技术蓬勃开展 学科发展注入活力

  今年3月,家住浙江嘉善的沈女士检查发现得了眼眶肿瘤,她特意赶到海宁分院就诊。“我是奔着仲明主任来的,我在报纸上看到他的报道,知道他做眼眶手术水平很好。”沈女士的信任和选择最终得到了一个圆满的结果,仲明副教授为她顺利摘除了肿瘤,术后一周她的视力恢复到术前的水平,治疗效果非常满意。来到海宁分院工作三年,仲明已经有了自己的一批“粉丝”。他每周一的专家门诊总是排的满满的,周二的手术总是一台接着一台。尤其是眼眶骨折和眼眶肿瘤的诊治,在嘉兴地区有了比较大的影响力。

  新技术的开展为学科发展注入活力,吸引了大批患者就医。据统计,两年多来,长海专家为海宁分院引进开展新技术超过60项。其中普外科“腹腔镜下袖状胃切除术”为浙江省第二家开展;消化内科“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治疗上消化道肿瘤的临床应用”获得嘉兴市新技术二等奖。

  重点抓质量规范 打造学科品牌效应

  赵立军副教授是今年来到海宁分院呼吸内科开展工作的。每周二上午,他总是早早来到科室参加交班,随后是三级查房。住院医师介绍病情、主治医师补充治疗方案、主任进行点评,从汇报病史到体格检查,每个环节做到规范有序。“以前的三级查房更多流于形式,而现在每个人都认真准备,通过查房真正开阔了我们的思路,提高了自己的水平。”海宁分院呼吸内科医生孙亚红说。

  认真落实医疗核心制度,严抓质量规范,确保医疗安全,是长海专家带到海宁分院的最重要的理念。2013年,由普外科郑成竹教授牵头成立的“微创沙龙”让分院的外科医生们受益匪浅。“在合作以前,医院微创外科发展相对滞后,很多科室还没有开展腔镜手术,跟不上现代外科的发展理念。”分院大外科主任胡娟英对此深有体会。“微创沙龙”成立后,郑成竹教授举办了多次学术讲座,开展讨论,并进行手术带教指导,分院的微创手术迅速普及,到目前已经覆盖了78%的外科科室。2013年腔镜手术量比上一年度增加了65%。

  随着各个合作学科的不断发展和壮大,学科影响力逐渐增加。眼科、呼吸内科入选嘉兴市重点扶持学科;骨科、呼吸内科达到三甲技术水平;消化内镜治疗操作数量列嘉兴县市级首位;泌尿外科手术量增幅实现翻番。学科的发展吸引了大量病人,减少了本地患者外出就医。2013年,海宁市医保农保患者本地就诊率达到84%,列嘉兴市第一位,海宁分院的学科吸引力发挥了突出的作用。

医院动态

更多 >

我院成功实施小儿罕见胸壁巨大血管瘤切除术

年仅2岁10个月的小依涵左胸壁竟长有一个比苹果还大的血管瘤。幸运的是,在长海医院血管外科、麻醉科及儿科等多学科专家的共同努力下,成功摘除了威胁生命的“手榴弹”——胸壁罕见巨大混合血管瘤淋巴管瘤。 据孩子家长介绍,在依涵刚出生时,就发现胸口长着一颗黄豆大小的东西,开始没有太在意,没想到越长越大,竟然比一个苹果还大,便带他去医院检查,这才得知是巨大血管瘤。家人带着小依涵辗转多家知名医院求治,均因孩子太小,手术风险太大而被拒绝入院。 10天前,小依涵的家人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来到长海医院血管外科就诊,年轻的陆清声副教授决定承担这一巨大的手术风险,将其收入住院。小依涵两岁多,体重仅有十余公斤,肿瘤占据左侧胸壁,瘤体为富血管性质,已明显感觉疼痛,瘤腔内出血的可能性很大,极有可能因术中失血或麻醉而导致生命危险。面对这样一个极具挑战的病例,血管外科联合儿科及麻醉科进行了多学科术前会诊,制订周密的手术方案。 手术当天,医教部领导委托医疗科徐志林助理至手术室现场进行协调准备,麻醉科邓小明主任及熊源长副主任再次对麻醉方式及围手术期管理方案进行核查与指导,麻醉医生翟蓉选用特殊准备的小儿专用麻醉器材快速精确的对小依涵进行了全身麻醉。手术室丁护士长指导巡回护士于吉梅、洗手护士佘珍珍对专用保温毯等设备进行调试准备。上午九点,手术开始,陆清声副教授以娴熟的技术,仅用不到半小时的时间就将这一硕大的血管瘤切下来,并完整保留了左侧乳头,再经过精心修复将创面完整闭合,1个小时的手术一气呵成,取得圆满成功。 术后小依涵转至儿科进一步治疗,在儿科主任蒋瑾瑾教授及甘露主治医师的悉心治疗下,目前小依涵的健康状况良好,摆脱了病魔的他比以往更活泼了。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