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环湖医院

震颤麻痹的主要临床表现是什么

时间:2014-05-01 00:00 作者:复禾健康

  主要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肌肉强直和运动过少。

  该病起病徐缓,逐渐加重,多数病例以震颤为最早症状。一般起于上肢,然后波及下肢,下颌、舌和头部亦可受累。震颤以上肢最为明显,尤以掌指关节及拇指的不自主震颤最显著,形成所谓的搓丸样或数钱样动作。静止时震颤明显,随意运动时常减轻或暂时消失,情感激动时增强,睡眠时消失。

  肌强直首先出现于颈肌和躯干肌,但又可以在四肢肌和面肌出现。由于颈肌和躯干肌的强直,患者呈现特殊姿势:头部前倾,躯干向前俯屈,睑裂增宽,很少眨眼,两眼直视,面肌缺乏运动而成面具脸。双上肢在肘关节处屈曲,腕伸直,手指在指掌关节处屈曲,诸肌内收。双下肢在髋关节和膝关节处略为弯屈,重心前移。患者的一切随意运动减慢、减少,运动幅度变小,不能作精细动作,书写困难,咀嚼、吞咽和语言的运动也都发生障碍。

  由于肌强直引起联合运动及协同运动的障碍,患者表现出特殊的步态,初迈步时十分困难、缓慢、步伐细小,上肢伴随运动消失,然后越走越快,似追重心,不能迅速止步,称为追重心步态或慌张步态。

  手发抖 病在脑

  肢体甚至头颈的不由自主的抖动,医学上称为震颤。它仅是一个症状,是指身体的一部分或全部表现为不随意的有节律性的颤动,临床上又将其细分为:静止性震颤、运动性震颤、姿势性震颤、回跳性震颤及震动性震颤等。  静止性震颤即肌肉在松弛的情况下出现肢体抖动,睡眠时消失,较有节律。帕金森综合征即属此类。

  运动性震颤是在静止时不出现,运动时才发作。表现为无节律、振幅大,常因情绪激动、精神刺激而发作。这是拮抗肌协调障碍的结果。常是小脑病变的反应,如小脑肿瘤、结合臂病变、脑血管硬化等。

  姿势性震颤又称意向性震颤。其实此种震颤归属运动性震颤,即指身体处于某一特定姿势(如卧或坐时)或从事某种目的运动或保持某一姿势时才出现,静止时消失。

  震颤虽然表现为手的抖动,但其病根多在大脑,皆是因某种疾患使大脑涉及运动协调功能的区域受到损害。临床上的病因有帕金森综合征,肝豆状核变性,肝性脑病,小脑、脑干病变,脑动脉硬化,脑缺血,药物中毒,痴呆等。

  老年人如果出现手抖症状,且日益严重,应该及时求医做适当检查,明确病因,正确治疗。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头晕是怎么引起的
邵自强
回答: 头晕可能由内耳疾病、贫血、低血糖、高血压、颈椎病等原因引起,可通过休息调整、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方式缓解。头晕是一种常见症状,通常表现为头昏、头重脚轻、站立不稳等感觉,严重时可能伴随恶心、呕吐等症状。 1、内耳疾病 内耳疾病如前庭神经炎、梅尼埃病等可能引起头晕。前庭神经炎通常由病毒感染导致,表现为突发眩晕、恶心呕吐。梅尼埃病可能与内淋巴积水有关,伴随耳鸣、听力下降。治疗可使用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改善微循环,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控制炎症,盐酸氟桂利嗪胶囊缓解眩晕。症状严重时需就医进行前庭康复训练。 2、贫血 贫血导致脑部供氧不足可能引起头晕。缺铁性贫血常见于月经量多、营养不良人群,表现为面色苍白、乏力。治疗可补充琥珀酸亚铁片、蛋白琥珀酸铁口服溶液等铁剂,配合维生素C促进吸收。巨幼细胞性贫血与叶酸、维生素B12缺乏有关,需服用叶酸片、维生素B12注射液。日常应增加红肉、动物肝脏等富含铁食物摄入。 3、低血糖 低血糖时脑细胞能量供应不足会导致头晕。糖尿病患者使用降糖药过量、进食过少是常见诱因,伴随心慌、出汗。急性发作可立即进食糖果、含糖饮料,严重时需静脉注射葡萄糖注射液。预防可使用阿卡波糖片延缓糖分吸收,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控制血糖平稳。建议定时定量进食,随身携带糖类食品。 4、高血压 血压急剧升高可能引起头晕头痛。原发性高血压与遗传、高盐饮食有关,继发性高血压可能由肾动脉狭窄导致。治疗可使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缬沙坦胶囊等降压药,配合低盐饮食、规律运动。突发血压升高伴剧烈头痛需警惕高血压危象,应立即就医。日常监测血压,避免情绪激动、过度劳累。 5、颈椎病 颈椎病变压迫椎动脉或神经可能引起头晕。椎动脉型颈椎病转头时头晕加重,神经根型伴随上肢麻木。治疗可使用洛索洛芬钠片消炎止痛,甲钴胺片营养神经,配合颈椎牵引、超短波理疗。避免长时间低头,睡眠时选择合适高度的枕头。症状持续或加重需进行颈椎MRI检查排除严重病变。 出现头晕应注意休息,避免突然起身或转头。保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劳累。饮食均衡,适当补充水分。监测血压、血糖等指标。避免烟酒、咖啡等刺激性物质。如头晕频繁发作、持续时间长或伴随意识障碍、肢体无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根据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不要自行长期服用止晕药物。 邵自强主任医师中日友好医院神经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