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老年白内障突然眼痛或为青光眼

时间:2011-06-07 08:33 作者:复禾健康

 医学指导: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眼科 伍桂军教授

通讯员:吴剑鹏

      对于老年人来说,白内障属于常见疾病之一。虽然目前白内障手术技术非常成熟,但是不少老年人还是惧怕开刀治疗,往往采取“拖延”战术应付白内障。殊不知,这种鸵鸟心态不但难以逃避白内障手术,而且还有可能中途碰上意外??青光眼急性发作。对此,南方医科眼科专家伍桂军提醒:“老年白内障患者平时突发头痛并不是小事,有可能是急性青光眼的临床表现症状。对于急性青光眼的处理,必须在24小时之内进行有效的治疗,否则将导致眼睛永久性失明。”

 

  专家观点:老年白内障患者莫把眼痛误当衰老

  “年老体衰”虽说是一种自然规律。但对于身体的某些异常变化却不能简单归结为“人老了”。特别是对于本身已经确诊为白内障的老年人来说,诸如眼痛、眼涨这样的不适往往被认为是白内障影响视力的一种表现。

  其实,这样的“粗心大意”往往为急性青光眼的突然爆发埋下了导火索。白内障与青光眼之间为何存在这样的关系呢?伍桂军表示:“白内障患者的晶体容易膨胀,晶体变大后会向前挤压,由于挤压造成眼内房水外流受阻,而一旦房水流动不平衡就可能引起眼压突然升高,这时就有可能导致急性青光眼突然爆发。”

  因此,对于已经确诊白内障的老人来说,如果突然出现眼胀不适、视力下降的表现,又或者出现明显的头痛、恶心和呕吐感时,千万别认为这也是白内障带来的“正常”表现,应该警惕这可能是急性青光眼爆发的讯号。

 

  专家建议:急性青光眼须在24小时内有效治疗

  虽然目前白内障为全球致盲的“头号杀手”,但是白内障致盲并不是不可逆的,大部分白内障患者还是可以通过手术恢复光明的。然而,青光眼并非如此,其对眼睛视力造成的损伤是不可逆的。

  因此,对于病情进展迅速的急性青光眼来说,及时的、有效的治疗非常重要。伍桂军说:“必须在24小时之内进行有效的治疗。这里强调2个方面,第一个是‘24小时之内’,因为如果长时间处于眼压高的状态,将造成的视神经永久性的损伤;第二个是‘有效治疗’,对于急性青光眼来说,首要的治疗是控制眼压,如果误诊为其他眼疾而使用散瞳类点眼药,那无意是雪上加霜。”

  然而,从眼科门诊反馈的情况来看,目前老年白内障患者对青光眼的认知并不多。一旦出现眼痛、眼涨等不适时,要么是置之不理,要么是随意用药。这两种不科学的处理方式往往可能延误急性青光眼的治疗,导致患者从白内障患者变为永久性的失明人。

 

  温馨提示:目前白内障手术技术成熟,可谓是“一刀一光明”,因此对于老年白内障患者来说最好是及早进行手术治疗,避免为日后可能惹发青光眼留下安全隐患。此外,对于那些确实无法进行白内障手术治疗的人来说,应该定期进行眼部检查,一旦突然出现眼痛、头痛的情况,应该前往医院接受专业眼科医生的处理。

医院动态

更多 >

【老人报】人工中耳为听力障碍患者带来福音

指导专家: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 彭宏 自1996年由瑞士苏黎世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Ugo.Fisch教授植入第一例振动声桥手术以来,振动声桥技术在欧洲和美国已广泛应用于临床,2010年该技术被正式批准在中国上市并迅速应用于临床。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彭宏副教授介绍说:“到目前为止,振动声桥被认为是最成功的中耳植入式听觉辅助装置。” 振动声桥作为“人工中耳”,其传音和扩音的作用机制是什么? 外界的声音信号被外部处理器采集、处理、编码,以无线电波的形式透过头皮传递到体内植入体,植入体将信号传导到漂浮质量传感器,并由传感器转换为机械振动。 对于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传感器固定于听骨链上,因此,传感器直接带动中耳结构,产生并放大听骨链的振动,形成间接驱动模式。 对于传导性耳聋和混合性耳聋(如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先天性中耳畸形等),传感器则固定在圆窗膜,并直接振动内耳淋巴液,传送并放大内耳振动,形成直接驱动模式——这正是振动声桥独特的直接驱动技术。 由于绕过外耳和中耳直接驱动内耳,振动声桥取代了外耳和中耳的传音和扩音功能,因此,振动声桥又被称为“人工中耳”。 能否通过振动声桥植入手术来恢复听力?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通过手术最希望达到的目的是:干耳不流脓和提高听力。原则上来讲,可以通过鼓室听骨链重建术恢复听力的患者,都不需要人工中耳(振动声桥)的植入。 彭宏总结道,临床上,只有下列五类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有必要植入振动声桥恢复听力: 1、混合性耳聋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 2、既往因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如胆脂瘤型中耳炎)进行了乳突根治术的中耳炎患者; 3、既往因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进行了常规听力重建手术,术后听力没有提高的中耳炎患者; 4、手术前检查和术中探查证实:存在镫骨被破坏消失或严重畸形、镫骨底板固定、卵圆窗狭窄或闭锁、咽鼓管严重阻塞等情况的中耳炎患者;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后遗症患者(如:粘连型中耳炎、鼓室硬化症); 5、接受鼻咽癌放射治疗后出现难治性流脓和听力减退的中耳炎患者。 振动声桥技术能让哪些听力障碍患者重获听力? 彭宏指出,刚才提到五类患者需要植入振动声桥,其原因如下: 1、对于混合性耳聋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来说,振动声桥以其传音和扩音的双重功能,不但弥补了中耳炎导致的传音功能障碍,而且通过扩大输出增益可补偿神经性听力损失。 2、既往进行了常规听力重建手术,术后听力没有提高的中耳炎患者。患者可能存在人工听骨难以固定,蹬骨底板硬化灶形成或环韧带硬化导致蹬骨活动度受限或固定,而影响听力重建手术的术后听力效果。而圆窗振动成形术绕开了蹬骨——卵圆窗——内耳的传音路径,直接将传感器安放在圆窗并直接振动内耳,因此,振动声桥技术为声音传导开辟了一个新的有效的传音路径。 3、对于合并咽鼓管严重阻塞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和因为咽鼓管完全阻塞导致粘连型中耳炎的患者来说,传感器的振动频率和振动幅度取决于外界声音信号的特性以及振动声桥体外处理器和体内接收器对声音信号的处理。咽鼓管的功能不会影响位于圆窗膜上的传感器的振动。 4、接受鼻咽癌放射治疗后出现难治性流脓和听力减退的中耳炎患者,在彻底清除上述病变的基础上,只有圆窗振动成形术能为这些患者提供一个新的传音途径,让他们依然获得能够沟通交流的听力。 彭宏总结道:“振动声桥以其传音和扩音的双重功能,通过一条新的传音途径,为无法通过常规听力重建手术提高听力的中耳炎患者带来希望,帮助他们重回立体的有声世界。” (记者 朱志安 通讯员 吴剑鹏) 源链接:lrb.dayoo.com/html/2014-08/11/content_2716589.htm 

专家科普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