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肾移植病人术后心理护理十分重要

时间:2012-06-06 15:19 作者:复禾健康

  

本报讯 (通讯员李春梅)日前,在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泌尿外二科,一位肾移植病人刘先生在术后第一天出现情绪失控欲跳楼,多次殴打救他的护士,护士强忍伤痛抱住他的腰部不放,将他救了下来。护士这一举动,不但将患者的生命保住了,也保住了刚刚移植上去的肾脏。针对这一现象,记者采访了泌尿外二科主任、移植手术专家黄赤兵教授,就肾移植病人术后护理方面的问题进行了采访。

黄赤兵教授告诉记者,这位患者的举动是由于精神高度紧张所引起的短暂性神经紊乱和大脑幻觉,以及接受器官移植后身体产生的一种正常排斥现象。如果医护人员不能及时制止并打上镇静剂,那么患者刚移植上去的肾脏可能会因为运动导致血管破裂大出血,还有漏尿等症状,一旦出现这些症状,整个移植手术都要前功尽弃。

黄教授称,肾移植病人的心理护理,不单纯是生物体的护理,要在做好一般护理的基础上,同时必须重视心理护理,使之通过良好的心理反应,增强治疗效果。像刘先生这种现象在肾移植病人中大概占十分之一。一般的护理包括:在重症监护室保护性隔离7-10天中,药绝对卧床一周,主要是预防移植肾脏破裂和保持肾血流通畅;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判断有无排斥反应、感染、血容量不足等症状;观察移植肾功能:准确记录每小时尿量,术后24小时为多尿期,应保持出入量平衡,防止水,电解质紊乱;管道的护理包括尿管的护理和深静脉插管的护理,在术后留置尿管5-7天,每天会阴擦洗两次,更换引流装置每日一次,并妥善固定,保持引流通畅,观察局部有误红肿、渗出及疼痛,每日更换敷料消毒一次。心理护理包括,术前就给予如介绍手术及相关的治疗方案,使之对肾移植及治疗有科学的认识,以及积极的心态接受和配合手术。手术成功后,在发生某些并发症的情况下,护理人员要多与患者进行交流,帮助患者度过难关。如果发现病人因为排异反应及激素应用过程中,引起性格、情绪等暂时的改变,护理人员必须做到心中有数,多做病人的思想工作,使其增强信心,克服急躁情绪,并及时告诉医师,给予相应的治疗,尽可能的避免患者出现跳楼、到处奔跑等现象。

 

 

医院动态

更多 >

世界肾脏病日:防治急性肾损伤从生活点滴做起

   3月14日是第八个“世界肾脏日”,今年的主题是“防治急性肾损伤”。在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肾内科举办的义诊活动中,该科赵景宏主任告诉记者,急性肾损伤不是不治之症,只要在日常生活中做到谨慎用药、避免滥用中药、定期检查、不盲目治疗、避开影响肾脏疾病的环境因素,就可能很大程度上预防急性肾脏病。急性肾损伤发病率居高不下据赵景宏主任介绍,肾脏是全身的代谢与排泄器官,一旦受损就可能影响到全身的各个器官,包括心脏出现心力衰竭,肺部出现肺水肿,全身电解质紊乱,体内的酸碱失衡等。该病属于急、危、重症肾脏疾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我国居高不下,该病可能导致患者死亡、提高医疗费用,给家庭和社会造成巨大的伤害。据统计,我国每年近400万罹难该病,且数量还呈上升趋势。急性肾损伤容易合并全身多个器官衰竭,使全身的各个系统都出现问题,所以其死亡率也很高。对于病情较轻的患者,如果能及早发现病因,及时进行干预治疗,一般病情是可以好转的。35岁男子自行买结核药服用致急性肾损伤家住重庆酉阳浪平的竺华,一个月前因为咳嗽吃了药没有好转,以为是以前的结核病犯了,就自行到药店买了抗结核的药吃,吃了三天就出现无尿症状,到新桥医院肾内科一检查,他是因为服用了抗结核的药利福平引起的急性肾脏损伤,最后只有靠透析维持生命。赵景宏主任介绍,临床经常见到因乱服用药物引发急性肾衰的病例,每年科室约收治20例,其中有长期服用止痛药的,有吃胃药的。他提醒市民,不要自行诊断病情就下药,用药前要仔细阅读说明书,尤其是适应症、不良反应、禁忌症等内容,这是非常有必要的,最好服药前咨询药剂师或请教医生。 早发现是急性肾损伤的治疗关键急性肾损伤的早期表现多种多样,包括尿量减少、水肿、头晕、恶心、呕吐、胸闷等。“急性肾损伤的早期大多出现尿量减少,颜面、双下肢浮肿,这是因为患者体液过多导致全身出现浮肿。”赵主任说。急性肾损伤早期症状隐匿,可被原发疾病所掩盖,即使尿量开始减少,也容易被忽视。因此早期诊断对急性肾损伤的治疗是很重要的。那么普通的老百姓如何及早的发现自己的病情呢?赵景宏主任表示,及早发现病情,首先要检查自己的尿量有没有减少?若尿量减少就得查查自己出现尿量减少之前有什么不适的情况或者吃过什么药?比如说像恶心呕吐,进食进水减少,接下来出现浮肿等症状,这时就得及时到正规的医院去做检查,及早治疗。所以要定期检查尿常规,若尿常规出现异常,就建议做肾功能与泌尿系统的B超检查。要做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这样可以防止疾病进展到慢性肾功能不全,可以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