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

治疗性乙肝疫苗治疗慢性乙肝Ⅲ期临床试验开始

时间:2007-10-17 00:00 作者:复禾健康

      该疫苗是将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与高效价抗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抗-HBs)按一定的比例配制成抗原-抗体复合物,以用于慢性乙肝的治疗。治疗性乙肝疫苗研究发明人是我国著名微生物免疫学家闻玉梅院士。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SDA)批准已经完成了治疗性乙肝疫苗的I、Ⅱ期临床研究。从目前的临床研究表明,应用该疫苗治疗,64.3%的患者血清乙肝病毒DNA转阴,43%的患者乙肝病毒e抗原(HBeAg)转阴。有较好疗效。目前已启动Ⅲ期临床试验。由我院ICU病房负责该试验。
       每周一李保顺主任医师每、周三董庆华主治医师门诊可获得相关咨询。

医院动态

更多 >

我院实行分时段就诊

“以后看病不用起大早,只需按照挂号条上的建议的就诊时间来看病,患者不用在拥挤的环境中着急等了。”据我院门诊部主任孙静媛介绍,从9 月1 日起,我院已经推行分时段就诊,患者现场挂号后,会发现在挂号平条下方有一行“建议就诊时间”的提示。例如挂的是上午第26号,建议就诊时间提示是上午10—11点,那么您可以先安排一些其他事情,按参考时间提示来看病,减少等候时间。如果您是通过114电话或者网络预约挂号,预约成功后,也会有一个“建议就诊时间”的提示。例如挂的是上午第30号,建议就诊时间提示是上午11—12点,那么就不需要一大早来医院,可以按参考时间提示取号看病。下一步,医院将在医生工作站及门诊服务台的预约窗口设置打印预约条功能,注明预约的日期、第几号和建议就诊时间。这样,患者在本次看完病后,现场预约下次看病时就可以按照建议时间来院,这对于肝病、心血管、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来说,看病变得方便多了。 当然,分时段划分号源,也不一定十分精确,“建议就诊时间”只是提供了一个就诊时间的参考,有可能略早于或略晚于这个时间段,因为每个患者就诊时所花费的时间有时存在着不确定性,如果医生遇到一位病情很复杂耗费时间较长的患者,可能就会拖延时间,这样后面患者的就诊的时间段也将往后顺延;另外如果前面预约的患者爽约而没来就诊,那么后面的号源就有可能提前就诊。所以希望患者能够充分理解此项工作,配合医生和分诊护士做好诊疗工作。对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医院也将逐步改进,最终的目的是更好的服务于患者。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感染性心内膜炎手术方法有几种
高云
回答: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手术方法主要有瓣膜修复术、瓣膜置换术、赘生物清除术、心脏脓肿引流术和心脏移植术。感染性心内膜炎是由病原微生物感染心脏内膜或瓣膜引起的炎症,严重时需手术干预。 1、瓣膜修复术 瓣膜修复术适用于瓣膜损伤较轻的患者,通过缝合、成形等方式修复受损瓣膜结构。该手术能保留患者自身瓣膜功能,术后无须长期抗凝治疗。常见适应证包括二尖瓣前叶穿孔、瓣叶脱垂等局限性病变。术前需通过超声心动图评估瓣膜损伤程度,术后需监测体温及炎症指标。 2、瓣膜置换术 瓣膜置换术适用于瓣膜严重损毁的患者,分为机械瓣和生物瓣两种置换方式。机械瓣耐久性强但需终身抗凝,生物瓣无须长期抗凝但存在衰败风险。手术需在体外循环下进行,术后可能出现瓣周漏、血栓等并发症。常见置换部位为主动脉瓣和二尖瓣,术前需评估患者抗凝治疗适应性。 3、赘生物清除术 赘生物清除术针对心内膜或瓣膜上的感染性赘生物,通过手术切除防止栓塞事件。该手术常与瓣膜修复或置换联合进行,需彻底清除坏死组织和周围感染灶。术后易发生赘生物复发,需持续使用敏感抗生素4-6周。术前通过经食道超声精确定位赘生物位置和大小。 4、心脏脓肿引流术 心脏脓肿引流术用于处理感染性心内膜炎并发的心肌或瓣周脓肿。手术需切开脓肿壁充分引流脓液,并清除周围坏死组织。术后可能需放置引流管持续冲洗,并发症包括房室传导阻滞、瓣膜功能障碍等。该手术风险较高,需在体外循环支持下完成,术前通过CT或MRI明确脓肿范围。 5、心脏移植术 心脏移植术适用于终末期心功能衰竭且其他手术无效的患者。该手术需匹配供体心脏,术后需终身服用免疫抑制剂防止排斥反应。适应证包括多瓣膜毁损、难治性心力衰竭或广泛心肌脓肿等。术前需评估患者全身状况及合并症,术后需密切监测排斥反应和感染复发。 感染性心内膜炎术后需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遵医嘱规范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复发。恢复期应避免剧烈运动,定期复查超声心动图评估心脏功能。饮食宜选择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促进组织修复,控制钠盐摄入减轻心脏负荷。出现发热、心悸等症状需及时就医,术后3个月内避免牙科等有创操作。 高云副主任医师北京安贞医院心血管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