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

感染性疾病诊疗中心 (共17位医生)

科室简介

北京地坛医院感染性疾病诊疗中心成立于2004年,中心下辖感染一科、感染二科(共有病床68张)和皮肤、性病门诊。该中心收治除单纯结核病以外的所有传染性疾病。中心共有医护人员68名,其中正主任医师5名,副主任医师5名,主治医师8名,主管护师5名。
  该中心在各种传染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尤其是发热待查、腹泻待查、皮疹待查、黄疸待查、肝功异常原因待查及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重症传染病,如暴发性流脑、乙脑、重症流行性出血热、SARS等传染病的抢救治疗方面有着较高的水平,在病毒性肝炎的抗病毒治疗、慢性肝病、肝硬化及其并发症的诊治方面亦有很深的造诣。在承担着北京市急性传染病收治任务的同时,中心还承担着北京大学医学部传染病教学、实习任务,全国传染病专科医师的进修任务,本医院年轻医师的传染病临床教学任务以及北京市重大传染病的培训任务。
  中心的艾滋病专业是北京市重点学科,全国艾滋病临床培训基地,国家级艾滋病药物验证基地,在艾滋病的诊断、抗病毒治疗,机会性感染治疗等方面居国内领先水平,支气管镜对肺部疾病的诊断、肠镜、胃镜对消化道疾病的诊断、眼科口腔科的加盟将为艾滋病患者提供更优良的服务。中心具有判断治疗失败、合理更换抗病毒治疗方案的能力,同时对新开展的抗病毒治疗患者具有强大的依从性支持,包括医生的指导和护士的咨询,在此治疗可以得到家庭式的关爱。该专业还承担着国内艾滋病专科医师的培训工作。
  皮肤性病门诊是皮肤病、性传播疾病和艾滋病筛查及抗病毒治疗的综合诊疗科室,其中性传播疾病和艾滋病的抗病毒治疗为其专科特色,同时诊疗各种皮肤疾病,特别是对各种感染性疾病相关皮肤表现有相当丰富经验。目前已经成为北京地区最大的治疗性传播疾病的专业医疗机构,开设有皮肤病门诊,性传播疾病及泌尿生殖道感染专科门诊、艾滋病专科门诊、以及性病艾滋病心里咨询门诊等专科医疗服务。
  作为北京市主要的收治急性传染病的收治医院,中心还多次参与了卫生部和北京市重大传染病预案的制定,承担了国家和北京市的传染病疫情的处置。多次圆满完成了北京市突发传染病疫情的收容任务。
  多年来,该中心还承担了多项国家及北京市课题,完成了多项科研任务,目前尚未完成的国家和北京市课题5项。近十年来,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主编了学术专著3部,科普读物5本,传染病教材4本。获国家科技成果二等奖一项,中华医学成果二等奖一项,北京市科技成果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二项,三等奖一项,北京市卫生局科技成果二等奖一项。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医院动态

更多 >

我院实行分时段就诊

“以后看病不用起大早,只需按照挂号条上的建议的就诊时间来看病,患者不用在拥挤的环境中着急等了。”据我院门诊部主任孙静媛介绍,从9 月1 日起,我院已经推行分时段就诊,患者现场挂号后,会发现在挂号平条下方有一行“建议就诊时间”的提示。例如挂的是上午第26号,建议就诊时间提示是上午10—11点,那么您可以先安排一些其他事情,按参考时间提示来看病,减少等候时间。如果您是通过114电话或者网络预约挂号,预约成功后,也会有一个“建议就诊时间”的提示。例如挂的是上午第30号,建议就诊时间提示是上午11—12点,那么就不需要一大早来医院,可以按参考时间提示取号看病。下一步,医院将在医生工作站及门诊服务台的预约窗口设置打印预约条功能,注明预约的日期、第几号和建议就诊时间。这样,患者在本次看完病后,现场预约下次看病时就可以按照建议时间来院,这对于肝病、心血管、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来说,看病变得方便多了。 当然,分时段划分号源,也不一定十分精确,“建议就诊时间”只是提供了一个就诊时间的参考,有可能略早于或略晚于这个时间段,因为每个患者就诊时所花费的时间有时存在着不确定性,如果医生遇到一位病情很复杂耗费时间较长的患者,可能就会拖延时间,这样后面患者的就诊的时间段也将往后顺延;另外如果前面预约的患者爽约而没来就诊,那么后面的号源就有可能提前就诊。所以希望患者能够充分理解此项工作,配合医生和分诊护士做好诊疗工作。对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医院也将逐步改进,最终的目的是更好的服务于患者。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治疗小儿脑瘫的方法是什么
顾倩
回答: 治疗小儿脑瘫的方法主要有康复训练、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中医治疗、辅助器具使用等。小儿脑瘫通常由产前感染、早产、缺氧缺血性脑病、遗传代谢异常、新生儿黄疸等因素引起,表现为运动障碍、肌张力异常、姿势异常等症状。 1、康复训练 康复训练是小儿脑瘫的基础治疗方法,通过运动疗法、作业疗法、语言训练等方式改善患儿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运动疗法包括关节活动度训练、平衡训练、步态训练等,帮助患儿提高肌肉力量和协调性。作业疗法侧重于手部精细动作训练,如抓握、书写等。语言训练针对存在言语障碍的患儿,通过发音练习和语言理解训练改善沟通能力。康复训练需要长期坚持,家长需配合治疗师制定个性化方案。 2、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主要用于缓解小儿脑瘫伴随的症状,如肌张力增高、癫痫等。常用药物包括盐酸替扎尼定片、巴氯芬片等肌松药,可降低肌张力改善运动功能。对于合并癫痫的患儿,可遵医嘱使用丙戊酸钠缓释片、左乙拉西坦片等抗癫痫药物。神经营养药物如胞磷胆碱钠胶囊、鼠神经生长因子注射液可能有助于神经修复。药物治疗需严格遵循医嘱,家长需观察患儿用药后的反应。 3、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适用于保守治疗无效的严重病例,常见术式包括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肌腱延长术、骨关节矫形术等。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通过切断部分神经根降低肌张力,改善痉挛状态。肌腱延长术可纠正关节畸形,提高运动功能。骨关节矫形术用于矫正严重的骨骼畸形。手术需由专业团队评估,术后仍需配合康复训练,家长需做好术后护理工作。 4、中医治疗 中医治疗小儿脑瘫可采用针灸、推拿、中药等方法。头针疗法刺激头部特定穴位,可能促进脑功能恢复。体针疗法通过针刺肢体穴位改善运动功能。推拿按摩可放松肌肉痉挛,改善血液循环。中药治疗以活血化瘀、补肾益髓为原则,常用方剂如补阳还五汤、六味地黄丸等。中医治疗需由专业中医师操作,家长需注意观察患儿治疗反应。 5、辅助器具使用 辅助器具可帮助小儿脑瘫患儿改善功能,包括矫形器、站立架、助行器等。踝足矫形器可矫正足下垂,改善步态。手部矫形器帮助保持功能位,便于进行日常活动。站立架辅助无法独站的患儿进行站立训练,预防骨质疏松。助行器如步行架、拐杖等帮助移动。辅助器具需根据患儿情况个性化配置,家长需定期检查器具适配性。 小儿脑瘫的治疗需要综合多种方法,早期干预效果较好。家长保持耐心,与医疗团队密切配合,定期评估治疗效果。日常生活中注意营养均衡,保证优质蛋白和维生素摄入。适当进行水疗、马术治疗等趣味性康复活动。避免过度保护,鼓励患儿参与力所能及的活动。定期复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关注患儿心理健康,营造积极康复环境。 顾倩副主任医师池州市人民医院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