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妇幼保健院

深圳市妇幼系统举行“老年人免费口腔检查及氟防龋活动”

时间:2013-12-12 00:00 作者:复禾健康

  我国自1989年确定了9月20日为全国“爱牙日”以来,如今已是第25个年头,今年爱牙日的主题是:健康口腔,幸福家庭——关爱老人,修复失牙。

  为了普及大众口腔卫生保健知识,动员社区和家庭关注口腔健康,提高居民、尤其是老年人防治口腔疾病,及时修复失牙,维护口腔基本功能的意识和能力。借助“9.20爱牙日”这一契机,由我院口腔病防治中心牵头,联合福田、罗湖、龙岗、宝安、光明新区和坪山新区等六家区妇幼保健院口腔科,在全市范围内同步开展了为期二周的“爱牙日”口腔健康宣传活动。

  根据活动需求,口腔病防治中心抽调了口腔预防、修复、牙周、正畸等各专业医生参与进行。在兼顾科室日常临床工作安排的同时,确定了六名医生及相关护理人员为活动主要执行负责人,并提前进行了排班,做到了“专人负责,人人参与”。9月11日,召集科室和兄弟单位负责参与“爱牙日”活动的医护人员开展相关专业技术知识的学习和培训。口腔病防治中心张强主任会后进行了活动总动员,获得了大家的一致支持。

  9月14日到9月25日,两周的时间很快过去,通过大家的努力,“爱牙日”活动获得了圆满成功。七家联动单位开展了室外义诊、免费口腔检查和涂氟防龋、口腔健康教育及平面媒体报道等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为将近500名老年人进行了免费口腔检查和涂氟防龋;免费发放牙膏牙刷800多份;兄弟单位还举行了大型室外专题宣传和义诊活动,约3000人进行了健康咨询;发放相关宣传资料2200多份。直接和间接受惠覆盖人群近万人,较好地普及了口腔健康保健知识。

  世界卫生组织对老年人提出的牙齿健康标准为:8020,即80岁的老人至少应有20颗功能牙(能够正常咀嚼食物,不松动的牙齿)。而我国80岁老人含有20颗牙齿的人数不到35%。根据全国第三次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老年人龋齿患病率高达98.4%,牙周健康率仅14.1%,有牙齿缺失的为86.1%,义齿修复率仅为42.6%。在所有佩戴义齿的检查者中,24.2%的人口腔中至少有一个非正规固定桥修复体(称之为不良修复体)。总之,我国老年人牙齿缺失普遍,而大多数又不能及时得到修复治疗。通过这次活动,我们的检查也印证了这个结果,在深圳市同样一半以上的老年人缺失牙没有得到修复,修复的义齿大多没有得到正确护理。而有的老人因为不能适应佩戴假牙,做好的义齿适应期没过就直接放弃了,由于不良修复体导致更严重损伤的事例也不鲜见。

  牙齿缺失会产生很多危害。首先,直接导致咀嚼功能下降,食物不能得到充分咀嚼,会增加胃肠的负担,从而引起或加重消化系统疾病。其次,会造成咀嚼系统紊乱,颞下颌关节出现功能障碍,并可能影响机体的平衡功能,导致老年人容易摔跤,甚至引起或加速老年痴呆。再次,会影响发音功能,唇齿音、舌齿音不能正常发出,说话费力且不清楚,从而导致沟通困难,与人交往不利。另外,牙齿缺失会使面下三分之一缩短,嘴部塌陷,整个人显得更为衰老,影响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可见,及时修复失牙,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迫在眉睫。

  多家医院检查均发现将近一半的老年人有牙颈部非龋性疾患和牙本质敏感,更让我们担心的是老年人对修复缺失牙的意识非常淡薄,大部分都持有“年龄大了牙齿缺失是正常现象”的观念;而且很多老人认为自己老了,不愿花时间和金钱治疗牙齿;部分老人自身愿意接受治疗,但是由于帮儿女带小孩抽不出时间,认为看牙排队时间和治疗周期长而不得不放弃治疗。可见,老年人口腔健康不仅仅是生理问题,更是意识和社会问题。口腔从业人员应开展更多的公益活动来普及口腔健康知识,不仅让老人也要让其家人意识到牙齿健康对老人生活质量的重要性。“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我们要信心满满,干劲十足地为全民口腔健康而努力。

  由于是第一次和兄弟单位联合组织大型的口腔健康宣传活动,前期工作准备稍显不足,以至于另外两家区妇幼保健院由于时间关系未能一起参与。宣传力度仍显不够,受检人群具有区域性,受惠人数较少。为此,今后我们的工作要做得更细更足,并争取通过不同途径扩大宣传范围,为更多的人群普及口腔健康知识。

医院动态

更多 >

请相信并善用我们的双手---记我院举办“现场医疗护理急救知识讲座”

请相信并善用我们的双手 ——记我院举办“现场医疗护理急救知识讲座” 图文/福强院区妇科病房 温萃莉 当你发现有人突然倒地,倒在了你的面前,无论是由各种意外事故还是突发疾病所引起,请问你应该用什么方法去实施现场医疗急救?这种方法可以完全徒手,任何人赤手空拳都能随时随地救人,你知道具体方法吗?2013年10月16日,当时间的指针定格在12:30时,一场意义非凡的现场急救知识讲座在我院福强院区十三楼公共大讲堂展开。 福强院区妇科病房近两个月来,业务快速扩展,收治病种已由风险较高、CD型为主的病种,以及手术治疗,完全替代了原来简单、风险较低的病种。收治住院病人比去年同期增长20%,CD型病历比去年同期增长33%;宫腹腔镜手术335例,比去年同期增长58%;开腹手术30例,比去年同期增长43%,同时开设了妇科夜间急诊,新增妇科病房恶性肿瘤病的化疗治疗及PICC操作,医疗护理风险指数随之剧增。 图为讲座现场座无虚席 在培训中,首先由方映玲护士长为我们讲授《急救相关知识及技能》,主要讲解了抢救病人病情观察内容、抢救常规处理流程、抢救配合分工、SBAR沟通方式在抢救中的应用、2010版CPR等,使我们清醒认识到急救技能和思维需要培训、培训、再培训的重要性。护士的能力应与其岗位要求达成一致,不是学得很好,而是差得很远。“没有高质量的护士,就没有高质量的护理工作!有质量才有安全!” 杨跃萍主任更是声情并茂、幽默生动又不失严肃认真地告诉我们:要相信并善用我们的双手。只要发现有人突然昏倒——不管是什么原因引起的,统统都可以用我们的这双手实施现场急救,进行心肺复苏。并且以提问的方式,将我们一步步带入心肺复苏的全过程。讲演内容详实生动,医疗急救的通用技术均一一涉及。心肺复苏的定义、基本要求、目的、临床思维,以及常见急症,如心跳呼吸骤停、胸痛、昏迷、呼吸困难、抽搐、休克、消化道大出血的病因、如何紧急处理、用药方法……最后郑重强调时间就是生命,使我们更深刻牢记心肺复苏的“黄金8分钟”的重要性。 心搏骤停的严重后果以秒计算: 10秒——意识丧失、突然倒地; 30秒——“阿-斯综合征”发作; 60秒——自主呼吸逐渐停止; 3分钟——开始出现脑水肿; 6分钟——开始出现脑细胞死亡; 8分钟——“脑死亡”、“植物状态”。 “生存链”是提高现场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唯一途径。 “及早”呼救并到达, 图为培训结束后,相关科室的主任们积极讨论后续培训计划 “及早”实施徒手CPR, “及早”用AED电击除颤, “及早”专业的高级生命支持, “及早”综合的心脏骤停后治疗。 现场气氛既活跃又凝重,大家完全跟着两位老师的思路,犹如身临其境般聚精会神地听讲,认真作笔记,甚至有的同事全程录制了老师的讲演。短短的一个半小时不知不觉地流逝,演讲也在良好的互动下结束。结束后各科主任、护士长以及部分同事更是久久不愿离去,围绕着两位老师提问解惑。主任们更是纷纷表示还要邀请两位老师每年进行1-2次定期培训,增强危急意识。大家都感觉很充实,纷纷表示学到了许多关于救护的知识并且深刻感受了救护理念,今后会将救护的知识和理念传播下去。 急救是一项医护人员须常抓不懈且人人掌握的技能。人的生命非常脆弱,而我们恰是与生命直接打交道的战士,因此任到重远。让我们相信自己,并善用自己的双手,扛起守护生命的大旗吧!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