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普外肝胆病区成功开展首例腹腔镜下全结肠切除术
时间:2013-09-26 00:00 作者:复禾健康
时间:2013-09-26 00:00 作者:复禾健康
近期一患者林某,因反复便血被当地诊断为全结肠息肉,曾到潮汕地区多家大型医院就诊,被告知需大切口开腹行全结肠切除术。因患者家属考虑到手术大、风险大、术后可能不能保留肛门及需开腹手术的问题,辗转慕名来到我院普外科肝胆病区。
我院再次行肠镜检查时提示全结肠内布满息肉达数百颗,入院后在普外科肝胆病区微创治疗外科团队马涛主任医师、陆军主任医师及邹远航副主任医师的反复研讨及精心准备下予患者施行腹腔镜全结肠切除术。术程顺利,术中出血仅50ml,仅在右下腹部切一长约4.0cm小切口,完成回肠与直肠下段的吻合,术后患者恢复快,次日即可床上坐位,3日后可下床,恢复正常生活。因术中保留下段直肠6.0cm,现术后1月随访患者体重增加3kg,大便次数已由术后早期的每天8-10次减少至4-6次,明显提高了患者的治疗微创效果和改善了术后的生活质量。
近年来,随着腹腔镜仪器和技术的发展,腹腔镜全结肠切除术已经成为治疗包括溃疡性结肠炎、慢传输型便秘、全结肠多发性息肉、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遗传性非息肉性大肠癌、结肠直肠多原发肿瘤等的微创治疗方法。腹腔镜与传统开腹的全结肠切除术相比,具有明显的手术切口小、创伤小、疼痛轻、住院时间短、术后肠粘连少、美容效果好等优点,特别对于良性疾病更有微创治疗意义。
但是,腹腔镜全结肠切除术又具有特殊的手术难点,因而最终影响医生的选择。腹腔镜全结肠切除手术的难点在于:
1、由于手术范围包括直肠中上段(或全直肠)、乙状结肠、降结肠、横结肠、升结肠、回盲部及末段20.0cm左右的回肠,术中肠管游离创面大、风险大。
2.、由于各段结肠处于不同的解剖层面,术中需控制不同手术分离平面,腹腔内的任何可能存在的解剖变异与粘连等又可能增加了手术难度及意外损伤。
3、因各段结肠位于腹腔不同部位,更需同时考虑处理结肠肝曲、脾曲的困难性,术中需要多方位、大角度的调整患者体位及改变腔镜设备和手术医生的位置,既增加术中出血风险又在出血时不易暴露和止血。
本次腹腔镜全结肠切除术在我院尚属首例,在粤东地区也属率先开展的微创治疗技术
医院动态
健康问答
专家科普
医生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