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市第三人民医院

伫立结核治疗最前沿 实现病种诊治全覆盖------我院接受《汕头特区晚报》的采访报导

时间:2013-11-07 00:00 作者:复禾健康

  2013年7月,经广东省卫生厅评选,我院结核科被评选为“广东省重点专科”。标志着我院结核病诊治水平在全省居领先地位。2013年11月5日,《汕头特区晚报》对我院结核内科进行了全面采访。

  采访后,《汕头特区晚报》用1/4版面详细报导了我院结核科规范化疗、介入治疗、手术治疗、重症救治等“四位一体”的结核病诊治体系,还阐述了我院合理的人才梯队,先进的医疗设施设备和多年来取得的学术成果。其中重点介绍的是我院最前沿的结核病诊治技术——电子支气管镜下介入治疗。该项技术已成熟开展10多年,每年成功为1300多名有适应症的结核患者实施诊治,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取得了多项科研成果,形成了富有特色的专科品牌,为粤东结核病的防治作出了艰苦努力。我院将继续以结核专科为重点,全面加强医院建设,使医疗服务水平再上新台阶。

  报道链接:http://www.step.com.cn/html/2013-11/05/node_54.htm

医院动态

更多 >

我院重新修订控烟工作制度

早在2009年,国家卫生部就下发《关于2011年起全国医疗卫生系统全面禁烟的决定》,该《决定》系统阐述了吸烟的危害和国际相关的禁烟措施,并规划从2011年起在全国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卫生机构实行全面禁烟,同时提出了详细的整治措施和具体的工作要求。 为全面贯彻落实卫生部《关于2011年起全国医疗卫生系统全面禁烟的决定》(卫妇社发[2009]48号),我院认真研讨文件精神,并结合我院工作实际和行业特点,重新修订完善了《汕头市第三人民医院控烟工作制度》,全面开展创建无烟医院活动。制度规定如下: 1、医院成立控烟领导小组,组织落实全院控烟及创建无烟医院工作。各科室相应成立控烟小组,负责本部门控烟工作,并指定至少1名控烟监督员。 2、院控烟领导小组要认真组织医院干部职工学习和贯彻关于控烟的规定,在医院内做好控烟的宣传工作。 3、医院所有室内场所禁止吸烟,不放置烟具,并设有醒目的禁烟标志。 医院在适当的室外区域设置吸烟区。 4、医院全体员工严禁吸烟。禁止病人及家属、陪人、探访者在禁烟区内吸烟。 5、医院员工要主动劝阻和制止病人、家属在禁烟区内吸烟。 6、组织医务人员学习控烟知识、方法和技巧,开设戒烟咨询电话,对吸烟者提供劝阻指导。 7、肺科门诊负责戒烟门诊的工作,提供控烟宣传和戒烟技巧咨询服务,鼓励和帮助院内外吸烟者放弃香烟,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8、医院内禁止销售烟草制品。 9、制定控烟考评奖惩规定,促进控烟工作的落实。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目前常用的抗高血压药及作用机制
高云
回答: 目前常用的抗高血压药主要有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利尿剂和β受体阻滞剂等。这些药物通过不同机制降低血压,适用于不同类型的高血压患者。 1、钙通道阻滞剂 钙通道阻滞剂通过阻断血管平滑肌细胞膜上的钙通道,减少钙离子内流,使血管平滑肌松弛,血管扩张,从而降低外周血管阻力达到降压效果。常用药物包括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硝苯地平控释片和非洛地平缓释片等。这类药物适用于老年高血压、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及合并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可能引起面部潮红、下肢水肿等不良反应。 2、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减少血管紧张素Ⅱ的生成,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同时减少醛固酮分泌,促进钠水排泄。常用药物有卡托普利片、依那普利片和培哚普利片等。适用于合并糖尿病、心力衰竭或肾脏疾病的高血压患者,可能引起干咳、血管性水肿等不良反应。 3、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通过选择性阻断血管紧张素Ⅱ与AT1受体结合,抑制血管收缩和醛固酮分泌,发挥降压作用。常用药物包括氯沙坦钾片、缬沙坦胶囊和厄贝沙坦片等。适用于不能耐受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所致咳嗽的患者,可能引起头晕、高钾血症等不良反应。 4、利尿剂 利尿剂通过促进肾脏排钠排水,减少血容量,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发挥降压作用。常用药物有氢氯噻嗪片、吲达帕胺片和呋塞米片等。适用于老年高血压、盐敏感性高血压及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可能引起电解质紊乱、血糖升高等不良反应。 5、β受体阻滞剂 β受体阻滞剂通过阻断β肾上腺素能受体,减慢心率,减弱心肌收缩力,减少心输出量,同时抑制肾素分泌发挥降压作用。常用药物包括酒石酸美托洛尔片、富马酸比索洛尔片和阿替洛尔片等。适用于中青年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或快速性心律失常的患者,可能引起心动过缓、支气管痉挛等不良反应。 高血压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降压药物,定期监测血压变化。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低盐饮食,每日食盐摄入量不超过5克,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等,每周3-5次,每次30-60分钟。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控制体重在正常范围内。戒烟限酒,保持良好心态,定期复查血压及相关靶器官功能,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高云副主任医师北京安贞医院心血管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