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积水潭医院

北京市首家“静脉血栓防治培训基地”在我院挂牌

  2014年7月8日,北京积水潭医院隆重召开“静脉血栓防治培训基地”揭牌仪式,这是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在北京市设立的首家培训基地。...

2014-07-08 00:00

北京积水潭医顺利完成执业医师临床实践技能考试工作

7月5日,气温高达33度。“2014年北京市医师资格考试实践技能考试”在北京14家市属医院顺利举行。北京积水潭医院作为北京市医师资格临...

2014-07-07 00:00

北京积水潭医院召开2014年职工代表大会

2014年6月30日,北京积水潭医院召开了第三届十三次职工代表大会,全院140名职工代表参加了大会,田伟院长、卢平书记、赵晓兰副书记、贺良副院长、蒋协远副院长...

2014-07-07 00:00

北京积水潭医院急诊科举办“第一届首都急诊抗感染论坛”

  2014年7月2日,“第一届首都急诊抗感染论坛”在北京积水潭医院举行。论坛由北京积水潭医院急诊科赵斌主任主持,北京朝阳医院急诊...

2014-07-04 00:00

北京积水潭医院《CT辅助椎弓根钉道自动设计》获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

2014年5月,我院第一个软件“着作权登记证书”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版权局批准。着作权人为北京积水谭医院,研发人为田伟院长所在课题组。...

2014-07-02 00:00

北京积水潭医院回龙观院区组织消防处突演练

2014年6月27日下午,为进一步提高医院职工消防安全意识,增强应对火灾等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北京积水潭医院回龙观院区组织职工进行了消防灭火疏散演练。赵兴山副...

2014-07-02 00:00

北京积水潭医院举办骨质疏松义诊活动

  6月28日周六上午,为帮助广大群众早发现、早治疗骨质疏松症,普及骨质疏松预防常识,科学掌握骨质疏松的成因、症状及治疗措施,走出对骨质疏松认识的误区,北京积水...

2014-06-30 00:00

北京积水潭医院设备科举办第一届医用激光技术与使用安全论坛

  6月19日,我院设备科在回龙观院区举办了积水潭医院第一届医用激光技术与使用安全论坛。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医用激光技术越来越广泛的被应用于医学的各个...

2014-06-30 00:00

北京积水潭医院参加2014年院际交流会议取得学术和管理双丰收

2014年6月28日-29日,在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主任委员、北京积水潭医院田伟院长的带领下,在赵晓兰副书记、蒋协远副院长、工会主席孙丽芳、赵兴山副院长、冯国...

2014-06-30 00:00

北京积水潭医院举行党校成立仪式暨庆祝建党93周年大会

在建党93周年来临之际,北京积水潭医院党校正式成立。6月24日下午,北京积水潭医院举行了党校成立仪式暨庆祝建党93周年大会。医院领导班子全体成员、全院中层干部...

2014-06-27 00:00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帕金森病吃药能治好吗?
邵自强
回答: 帕金森病吃药通常不能完全治好,但可以有效控制症状。帕金森病的治疗主要有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康复治疗、心理治疗和日常护理等方式。 1、药物治疗 帕金森病的药物治疗主要是通过补充多巴胺或调节多巴胺功能来缓解症状。常用药物包括左旋多巴制剂、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单胺氧化酶B抑制剂等。左旋多巴制剂如多巴丝肼片可以补充脑内多巴胺,改善运动症状。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如普拉克索片能直接刺激多巴胺受体。单胺氧化酶B抑制剂如司来吉兰片可延缓多巴胺的分解。这些药物能显著改善震颤、僵硬等症状,但长期使用可能出现疗效减退或副作用。 2、手术治疗 对于药物控制不佳的帕金森病患者,可考虑脑深部电刺激术等手术治疗。该手术通过植入电极刺激特定脑区,能有效改善运动症状。手术适应证包括药物疗效明显减退、出现严重运动波动或异动症等。手术治疗需要严格评估,术后仍需配合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 3、康复治疗 康复治疗对维持帕金森病患者的生活质量非常重要。物理治疗可改善运动功能和平衡能力,作业治疗能训练日常生活技能,言语治疗可解决吞咽和语言障碍。康复训练应长期坚持,包括步态训练、平衡训练、柔韧性训练等。太极拳、舞蹈等运动也有助于改善症状。 4、心理治疗 帕金森病患者常伴有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心理治疗包括认知行为治疗、支持性心理治疗等,能帮助患者调整心态,提高生活质量。家属也应参与心理干预,学习如何更好地支持和照顾患者。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抑郁药物。 5、日常护理 良好的日常护理对帕金森病患者至关重要。家属应帮助患者建立规律的生活作息,提供营养均衡的饮食,预防便秘。居家环境要安全,防止跌倒。鼓励患者适度活动,保持社交。定期复诊,监测病情变化和药物副作用。护理过程中要注意保护患者的自尊心。 帕金森病目前尚无根治方法,但通过规范治疗可以长期控制症状,维持较好的生活质量。患者应遵医嘱用药,定期复诊调整治疗方案。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坚持康复锻炼,注意饮食营养和作息规律。家属要给予充分的理解和支持,帮助患者适应疾病带来的变化。出现症状加重或新发症状时应及时就医。 邵自强主任医师中日友好医院神经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