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丰市人民医院

治疗药物监测

时间:2012-01-02 00:00 作者:复禾健康

  治疗药物监测(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 TDM)

  TDM是指在临床进行药物治疗过程中,观察药物疗效的同时,定时采集患者的血液(有时采集尿液、唾液等液体),测定其中的药物浓度,探讨药物的体内过程,以便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以药动学和药效学基础理论为指导,借助先进的分析技术与电子计算机手段,并利用药代动力学原理和公式,使给药方案个体化。从而达到满意的疗效及避免发生毒副反应,同时也可以为药物过量中毒的诊断和处理提供有价值的实验室依据,将临床用药从传统的经验模式提高到比较科学的水平。这是临床药学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药物治疗学的重要内容。

  TDM历程如下:

  治疗决策(医师/临床药师)→处方剂量(医师/临床药师)→初剂量设计(医师/临床药师)→调剂(药师)→投药(护师/药师)→观察(医师/临床药师/护师)→抽血(医师/临床药师/护师/检验师)→血药浓度监测(临床药师/检验师)→药动学处理(临床药师/医师)→调整给药方案(医师/临床药师)。

  血药浓度测定只是TDM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对那些有可能根据临床表现和生物化学指标判断药物的疗效(如降压药、降糖药等),通常无需通过测定血药浓度来观察疗效,可通过明确的临床终点信息,如血压、血糖,有些药可通过凝血酶原、尿量、肺通气功能等指标来观察疗效。血药浓度测定并不能代替临床观察,两者在评价疗效上是相辅相成的。

  药物的作用强度与受体部位药物浓度是相关的。血药浓度能反映作用部位的药物浓度,所以可以作为反映药效的一个客观指标。如地高辛其有效血药浓度为0.8~1.7ng/ml,超过1.7ng/ml时则可出现心率失常的毒性反应,安全范围比较窄。另外血药浓度还受机体情况和个体差异的影响。个体差异的影响因素很多,如疾病的情况、年龄、性别、种族(民族)、环境、饮食、机体的血浆蛋白(白蛋白、α1-酸性糖蛋白、α-脂蛋白、β-脂蛋白、γ-球蛋白等)、药物代谢酶、合并用药等都会对血药学浓度的高低产生影响。造成接受相同的常规剂量后,有的病人达不到疗效,而有的病菌已出现了毒性反应。长期以来医生们一直希望能实现给药方案个体化,这一愿望可能通过TDM帮助实现。TDM越来越多的改变着按常规剂给药的传统做法。

  目前的分析技术可以测定绝大多数药物的血药浓度

  TDM也是随着分析技术的发展、先进仪器的使用而发展起来的。紫外分光光度法、薄层色谱用于体液分析,因灵敏度、专属性差等问题,能分析的品种很少,气相色谱也只适用于一些特定的药物品种。HPLC、气-质联用的发展,特别是HPLC,在TDM中使用较广,它可测定除了地高辛、锂盐少数几个药以外的大部分药品,且干扰小,还可测定代谢物,在新药研究中又不需要免疫试剂盒,价格相对便宜,又能促进药剂科的科研工作,在体内药物测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放射免疫(RIA)分析法、酶多种免疫(EMIT)分析法也普遍应用。TDX(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的应用达到了简便、快速、准确,在常规TDM工作中应用较多。但由于试剂价格和仪器较贵,某些品种样本较少,不少医院还未配备TDX开展TDM工作。目前,毛细管电泳(HPCE)、液-质(HPLC/MS)联用,也正在TDM工作中发挥越来越多的作用,值得一提的是随着毛细管电泳技术的迅速发展,应用毛细管电泳分离药物、药物对映体、研究药物蛋白结合已越来越引起大家的重视。先进仪器促进了TDM工作的发展,而在基层单位利用UV法、微生物法、RIA法等方法同样也开展了不少工作。

  需要进行TDM的药物

  尽管分析技术发展很快,但并不是所有的药物都需要监测血药浓度。如血药浓度和疗效相关性不好的药物、安全范围宽的药物、以及疗效显而易见的药物。只有符合下列条件的药物才需要进行TDM。

  1、血药浓度与药效关系密切的药物。

  2、治疗指数低、毒性反应强的药物(地高辛、茶碱、抗心律失常药、氨基甙类抗生素、抗癫痫药、甲氨蝶呤、锂盐等)。

  3、有效治疗浓度范围已经确定的药物。

  4、具有非线性动力学特性的药物。这些药物在用到某一剂量量,体内药物代谢酶或转运载体发生了饱和,出现了一级和零级动力学的混合过程,此时剂量稍有增加,血药浓度便急骤上升,t1/2明显延长,而产生中毒症状,此类药物如苯妥英、普奈洛尔等。

  5、药物的毒性反应与疾病的症状难以区分时,是因为给药剂量不足,还是因为过量中毒,如地高辛等。

  6、用于防治一些慢性疾病发作的药物(如茶碱、抗癫痫药、抗心率失常药),不容易很快判断疗效,通过测定稳态血药浓度可适当调整剂量。

  7、治疗如果失败会带来严重后果。

  8、患有心、肝、肾和胃肠道等脏器疾患,可明显影响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体内过程时,血药浓度变动大,需要进行监测。

  9、在个别情况下确定病人是否按医嘱服药。

  10、提供治疗上的医学法律依据。

医院动态

更多 >

“百家医院管理公益讲坛”走进我院

6月27日下午,由北京大学和江苏济川药业集团联合主办的“百家医院管理公益讲坛”走进我院。台湾医务管理硕士、台湾保诚医院管理公司董事总经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经营管理顾问李维进教授应邀作“医院绩效与成本管理的量化标准与评估”专题讲座。讲座由李磊书记主持,柏正群院长作了热情洋溢的欢迎词。我院中层干部以上干部、主诊医师、各护办室主班、大丰市中医院部分中层以上干部共200多人聆听了讲座。 李维进教授博学多才,学贯中西。在培训伊始,他先为我们展示了台湾的医疗体系现状,开阔了我们的视野,成功的挑起了大家的兴趣。这期间他提出了著名的墨菲定律,即“如果有任何方式可能使技术人员出差错的话,则他一定会出差错。”强调设计时应考虑操作时之安全观念与措施,事先预防,避免出差错。他通过台湾及大陆医院的实际案例向大家深刻剖析了建立合理的绩效工资评价体系对提高医院效益、激励员工积极性的重要作用。这种绩效工资评价系统将会改变过去单纯以经济效益为主线的单一评价方式,通过工作量化考核,引入质量相关考核指标,根据医院工作性质划分医、技、护不同工作行为,将不同医疗行为的工作强度、风险性和投入成本,变简单的收支为更加合理细化的行为绩效工资考核,最终实现绩效工资从多收多得走向多劳多得,甚至优劳优得,使医院的激励目标更明确,激励效果更易体现工作积极性。将“核算、考核、分配”系统有机结合,实施整合性的医院绩效管理。从而达到“成本管在前,数字说了算”的目标。 李教授的讲课风格诙谐风趣,三个小时的讲座不时传出阵阵掌声和会意的笑声,让所有与会人员赞不绝口,深受启发,获益匪浅。 我院原来的绩效方案是经验式、粗放型的,而今,随着社会的变迁、新医改政策的执行以及医院发展规模的扩大、学科建设等因素的影响,我们的方案已相对滞后,远远不能适应医院精细化管理和快速发展的要求,现在医院重新修订了绩效考核方案,正在请葆德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的专家们修改完善。在这关键时刻,李维进教授前来培训,真是及时雨,为我们带来了全新的视角,拓宽了我们的思路,普及了绩效评价的先进理念。为我院新绩效方案的改革之路提供了他山之石,为医院建立符合院情的绩效评价与成本管控量化标准体系及改革方案提供了指导意见,为我院的绩效管理从原来的粗放式管理走向精细化管理,从经验式预测管理走向数字化实务管理,提供了理论参考依据,为医院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强化绩效管理,实现医院高效、低耗的经营管理目标,促进持续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引领和推动作用。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刮疣治疗是怎样治疗的
王志新
回答: 刮疣治疗通常采用物理清除联合药物治疗的方式,主要包括冷冻治疗、激光治疗、电灼治疗、手术切除及外用药物等。疣是由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引起的皮肤赘生物,需根据疣体类型、大小及部位选择个体化方案。 一、冷冻治疗 冷冻治疗通过液氮低温使疣体组织坏死脱落,适用于寻常疣、跖疣等表浅疣体。治疗时可能伴随短暂疼痛,需重复进行2-3次,间隔2-3周。治疗后局部可能出现水疱或色素沉着,需保持创面干燥避免感染。冷冻治疗对周围正常组织损伤较小,但深部疣体可能需配合其他疗法。 二、激光治疗 激光治疗利用二氧化碳激光气化疣体组织,适用于甲周疣、尖锐湿疣等难治性疣。治疗精准度高且出血少,但可能遗留浅表瘢痕。术后需涂抹抗生素软膏如莫匹罗星软膏预防感染,避免接触水直至结痂脱落。激光治疗对HPV病毒有直接灭活作用,复发概率较低。 三、电灼治疗 电灼治疗通过高频电流烧灼疣体基底部,适用于带蒂疣或较大疣体。治疗时需局部麻醉,术后形成焦痂需自然脱落。可能产生暂时性色素减退,瘢痕体质者慎用。电灼可彻底清除可见疣体,但需配合干扰素凝胶等药物降低复发风险。 四、手术切除 手术切除适用于直径超过1厘米的巨型疣或疑似恶变疣体。采用梭形切口完整剥离疣体并缝合,术后病理检查确认性质。需定期换药并使用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预防感染,拆线后可能需加压包扎防止瘢痕增生。手术能一次性解决病灶,但创伤较大且可能影响局部功能。 五、外用药物 外用药物如水杨酸软膏、咪喹莫特乳膏、鬼臼毒素酊等,适用于儿童或面部细小疣体。药物通过腐蚀或免疫调节作用促使疣体脱落,需持续使用4-8周。治疗期间可能出现局部红肿,应避开正常皮肤涂抹。药物疗法痛苦小但疗程长,需配合提高免疫力减少复发。 疣治疗后需保持患处清洁干燥,避免搔抓导致病毒扩散。建议加强营养摄入,适当补充维生素A、维生素C等增强免疫功能。穿透气鞋袜防止足部疣复发,性接触传播型疣应伴侣同治。若疣体反复发作或短期内增多,需排查免疫缺陷疾病并及时复诊调整治疗方案。 王志新主任医师中日友好医院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