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

医院环境 Hospital about us

医院创建于1954年,现已成为集医疗、教学、科研、康复和防治职能于一体的治疗精神、心理疾病的三甲专科医院。作为全国知名三级甲等精神疾病专科医院,服务范围辐射整个浙江,并延及安徽、江苏周边地区。是浙江大学医学院精神卫生中心,安徽医科大学杭州精神卫生临床学,浙江省政府指定的精神病医学鉴定医院,杭州市精神(心理)卫生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挂靠单位。成立了省内首家以联盟形式组建的精神病专科医院高质量医联体。开展远程医疗和教学。精神病(行为医学)为省市医学共建项目,医学心理学为市一类重点学科,精神病学和精神康复学为市二类重点学科,情志病科入选省“十三五”中医药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医院立足精神科,积极拓展服务领域,先后创立了浙江省首家老年心理康复中心,杭州市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市睡眠障碍诊疗中心,心理咨询中心、市精神科疑难疾病诊疗中心、市精神康复诊疗中心、市抑郁障碍诊疗中心、市强迫症诊疗中心、红十字会心理救援队、首条24小时心理咨询热线,首个儿童统合感觉治疗室。现核定病床800张,实际开放1100张,开设精神科、心理科、心理咨询、儿童心理科、老年精神(心理)科、中西医结合科、内科、神经内科等专科门诊及抑郁症、焦虑障碍、老年记忆障碍、老年睡眠障碍、儿童学习障碍、自闭症、多动症、睡眠障碍、精神疾病早期干预、物质依赖、心理创伤咨询与治疗、康复诊疗、护理咨询等专病门诊。开展精神医学司法鉴定,精神残疾鉴定、智力残疾鉴定、心理危机干预等服务。医院医疗环境舒适,医疗设备先进。设有省内专科医院首家分子生物学实验室、脑功能研究室、与浙江大学医学院合作建立中国人脑库。医院配备1.5T核磁共振、螺旋CT、数字成像系统(DR)、全自动免疫发光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荧光定量PCR仪、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多导睡眠监测仪、64导事件相关电位系统、多参数生物反馈系统、带导航的经颅磁刺激仪等先进的设备仪器。医院重视学科建设,注重内涵发展,专科实力雄厚。现有职工691人,其中高级职称128人。硕导共8名;博士后1名,联合培养博士后1名,博士14名,硕士111名。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各1个;特聘浙大求是学者1人(加拿大渥太华大学教授)、国家千人计划1人、国家杰青3人,钱江特聘专家1人。建立分子生物学研究室和脑功能研究室,获批成立杭州市精神卫生研究所,专职科研人员7名。和德国马尔堡大学精神病院建为姐妹医院;首次参加美国精神病学年会并有学术展示。成功获批临床药物试验机构。医院加强科研建设,搭建科研平台,营造学术氛围,调动科研主动性,医院整体科研学术水平有了较大提升。近五年,医院各类立项课题79项,其中国家自然基金项目2项,省自然基金项目3项,省科技厅项目6项(其中省级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市厅级项目44项(其中杭州市重大科技项目1项);发表科研论文359篇,其中一级论文157篇,SCI收录28篇,获得继续教育项目50项,其中国家级27项。科研成果奖共8项,其中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厅市级科技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4项,市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医院承担安徽医科大学、浙江中医药大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培养和浙江大学、杭州师范大学本科教学工作。还是浙江理工大学、浙江中医药大学、浙江工商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的临床教学点。2017年开始以省内唯一一家国家级精神病专科医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招生,在院规培生60人左右、进修生约80人左右。医院倡导“健康心理、健康人生”,积极开展精神疾病社区防治,普及社区心理卫生服务,实行社区—医院一体化运作模式,在创立市精神(心理)卫生工作“杭州模式”中发挥了积极而重要的作用。2004年成立的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近年来参与了“云娜”、“桑美”台风、“汶川大地震”“玉树”地震以及新疆“7.5”事件后、温州7.23动车事件等突发事件中的受灾人群进行心理干预,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医院坚持“医学有局限勇于攀登服务无止境追求卓越”,秉承“尊重沟通理解关爱”的服务理念,“以病人为中心,以内涵质量服务品质为核心,努力打造国内一流精神病专科医院,为病人提供最优质的服务”为办院宗旨。努力提供优质、高效、安全、便捷的医疗服务。在最新的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发布《2017年度中国医院专科声誉和综合排行榜》中,我院位列精神医学专科全国前二十。

【详情】

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

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

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

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

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反应性淋巴结是什么
张英泽
回答: 反应性淋巴结是指淋巴结因感染、炎症或免疫刺激出现的良性增生性病变,属于免疫系统正常应答反应。主要有感染性因素、免疫性疾病、肿瘤性疾病、疫苗接种反应、其他因素等原因引起。 1、感染性因素 细菌或病毒感染是导致反应性淋巴结肿大的常见原因。链球菌性咽炎可引发颈部淋巴结肿大,表现为局部压痛和发热;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可能引起纵隔淋巴结钙化,伴随低热和盗汗。EB病毒感染常导致全身多发性淋巴结肿大,需通过血清学检测确诊。治疗需针对病原体选择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利福平胶囊等药物,并配合休息和营养支持。 2、免疫性疾病 类风湿关节炎等自身免疫疾病可刺激淋巴结免疫活性增强。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可能出现腋窝淋巴结持续肿大,伴随关节疼痛和蝶形红斑。干燥综合征可引发腮腺区淋巴结反应性增生,需通过自身抗体检测辅助诊断。治疗需使用甲氨蝶呤片、泼尼松龙片等免疫调节药物,同时监测肝肾功能。 3、肿瘤性疾病 淋巴瘤或转移癌可导致淋巴结病理性增大。霍奇金淋巴瘤典型表现为无痛性颈部淋巴结肿大,伴随B症状如夜间盗汗;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可出现硬质固定包块。诊断需依靠淋巴结活检病理检查,治疗需根据肿瘤类型选择化疗方案如环磷酰胺注射液联合放疗。 4、疫苗接种反应 疫苗抗原刺激可能引起局部引流淋巴结短暂肿大。破伤风疫苗接种后常见腋窝淋巴结反应,表现为接种侧轻度肿痛;卡介苗接种可导致同侧锁骨上淋巴结肿大。这种反应通常2-3周自行消退,无须特殊处理,但需与感染性淋巴结炎鉴别。 5、其他因素 药物超敏反应或不明原因刺激也可引发淋巴结反应性改变。苯妥英钠等药物可能引起全身淋巴结肿大伴药疹;部分患者出现持续性淋巴结增生但无明确病因。这类情况需停用可疑药物,进行淋巴结超声随访观察,必要时行病理检查排除恶性病变。 发现淋巴结肿大时应避免反复触摸刺激,观察是否伴随发热、体重下降等全身症状。保持充足睡眠有助于免疫调节,适量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C可增强机体抵抗力。若淋巴结持续增大超过2周、质地变硬或固定粘连,应及时进行血常规、超声或病理检查明确性质。日常注意口腔卫生和皮肤清洁,减少感染风险,接种疫苗后出现淋巴结反应可局部热敷缓解不适。 张英泽副主任医师保定市第一中医院内分泌科
复旦版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