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附一医院

我院成立淋巴瘤--骨髓瘤多学科诊治团队(MDT)

时间:2014-06-13 00:00 作者:复禾健康

  2014年6月5日,我院淋巴瘤——骨髓瘤多学科诊治团队在台胞医疗服务中心多功能厅成立并启动工作,该团队将通过淋巴瘤——骨髓瘤多学科协作模式,致力实现我省淋巴瘤——骨髓瘤领域规范化诊疗。淋巴瘤——骨髓瘤多学科诊治团队是一个专门针对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和其他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的医学团队,以我院血液内科为基地,联合病理科、检验科、影像科、核医学科、放疗科等学科的专家,开展全方位的诊断、治疗、护理、随访和康复指导。

  淋巴瘤分为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两类,是最常见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发生于各个年龄组。淋巴瘤是发生于淋巴结和淋巴结以外含淋巴组织的其他组织器官如皮肤、胃肠道、呼吸道、中枢神经系统等。淋巴瘤的病理类型有一百多种,涉及与机体免疫功能有关的各种淋巴细胞。不同类型的淋巴瘤其生长特征各不相同,临床表现和预后也有很大差异,需要采取有区别的治疗措施。

  多发性骨髓瘤也是常见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病率仅次于淋巴瘤,主要发生于50岁以上的老年人。骨髓瘤是骨髓中的浆细胞异常增生造成。正常浆细胞由B淋巴细胞发育而来,能产生免疫球蛋白。在骨髓瘤时,骨髓中出现恶变的异常浆细胞并产生大量无免疫功能的免疫球蛋白,造成病人骨痛甚至骨折、免疫功能低下而反复感染、肾脏损害和肾功能不全等一系列临床问题。骨髓瘤病人多为老年人,身体素质比较差,有些还合并其他器官疾病如糖尿病、冠心病等,更增加了治疗的难度和复杂性。

  鉴于淋巴瘤和骨髓瘤的疾病特点,血液内科联合相关学科专家组成多学科医学团队,为患者提供标准规范的医疗服务,最大限度地延长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淋巴瘤——骨髓瘤多学科诊治团队的成立,将进一步优化治疗的各个环节,通过多学科之间的协作,为患者赢得最佳的治疗时机,选择最优的治疗方案,以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多学科综合诊治协作团队的成立标志着我院淋巴瘤——骨髓瘤诊疗模式的重大转变,标志着我院血液学科的发展与进步。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刮疣治疗是怎样治疗的
王志新
回答: 刮疣治疗通常采用物理清除联合药物治疗的方式,主要包括冷冻治疗、激光治疗、电灼治疗、手术切除及外用药物等。疣是由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引起的皮肤赘生物,需根据疣体类型、大小及部位选择个体化方案。 一、冷冻治疗 冷冻治疗通过液氮低温使疣体组织坏死脱落,适用于寻常疣、跖疣等表浅疣体。治疗时可能伴随短暂疼痛,需重复进行2-3次,间隔2-3周。治疗后局部可能出现水疱或色素沉着,需保持创面干燥避免感染。冷冻治疗对周围正常组织损伤较小,但深部疣体可能需配合其他疗法。 二、激光治疗 激光治疗利用二氧化碳激光气化疣体组织,适用于甲周疣、尖锐湿疣等难治性疣。治疗精准度高且出血少,但可能遗留浅表瘢痕。术后需涂抹抗生素软膏如莫匹罗星软膏预防感染,避免接触水直至结痂脱落。激光治疗对HPV病毒有直接灭活作用,复发概率较低。 三、电灼治疗 电灼治疗通过高频电流烧灼疣体基底部,适用于带蒂疣或较大疣体。治疗时需局部麻醉,术后形成焦痂需自然脱落。可能产生暂时性色素减退,瘢痕体质者慎用。电灼可彻底清除可见疣体,但需配合干扰素凝胶等药物降低复发风险。 四、手术切除 手术切除适用于直径超过1厘米的巨型疣或疑似恶变疣体。采用梭形切口完整剥离疣体并缝合,术后病理检查确认性质。需定期换药并使用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预防感染,拆线后可能需加压包扎防止瘢痕增生。手术能一次性解决病灶,但创伤较大且可能影响局部功能。 五、外用药物 外用药物如水杨酸软膏、咪喹莫特乳膏、鬼臼毒素酊等,适用于儿童或面部细小疣体。药物通过腐蚀或免疫调节作用促使疣体脱落,需持续使用4-8周。治疗期间可能出现局部红肿,应避开正常皮肤涂抹。药物疗法痛苦小但疗程长,需配合提高免疫力减少复发。 疣治疗后需保持患处清洁干燥,避免搔抓导致病毒扩散。建议加强营养摄入,适当补充维生素A、维生素C等增强免疫功能。穿透气鞋袜防止足部疣复发,性接触传播型疣应伴侣同治。若疣体反复发作或短期内增多,需排查免疫缺陷疾病并及时复诊调整治疗方案。 王志新主任医师中日友好医院儿科
复旦版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