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附一医院

医院介绍 Hospital about us

基本资料

医院等级:三级甲等

医院类型:综合医院

医院性质:公立

医院医保:

特色科室:中医科、胃肠外科、神经内科、整形(美容)外科、甲状腺乳腺外科、肝胆胰外科

预约挂号
医院介绍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以下简称“附一医院”)创建于1937年,是福建省首家公立西医医院。历经抗战的硝烟,告别动荡的岁月,百折不挠的附一人以“人一我十、滴水穿石”的坚韧与勇气,将医院建设成为福建省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医院是福建省三家高水平医院、高水平医学中心和实验平台建设单位之一,并被国家发改委、国家卫健委确定为全国疑难病症诊治能力提升工程项目医院和中国罕见病协作网福建省牵头单位。医院本部坐落在福州市中心乌山风景区南麓,除院本部外,还有闽南医院、皮肤病性病分院、福建医大附一康复医院、福建医大附一护养中心。作为福建省会福州“东进南下”发展战略的重要民生工程,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滨海新城院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及奥体院区正在建设中。院本部核定床位2500张,年门急诊量218万多人次、出院病人数9.7万多人次、年手术量7.3万多台。职工总数3600多人,其中高级职称人员570人,医师中具有博士、硕士研究生学历的超过总数79%。医院拥有众多优秀人才,其中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2人,国家卫健委(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4人,国家万人计划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1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1人。医院科室齐全,实力雄厚。拥有国家级和省级临床重点专科15个;福建省医学重点专科2个、领先医疗特色专业2个、优先发展学科5个、省级研究所(院)8个;16个省医学会专科分会、12个省级质控中心和12个福建医大研究室、5个福建医大临床医学重点学科挂靠医院。医院承担国家级刊物——《中华高血压杂志》《中华细胞与干细胞杂志(电子版)》的编辑和出版工作。建有I期药物临床研究中心和院士专家工作站,拥有临床博士后流动站并获批设立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医院配备有神经智能手术机器人、脊柱机器人、PET/CT、复合线路SPECT、640层螺旋CT、3.0T超导MRI等先进的仪器设备,已获得国家卫健委批复配置全省首台PET/MR。医院有层流净化、数字一体化、现代化手术室和融MRI、CT、DSA于一体的现代化高端复合手术室。医院在神经遗传性肌病诊治,疑难复杂神经外科疾病微创手术,口腔颌面部肿瘤根治及缺损畸形的超级显微外科重建与再造,骨肿瘤诊治,聋病及高血压防治方面拥有全国一流技术水平和顶尖团队。医院于2001年成为福建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拥有临床医学培训中心,是美国心脏协会(AHA)授权的心血管急救培训中心,是全国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配备无线智能模拟人等一系列先进的教学模具。有31个专业获批成为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神经外科学、呼吸与危重症医学、内科危重症医学、外科危重症医学及普通外科学等5个专业获批国家级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学院有一级、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分别为2个、25个;一级、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分别为7个、54个;有博、硕士研究生导师共251名。2016年组队代表福建医科大学在第七届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中以全国第一名佳绩荣获特等奖。制作的《临床医学技能操作教程》,由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出版,纳入“十三五”国家重点音像出版规划品种,并获2019年中华医学会教育技术优秀成果奖二等奖。学院与近10个国家以及港台地区建立了协作关系并开展广泛的学术交流。医院坚持科技兴院,成绩斐然。仅“十二五”以来,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福建省科学技术奖、福建省医学科技奖等各级各类奖项65项;获得国家级自然基金、国家支撑计划课题等各级各类科研课题立项1369项。2014年度荣登中国医院科技影响力综合实力百强榜(全省唯一),并连续5年进榜专科数位列全省第一;连续5年荣登艾力彼中国医院竞争力顶级医院排名百强榜;连续6年在“复旦版中国医院专科声誉排行榜(华东区)”中,上榜专科数位列全省第一,并跻身2018年度“中国医院综合排行百强榜”。八十二载风雨洗礼,附一医院始终情系万千民众健康,积极探索改革新模式,发挥大型公立医院在“医改”中的示范和带头作用,所采取的系列改革措施和创新的管理机制成为全国卫生系统关注的亮点,连续两次蝉联全国“医院改革创新奖”,被授予福建省首批“互联网医院”,并先后多次荣获全国管理、服务创新类奖项,成为福建省医院管理的标杆,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坚实的健康保障。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脑梗塞病人的用药
邵自强
回答: 脑梗塞病人需遵医嘱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调脂药物、神经保护药物及改善微循环药物等。脑梗塞急性期以溶栓治疗为主,恢复期需长期用药预防复发,具体用药方案需根据患者个体情况由神经内科医生制定。 一、抗血小板药物 阿司匹林肠溶片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预防血栓形成,适用于非心源性脑梗塞二级预防。氯吡格雷片可选择性抑制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常用于阿司匹林不耐受患者。替格瑞洛片作为新型P2Y12受体拮抗剂,起效更快且不受基因多态性影响,但出血风险需警惕。 二、抗凝药物 华法林钠片通过抑制维生素K依赖凝血因子合成,适用于房颤相关心源性脑栓塞患者,需定期监测INR值。利伐沙班片为直接Xa因子抑制剂,无需常规凝血监测,但肾功能不全者需调整剂量。达比加群酯胶囊是直接凝血酶抑制剂,与食物同服可提高生物利用度。 三、调脂药物 阿托伐他汀钙片通过抑制HMG-CoA还原酶显著降低低密度脂蛋白,兼具稳定斑块作用。瑞舒伐他汀钙片降脂强度更高,适合需要强化降脂的患者。普罗布考片可双向调节血脂谱,特别适用于混合型高脂血症伴脑梗塞病史者。 四、神经保护药物 依达拉奉注射液通过清除自由基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急性期需在发病后24小时内使用。丁苯酞软胶囊可改善脑侧支循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胞磷胆碱钠片参与卵磷脂合成,帮助修复受损神经细胞膜。 五、改善微循环药物 长春西汀注射液选择性扩张脑血管,增加缺血区血流量。尼莫地平片作为钙通道阻滞剂,可预防脑血管痉挛。川芎嗪注射液具有抗血小板和舒张血管双重作用,常与西医药物联合使用。 脑梗塞患者用药期间应保持低盐低脂饮食,每日钠盐不超过5克,限制动物内脏和油炸食品摄入。适度进行康复训练如平衡练习和步态训练,每周3-5次有氧运动。定期监测血压血糖,戒烟限酒,保证7-8小时睡眠。出现头晕加重、皮下瘀斑等异常情况需立即复诊,切勿自行调整用药方案。家属需协助患者建立用药记录本,详细记录服药时间和不良反应。 邵自强主任医师中日友好医院神经内科
复旦版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