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围产医学杂志》成功举办第六届围产医学新进展高峰论坛
时间:2014-06-16 00:00 作者:复禾健康
时间:2014-06-16 00:00 作者:复禾健康
近日,第六届围产医学高峰论坛在泉城济南召开。本次峰会大会主席由我院妇产科主任、《中华围产医学杂志》总编辑杨慧霞教授担任,山东省省立医院副院长王谢桐教授担任执行主席。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是中国科协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承办的围产医学专业学术期刊,是北京大学图书馆2011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期刊。
本届峰会历时3天,设置专题讲座36个,不但涉及胎儿医学、产前诊断、母乳喂养、促进阴道分娩、围产期感染及新生儿窒息等围产期热点问题,更高屋建瓴地设置了医师多点执业、规避和处理医疗纠纷等问题的专题讲座。此外,还邀请相关专家就如何正确看待循证医学、Meta分析方法、转化医学及科研论文的统计学问题等做了专题讲座。本届峰会共收到自由投稿200余篇,从中遴选了20篇优秀论文做大会论文交流。
“锵锵六人行”是围产医学高峰论坛的特色和保留环节,也是参会代表非常感兴趣的环节。本届峰会的“锵锵六人行”由杨慧霞教授和朱建幸教授主持,来自山东省立医院的王谢桐、靳有鹏、彭文、孙正芸、于永慧和左常婷教授就宫内感染的围产期处理等问题展开热烈讨论。这一环节邀请产科、新生儿科医生面对面进行交流,以便加强并密切产儿合作,促进母婴健康。
科技期刊应该成为培养学术人才的摇篮,本届峰会还从杂志的作者中遴选优秀代表,在峰会为他们提供展示的平台。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妇幼保健院余章斌医生发表了数篇Meta分析文章,组委会邀请他做了Meta分析创新选题的流程化方法的讲座;王来栓医生刊出了数篇关于母乳喂养方面的文章,本次峰会受邀做母乳库建立的主题讲座。每年一次的峰会,已经成为青年医生成长的舞台。
为加强杂志编辑部与读者、作者的沟通,本届峰会特举行与编辑部面对面的活动,编辑部主任高雪莲介绍了编辑部的工作流程,参会代表就投稿过程中的问题与编辑部工作人员做了沟通。杨慧霞、封志纯、胡娅莉、朱小瑜、曹云、孙伟杰也就自己在科研及写作方面的体会与参会代表做了交流。
会议期间,还举行了《中华围产医学杂志》第四届编委会第一次工作会议,即编委换届会。经中华医学会批准,杨慧霞教授连任第四届编委会总编辑,编辑部主任高雪莲当选副总编辑。中华医学会秘书长罗玲女士肯定了第三届编委会的工作及取得的成绩,对新一届的编委会成立给予了希望。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姜永茂先生宣读了第四届编委会组成人员名单。罗玲女士和姜永茂先生向总编辑杨慧霞教授、副总编辑边旭明、封志纯、高雪莲、胡娅莉、李笑天、母得志、朴梅花和朱建幸颁发了聘书。
支持西部地区围产医学的发展,是历届峰会坚持的原则。本次峰会对济南地区和山东省二级及二级以下医院的300多名医生免除了注册费,对来自西部地区如新疆、西藏、青海、宁夏、甘肃、山西等地的9名代表给予注册费优惠。峰会本着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重的原则,希望借助于会务费的减免,能吸引更多的基层、偏远地区医生参会,学习更多的围产医学新知识、新理论,最终能更好地完善临床实践,为提高母婴健康服务。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的微信平台于2013年6月开通,定期发送每期杂志的目次和优秀文章导读,还组织了“经典重读”栏目,将既往刊登的优秀论文推送到微信平台。自开通以来,微信平台关注人数不断增长。会议期间,关注人数更是突破了2000人。编辑部希望通过微信及微博平台的开通,能够加强编辑部与读者、作者的沟通,并进一步扩大本刊的学术及社会影响力。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主办的围产医学高峰论坛从第一届(2009年4月·武汉)300多人,发展到今年,本届参会代表人数已达1300人,是历届峰会的最高人数。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参会代表,峰会开通了全程直播服务,为无法进入大会主会场的参会代表提供实况转播。
会议规模的不断扩大、杂志影响力的进一步提升,离不开全国同仁的支持。峰会将继续秉承跟进学术前沿、突出围产特色、创造青年医师成长平台、惠及当地、打造品牌的理念,借助于杂志的平台,为推广围产医学发展,促进母儿健康不断进取!
医院动态
健康问答
专家科普
医生答疑
第 12 名
第 3 名
第 3 名
第 4 名
第 5 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