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后勤二党支部赴林州姚村食管癌防治基地参观学习

时间:2014-06-25 00:00 作者:复禾健康

  为创建学习型党支部,学习老一辈北京医疗队队员不怕艰苦,甘于奉献,切实为人民群众服务的精神,进一步增强党支部凝聚力,5月23日-25日,后勤二党支部组织党员赴河南林州姚村食管癌防治基地进行了参观学习,并为基地开展了用电安全与空调设备检修活动。24日,党支部还组织党员在我国肿瘤事业的开拓者、我院老院长李冰的雕像前,举行了庄严的献花仪式,表达对我国肿瘤防治事业做出卓越贡献的老一辈的无限缅怀和感恩之情。

  在基地参观过程中,支部党员赵志和以自己当年在医疗队工作过的亲身经历,为大家讲解了当时我院在林县开展食管癌防治研究的具体事迹。眼前的一幅幅老照片把大家带回了那个条件艰苦,医疗资源匮乏到令人难以想象的年代。无论是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知名专家,还是刚刚踏上医疗工作岗位的热血青年,纷纷从繁华的大都市踏上了赶往贫困闭塞的河南林县之路,他们的心中都燃烧着同一个信念:战胜癌魔。他们与当地群众一起啃糠窝窝、喝苦井水,像赤脚医生一样走村串户、送医送药。正是当年那些不畏艰苦、脚踏实地的医务工作者们用他们的实际行动铸就了闻名于世的“林州食管癌防治体系”。

  回程的路上,党员们依然深深地被老一辈医疗队医务工作者“自力更生,艰苦创业、自强不息、开拓创新、无私奉献”的精神所感动,并表示要把学习医疗队精神体现到本职工作中,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继续秉承节俭奉献的精神,牢记“实干兴院”的理念,为筑就“强院梦”做出贡献。

医院动态

更多 >

我院外周T细胞淋巴瘤内科治疗新方案被NCCN指南引用

NCCN(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 是21世纪世界顶级癌症中心组成的非营利性学术联盟,自1995年起每年制定的《NCCN肿瘤学临床实践指南》已成为国际肿瘤临床实践应用最广泛、最权威的指南。我院内科董梅教授等发表的《Gemcitabine-based combination regimen in patients with peripheral T-cell lymphoma》被2014年NCCN淋巴瘤治疗指南引用。 外周T细胞淋巴瘤是起源于成熟T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的异质性淋巴增生性疾病。其发病具有鲜明的地域和种族特征。在北美其发病率约占非霍奇金淋巴瘤的10%-15%,东方人中则占20%-30%。T细胞淋巴瘤各亚型具有明显的异质性,疗效和预后截然不同,目前尚无标准治疗方案,临床试验仍是首选的策略。传统治疗多采用CHOP或CHOP样方案,含蒽环类药物的方案疗效欠佳,长期生存率仅10%-30%,即使采用自体移植,5年无进展生存率和总生存率也仅达24%和33%。 本研究分析了26例新发或复发的外周T细胞淋巴瘤患者,均采用吉西他滨为基础的联合化疗方案。研究结果显示:吉西他滨为基础的联合化疗方案客观缓解率为88.5%,疾病控制率达92.3%。中位随访25个月,1-年和2-年生存率分别为80.6%和63.7%,无进展生存率为58.7%和45.9%。与既往常规采用的 CHOP或CHOP样方案相比,含有吉西他滨的化疗方案不仅疗效高,而且耐受性良好。 本研究在国际上首次采用含吉西他滨的方案治疗外周T细胞淋巴瘤,其结果被国际最权威NCCN指南引用,对外周T细胞淋巴瘤治疗具有指导性意义。通过此项研究也能激励我院医生更加自信地将我们的研究成果在国际舞台上加以展示,从而进一步扩大我院的国际影响力。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