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医院动态

更多 >

我院外周T细胞淋巴瘤内科治疗新方案被NCCN指南引用

NCCN(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 是21世纪世界顶级癌症中心组成的非营利性学术联盟,自1995年起每年制定的《NCCN肿瘤学临床实践指南》已成为国际肿瘤临床实践应用最广泛、最权威的指南。我院内科董梅教授等发表的《Gemcitabine-based combination regimen in patients with peripheral T-cell lymphoma》被2014年NCCN淋巴瘤治疗指南引用。 外周T细胞淋巴瘤是起源于成熟T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的异质性淋巴增生性疾病。其发病具有鲜明的地域和种族特征。在北美其发病率约占非霍奇金淋巴瘤的10%-15%,东方人中则占20%-30%。T细胞淋巴瘤各亚型具有明显的异质性,疗效和预后截然不同,目前尚无标准治疗方案,临床试验仍是首选的策略。传统治疗多采用CHOP或CHOP样方案,含蒽环类药物的方案疗效欠佳,长期生存率仅10%-30%,即使采用自体移植,5年无进展生存率和总生存率也仅达24%和33%。 本研究分析了26例新发或复发的外周T细胞淋巴瘤患者,均采用吉西他滨为基础的联合化疗方案。研究结果显示:吉西他滨为基础的联合化疗方案客观缓解率为88.5%,疾病控制率达92.3%。中位随访25个月,1-年和2-年生存率分别为80.6%和63.7%,无进展生存率为58.7%和45.9%。与既往常规采用的 CHOP或CHOP样方案相比,含有吉西他滨的化疗方案不仅疗效高,而且耐受性良好。 本研究在国际上首次采用含吉西他滨的方案治疗外周T细胞淋巴瘤,其结果被国际最权威NCCN指南引用,对外周T细胞淋巴瘤治疗具有指导性意义。通过此项研究也能激励我院医生更加自信地将我们的研究成果在国际舞台上加以展示,从而进一步扩大我院的国际影响力。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婴儿大便很臭是怎么回事
陈勇
回答: 婴儿大便很臭可能与饮食结构改变、胃肠功能紊乱、肠道菌群失调、乳糖不耐受、肠道感染等因素有关。可通过调整喂养方式、补充益生菌、更换奶粉、药物治疗等方式改善。 1、饮食结构改变 母乳或配方奶中的蛋白质和脂肪在消化过程中会产生硫化物等有臭味物质。添加辅食后,肉类、蛋类等高蛋白食物分解会产生更多臭味气体。家长需观察添加新食物后大便气味变化,逐步适应新饮食结构。 2、胃肠功能紊乱 婴儿消化系统发育不完善,可能出现胃肠蠕动异常或消化酶分泌不足。这种情况常伴随腹胀、哭闹,大便可见未消化奶瓣。建议家长采用少量多次喂养,哺乳后竖抱拍嗝,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调节。 3、肠道菌群失调 长期使用抗生素或卫生过度可能导致肠道有益菌减少,致病菌过度繁殖产生大量吲哚、粪臭素等物质。表现为大便恶臭伴黏液,可使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等益生菌制剂,哺乳期母亲也应增加酸奶等发酵食品摄入。 4、乳糖不耐受 原发性或继发性乳糖酶缺乏时,未消化的乳糖在结肠发酵产生酸臭气味,大便呈泡沫状且排便次数增多。家长可尝试换用无乳糖配方奶粉,或遵医嘱补充乳糖酶颗粒,同时注意臀部护理预防尿布疹。 5、肠道感染 轮状病毒、致病性大肠杆菌等感染时,肠道黏膜损伤和炎症反应会导致大便腥臭难闻,多伴有发热、呕吐。需及时就医进行大便常规检查,医生可能开具蒙脱石散、消旋卡多曲颗粒等药物,严重脱水时需口服补液盐。 日常应注意记录婴儿排便频率和性状变化,喂养器具严格消毒,接触粪便后及时洗手。母乳喂养母亲需避免进食过多辛辣刺激性食物。若臭味持续加重或伴随精神萎靡、血便等症状,应立即就医排查沙门氏菌感染、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等严重疾病。保持臀部清洁干燥,排便后使用温水清洗并涂抹含氧化锌的护臀霜。 陈勇副主任医师山东省立医院消化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