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结直肠外科 (共3位医生)

科室简介

结直肠外科的前身为腹部外科二病房,经过50余年的发展与积淀,成长为国内知名的结直肠肿瘤专科。2015年为进一步促进学科发展,在医院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引进我国著名结直肠外科专家王锡山教授,组建了崭新的结直肠外科团队。

目前,学科技术力量雄厚,科室主任王锡山教授,科室副主任刘骞教授,病区主任周志祥教授和张海增教授,护士长聂红霞,现有主任医师7人,副主任医师7人,其中博士生导师4人,硕士生导师4人,具有国际认证造口师2人。结直肠外科现有病床45张,病房年手术量近1200台,其中腹腔镜手术占95%。

科室依托医院及国家癌症中心,借助《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的学术平台,大力倡导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继续教育,目前是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转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青年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结直肠肿瘤学组副组长单位、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肿瘤多学科治疗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承担国家级、省部级和院校级课题3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先后获得中国抗癌协会三等奖1项,华夏医学奖一等奖1项、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各类医疗新技术10余项。

科室常规开展结直肠微创手术,包括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性手术和扩大根治术、结直肠肿瘤的类-NOTES(NOSES)手术、早期直肠肿瘤的经肛门局部切除术和各类腹腔镜下低位超低位保肛手术。同时,科室开展多种疑难和高难度手术,包括局部晚期结直肠癌联合脏器切除手术、结直肠癌肝(肺)转移的多脏器切除手术、结直肠癌的功能外科手术(保留自主神经、保留直肠壶腹等)、家族性息肉病的手术治疗、复发性结直肠癌的手术治疗、罕见类型结直肠肿瘤的治疗等。始终坚持以患者的个体化治疗为目标,积极推广结直肠肿瘤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手术,重视MDT(多学科团队)综合治疗,不断创新,挑战难度,最大程度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和生存获益。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医院动态

更多 >

我院外周T细胞淋巴瘤内科治疗新方案被NCCN指南引用

NCCN(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 是21世纪世界顶级癌症中心组成的非营利性学术联盟,自1995年起每年制定的《NCCN肿瘤学临床实践指南》已成为国际肿瘤临床实践应用最广泛、最权威的指南。我院内科董梅教授等发表的《Gemcitabine-based combination regimen in patients with peripheral T-cell lymphoma》被2014年NCCN淋巴瘤治疗指南引用。 外周T细胞淋巴瘤是起源于成熟T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的异质性淋巴增生性疾病。其发病具有鲜明的地域和种族特征。在北美其发病率约占非霍奇金淋巴瘤的10%-15%,东方人中则占20%-30%。T细胞淋巴瘤各亚型具有明显的异质性,疗效和预后截然不同,目前尚无标准治疗方案,临床试验仍是首选的策略。传统治疗多采用CHOP或CHOP样方案,含蒽环类药物的方案疗效欠佳,长期生存率仅10%-30%,即使采用自体移植,5年无进展生存率和总生存率也仅达24%和33%。 本研究分析了26例新发或复发的外周T细胞淋巴瘤患者,均采用吉西他滨为基础的联合化疗方案。研究结果显示:吉西他滨为基础的联合化疗方案客观缓解率为88.5%,疾病控制率达92.3%。中位随访25个月,1-年和2-年生存率分别为80.6%和63.7%,无进展生存率为58.7%和45.9%。与既往常规采用的 CHOP或CHOP样方案相比,含有吉西他滨的化疗方案不仅疗效高,而且耐受性良好。 本研究在国际上首次采用含吉西他滨的方案治疗外周T细胞淋巴瘤,其结果被国际最权威NCCN指南引用,对外周T细胞淋巴瘤治疗具有指导性意义。通过此项研究也能激励我院医生更加自信地将我们的研究成果在国际舞台上加以展示,从而进一步扩大我院的国际影响力。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胸是靠什么变大的
吴国君
回答: 胸部增大主要依赖脂肪堆积、乳腺发育和肌肉增长三种生理机制,可能受激素水平、营养摄入、运动刺激等因素影响。青春期女性因雌激素作用乳腺组织发育,妊娠期孕激素促进腺泡增生;脂肪组织占比决定基础体积,胸肌锻炼可改善支撑外观;病理性的乳腺增生或肿瘤需就医鉴别。 1、脂肪堆积 胸部约70%体积由脂肪组织构成,体脂率升高时脂肪在乳房部位沉积可致外观增大。过度节食可能导致脂肪流失而缩胸,适量摄入坚果、深海鱼等健康脂肪有助于维持胸部饱满度。需注意脂肪分布存在个体差异,部分人群增重时脂肪优先堆积于腹部或臀部。 2、乳腺发育 青春期雌激素刺激乳腺导管分支形成,孕激素促使腺泡发育,此过程不可逆且形成基础乳腺结构。妊娠期乳腺为哺乳做准备会出现二次发育,表现为腺体增生和血流增加,哺乳结束后部分腺体逐渐退化。乳腺发育异常如巨乳症可能与激素受体过度敏感有关。 3、肌肉增长 胸大肌、胸小肌位于乳腺后方,通过俯卧撑、哑铃卧推等抗阻训练增厚肌肉层,可提升胸部挺拔度。肌肉增长需配合蛋白质补充和渐进负荷,但女性受睾酮水平限制肌肉增幅有限。错误训练可能导致圆肩体态反而影响胸型美观。 4、激素调节 避孕药或激素替代疗法中的外源性雌激素可能暂时性增大乳房,停药后通常复原。多囊卵巢综合征等内分泌疾病伴随的高雌激素状态可致乳房胀痛性增大。使用激素类药物须严格遵医嘱,自行服用可能增加乳腺癌风险。 5、病理因素 乳腺纤维腺瘤、导管内乳头状瘤等良性肿瘤可表现为局部隆起,乳腺癌肿块多伴有皮肤橘皮样改变。男性乳房发育症与肝功能异常或药物副作用相关。所有无诱因的乳房体积突然变化均需通过超声或钼靶检查排除病理性增生。 保持均衡饮食确保蛋白质与必需脂肪酸摄入,穿戴合适承托内衣避免韧带松弛,经期前乳房胀痛可热敷缓解。避免盲目使用丰胸产品或激素类药物,乳房不对称或异常硬块应及时至乳腺外科就诊。规律有氧运动配合力量训练有助于维持整体体态协调性。 吴国君副主任医师山东省立医院乳腺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