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胸外科 (共25位医生)

科室简介

胸外科是我国50年前最早建立专业诊断和外科治疗肺癌、食管癌、贲门癌、纵隔肿瘤、胸膜和胸壁肿瘤病人的科室。目前设有3个病区共143张病床,另设有麻醉恢复室、内腔镜室、透视室、心肺功能检查室和胸外科实验室。    
  胸外科有一支由90余名医护人员组成的强大的医疗和护理队伍,其中包括主任医师12人,副主任医师13人。技术力量雄厚,诊疗水平一流。数十年来,在胸部肿瘤的诊断和治疗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诊治了许多其他医院未能诊治的疑难病人,深受广大患者信任。近年的手术量逐年递增,已超过1700台次/年。无论诊疗水平、例数还是效果在全国均处领先地位。在国内胸外科治疗技术领域一直起到引领、推动、提高和指导作用。该科创建并一直坚持严格、规范和系统的多学科联合查房制度,使每一个患者得到合理综合治疗。
  胸外科主持开展了多项有关肺癌、食管癌的临床和基础研究项目,获得了“九七三”、“八六三”和国家重点学科建设等多项基金资助。该科是国家肿瘤学和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硕士、博士学位授权点之一。长期承担全国各地及部分国家和地区的专业进修人员的教学和培训任务,已培养数百名进修医生和硕士及博士。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医院动态

更多 >

我院外周T细胞淋巴瘤内科治疗新方案被NCCN指南引用

NCCN(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 是21世纪世界顶级癌症中心组成的非营利性学术联盟,自1995年起每年制定的《NCCN肿瘤学临床实践指南》已成为国际肿瘤临床实践应用最广泛、最权威的指南。我院内科董梅教授等发表的《Gemcitabine-based combination regimen in patients with peripheral T-cell lymphoma》被2014年NCCN淋巴瘤治疗指南引用。 外周T细胞淋巴瘤是起源于成熟T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的异质性淋巴增生性疾病。其发病具有鲜明的地域和种族特征。在北美其发病率约占非霍奇金淋巴瘤的10%-15%,东方人中则占20%-30%。T细胞淋巴瘤各亚型具有明显的异质性,疗效和预后截然不同,目前尚无标准治疗方案,临床试验仍是首选的策略。传统治疗多采用CHOP或CHOP样方案,含蒽环类药物的方案疗效欠佳,长期生存率仅10%-30%,即使采用自体移植,5年无进展生存率和总生存率也仅达24%和33%。 本研究分析了26例新发或复发的外周T细胞淋巴瘤患者,均采用吉西他滨为基础的联合化疗方案。研究结果显示:吉西他滨为基础的联合化疗方案客观缓解率为88.5%,疾病控制率达92.3%。中位随访25个月,1-年和2-年生存率分别为80.6%和63.7%,无进展生存率为58.7%和45.9%。与既往常规采用的 CHOP或CHOP样方案相比,含有吉西他滨的化疗方案不仅疗效高,而且耐受性良好。 本研究在国际上首次采用含吉西他滨的方案治疗外周T细胞淋巴瘤,其结果被国际最权威NCCN指南引用,对外周T细胞淋巴瘤治疗具有指导性意义。通过此项研究也能激励我院医生更加自信地将我们的研究成果在国际舞台上加以展示,从而进一步扩大我院的国际影响力。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戒烟了为什么还会患肺癌
王泽民
回答: 戒烟了仍然可能患肺癌,这与吸烟史、环境因素、遗传因素、职业暴露、慢性肺部疾病等因素有关。戒烟后患肺癌的风险虽然会降低,但并不能完全消除。 1. 吸烟史:长期吸烟会导致肺部细胞发生不可逆的损伤,即使戒烟后,这些损伤仍可能持续存在,增加患肺癌的风险。戒烟后,肺部功能会逐渐恢复,但已形成的损伤可能需要更长时间修复。 2. 环境因素:长期暴露在空气污染、二手烟、放射性物质等环境中,会增加肺癌的发病风险。即使戒烟,这些环境因素仍可能对肺部造成持续伤害,导致肺癌的发生。 3. 遗传因素:家族中有肺癌病史的人,即使戒烟,患肺癌的风险仍然较高。遗传因素在肺癌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某些基因突变可能增加肺癌的易感性。 4. 职业暴露:从事石棉、砷、铬等有害物质接触的职业,即使戒烟,仍可能因长期职业暴露而增加肺癌风险。这些物质对肺部的损害是累积性的,戒烟后仍需注意防护。 5. 慢性肺部疾病: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病、肺纤维化等慢性肺部疾病的人,即使戒烟,肺部功能受损仍可能增加肺癌的发病风险。这些疾病本身就会增加肺癌的发生概率。 戒烟后应继续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进行肺部检查,避免接触有害物质,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适量运动,增强肺部功能,降低肺癌的发病风险。 王泽民主任医师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肿瘤科